丹巴初夜
丹巴宛如一個風不愿留宿的驛站。
當夜幕悄然降臨,小城的霓虹綻放出格外多彩且熱情的光芒。山谷之中,街燈晃晃悠悠,所有的燈光在這寒冷的冬夜里似乎都禁不住打起了寒戰(zhàn)。風從山谷迎面撲來,又在行人的背后狠狠鞭策著。行人的背影愈發(fā)顯得佝僂,全然失去了應(yīng)有的風度。唯有大渡河,依舊朝著心之所向,匆匆奔騰而去。大風灣遠處的山腰上,零星的民家燈火,恰似點點繁星,遠遠地懸掛在那一方。本想放慢腳步,然而大風灣的風,卻像牧童手中無情的放牛鞭,拼命地驅(qū)趕著那想要放緩的步伐。
這初夜的驚擾,就這樣被丹巴的風匆匆?guī)н^,只留下我們慌亂且匆忙的腳步。只怪大風灣的熱情太過濃烈,我們還未來得及入鄉(xiāng)隨俗。
梭坡 中路
當那輛淺綠色的鄉(xiāng)村客運車,緩緩行駛在梭坡那布滿石子的道路上,車輪的顛簸與石子的排列競有著奇妙的規(guī)律。朦朧的睡意,被這仿若靈動音符般的節(jié)奏,一次次地在車內(nèi)喚醒又舒放。就這樣,我們抵達了梭坡。
在步入碉樓的途中,流水潺潺之聲,狗兒的吠叫,鳥兒的啼鳴,緩緩吹拂的風聲,共同營造出這初訪清晨的愜意氛圍。溫暖的陽光透過樹蔭的縫隙,灑落在訪客的臉龐上,讓人難以分辨究竟是初訪者的那一絲羞澀,還是暖陽所帶來的溫熱。在那處階梯的左側(cè),堆積著一些經(jīng)歷過風雨長夜,在陰天和艷陽天都能安然入睡的木柴,它們像碉樓的古銅色一般微微泛黃,或許這便是歲月為它們精心描繪的妝容,統(tǒng)一了色調(diào),與深秋蕭瑟的黃葉天然地相互交融,成就了一幅渾然天成的自然油畫。
碉樓里沉睡的木樁,沾染著木柴燃燒后的色澤,暗黑得仿佛透露出歷史的某種征兆。我輕聲對自己說,腳步務(wù)必要輕,生怕驚擾了這周遭的一切寧靜。
熱情的藏族小哥,向我們詳細地介紹著碉樓里的種種,我們聆聽著這些新鮮的事物,思緒交糅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夾角之中,盡情體驗著碉樓的獨特風情,并在幻想里構(gòu)建著碉樓中曾經(jīng)發(fā)生的動人故事。
在仰望梭坡的藍天與碉樓之后,我們又即將驅(qū)車前往下一站——中路。
漫步于中路這個不屬于我的村莊,竟莫名地感受到了一種源自遠方故鄉(xiāng)的歸屬感。不論是泥土散發(fā)的芬芳,還是收割后依然矗立在田里的蕎麥稈,抑或是那對在黃昏中悠閑漫步的黃牛母子,都映襯出山那邊熟悉的模樣。
飄零的落葉隨風翩翩起舞,那位等待樹葉掉落掌心的少女,如愿以償?shù)亟幼×艘黄~。她是否真如所說的那樣,就此尋得了愛情?
站在觀景臺上,我望見這個名為梭坡的寨子,裊裊升起的炊煙,泛黃的秋葉在陽光的余暉下,顯得如此相得益彰。它們?yōu)樯钋锬赝磕ㄖ?,與碉樓、土地、樹葉的古銅色相互交匯融合。我的黃粱美夢,也隨著太陽的西沉在心頭悄然孕育,我未曾對任何人訴說。就如同貢波民宿里那溫暖的酥油茶,默默地溫暖著身心。我將這份溫暖和所有的相遇,悄悄地珍藏在深秋的末尾,如同梭坡那靜悄悄的夜晚,在清晨緩緩醒來。
多希望墨爾多神山,已將我的深情播撒在了梭坡,留下一首無字的贊歌,留下一個不舍的身影和那淡淡被覆蓋的腳印。然后,在漸遠的車輪聲中,默默地將孕育的美夢,悄悄地歸還給梭坡。
甲居
甲居藏寨也毫無例外,大渡河畔的風依舊熱情洋溢,同時夾雜著一絲涼意。放眼望向遠處那座高山較為平緩的山腰處,錯落有致又相對集中的碉樓統(tǒng)一呈現(xiàn)紅、白、藍、黑的色調(diào)。每個房頂?shù)乃慕?,分別站立著代表山、樹、水、地的白色小石塔。在這深秋的樹林和荒蕪的田野中矗立著,有的屋前掛滿了金黃色的果子,還有些堅強的果子落滿了水泥路,濃郁的農(nóng)家香韻撲鼻而來??醇易o院的黑狗,面對陌生人,急切地向主人傳遞著有客來訪的信號。
曬滿玉米的院壩里,四處彌漫著豐收的喜悅氣息。還有那倚靠在亭子中讀書的藏族老人,我并未詢問他所讀之書的內(nèi)容,只是悄然在他身旁靜靜地傾聽著他讀書的聲音,端詳著那些古老而又陌生的藏文。這無疑是一種文化與美景的完美映襯。
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那一棵梨樹,部分葉子已凋零,而另一些枝干上還留存著漸黃、漸紅的殘葉,點綴著柏油路旁古銅色的泥墻,讓那顆游蕩的心靈深刻地體驗了一番濃郁的鄉(xiāng)愁滋味,這是遠方的家與眼前之景的激烈碰撞。
古銅色石子堆砌的泥墻上,狗尾巴草搖曳著枯黃的身軀,既在迎接客人又在送別客人。來得匆匆,去也匆匆,只留下一個回望的身影,和那匆忙且慌亂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