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呈現(xiàn)
朋友:
中學課程很多,你自然沒有許多時間去讀課外書。但是你試著撫心自問:你每天真抽不出一點鐘或半點鐘的工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點鐘,你每天至少可以讀三四頁,每月可以讀一百頁,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讀四五本書了。何況你在假期中每天斷不會只能讀三四頁呢?你能否在課外讀書,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
世間有許多人比你忙得多。許多人的學問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國有一位文學家、科學家和革命家富蘭克林,幼時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書都是在做工時抽暇讀的。不必遠說,你應該還記得,國父孫中山先生,難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還要忙些么?他生平無論忙到什么地步,沒有一天不偷暇讀幾頁書。你只要看他的《建國方略》和《孫文學說》,你便知道他不僅是一個政治家,而且還是一個學者。不讀書講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竄頭亂撞,終難成功。
人類學問逐天進步不止,你不努力跟著跑,便落伍退后,這固不消說。尤其要緊的是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是在學問中尋出一種興趣。你如果沒有一種正常嗜好,沒有一種在閑暇時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說不定要被惡習慣引誘。興味要在青年時設法培養(yǎng),過了正常時節(jié),便會萎謝。比方打網球,你在中學時喜歡打,你到老都喜歡打。假如你在中學時代錯過機會,后來要發(fā)愿去學,比登天還要難十倍。養(yǎng)成讀書習慣也是這樣。
你也許要問我像我們中學生究竟應該讀些什么書呢?這個問題可是不易回答。我個人的見解也不妨提起和你商量商量。十五六歲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培養(yǎng)理解能力,十五六歲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培養(yǎng)想象能力。所以初中的學生們宜多讀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學生才應該讀含有學理的文字。同時,你要知道讀書好比探險,也不能全靠別人指導,你自己也須得費些功夫去搜求。我從來沒有聽見有人按照別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讀書十種”或“世界名著百種”讀下去,便成就一個學者。別人只能介紹,抉擇還要靠你自己。
關于讀書方法。我不能多說,只有兩點須在此約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tài)度衡量書的內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見。記筆記不但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刺激你思考。記著這兩點,其他瑣細方法便用不著說。各人天資習慣不同,你用那種方法收效較大,我用那種方法收效較大,不是一概而論的。你自己終究會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別人決不能給你一個方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
你嫌這封信太冗長了罷?下次談別的問題,我當力求簡短。再會!
你的朋友:孟實
1931年5月
(摘自《我愛寫信》,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