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根 別署聿翁,江蘇蘇州人。現(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直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南京書畫院特聘書法家。書法作品曾獲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江蘇省文藝大獎·第四屆書法獎提名獎等,入展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進京展、全國第三屆行草書展、全國第七屆楹聯(lián)書法展、第二屆平復帖杯全國書法篆刻大展等,2014年獲“江蘇省藝術(shù)成果獎”。
一
智慧的中國人,僅僅以簡單的工具結(jié)合豐富的手部運動,就能在平面上留下動靜、虛實、濃淡等千變?nèi)f化的書跡,讓基于漢字的書法這一具有獨特審美價值的藝術(shù)歷經(jīng)數(shù)千年而屹立不倒。
然而,在全球互聯(lián)網(wǎng)的后現(xiàn)代,書寫工具的革命已讓多數(shù)人對漢字的功能需求再次回到了最初的、簡單的信息捕捉和傳遞,而無暇顧及美學上的愉悅與拓展。
當今書家們的可貴,就在于他們摒棄了浮華、媚俗與舒適,以不可思議的誠實和如如不動的清明態(tài)度,練就了屬于自己的獨特筆墨,使書法這門藝術(shù)得以傳承和發(fā)展。聿翁即為其中之一,他以自己獨具深度的筆墨追尋著書法藝術(shù)本真的內(nèi)涵和魅力。
二
聿翁,本名王建根,“聿”取“建”的局部?!墩f文解字》云:“聿,所以書也?!表参套杂准磁c書法結(jié)下不解之緣,他生于蘇州,長于蘇州,居于南京,鐘靈毓秀的江南風貌和扎實的中文專業(yè)功底形塑了聿翁儒雅的氣質(zhì)、開闊的胸襟和豐厚的底蘊。
得天獨厚的生長環(huán)境并未讓聿翁在自我精進之路上有絲毫懈怠,相反,他勤于思索、飽讀詩書,常在書本上勾勾畫畫、批注,時有別樣的見解。他說,筆墨精良、佳書常伴,是人生的福祉。他相信“功夫在詩外”的力量,常吟“朝聞道,夕死可矣”,對“真如之性,即是本心”心有戚戚焉,又將“道法自然”貫徹自身,儒、釋、道三家的要義浸潤了他的血脈,滌蕩了他的心靈。
生活中的聿翁亦如他的書法線條般多變,時而狂放,時而內(nèi)斂,時而肅穆,時而頑皮,時而低眉沉思,時而口若懸河……凡此種種,皆源于他內(nèi)在本自具足的率真之性。聿翁對自己的書法有絕對的自信,這或許來源于某種“無我”精神。他因為瞥見書法藝術(shù)的剎那笑顏而決定一生堅守,閱讀著經(jīng)典,書寫著生命,品味著內(nèi)心深處最真實的自在與歡喜。
三
聿翁浸淫歷朝碑版40載,他的書法內(nèi)力穩(wěn)健,章法錯落,自成一體。他師法古人,卻并未被古人吞噬,王羲之的遒美健秀、黃庭堅的流暢抖擻、米芾的飄逸頓挫,乃至王鐸的瀟灑恣肆,趙之謙的厚重奇巧,皆在聿翁的作品中有所映現(xiàn)。聿翁深知輕浮隨意必致降格,順暢滑膩極易淺薄,所以在創(chuàng)作時始終拒絕任何油滑耍酷,只將一顆透明的心靈熔鑄在筆端,隨墨色游走變幻。他的控制力和分寸感極強,古拙卻不板滯,靈巧卻不柔靡,每一筆都是銳利與輕盈的精妙平衡,每一筆都在認真沉穩(wěn)地暢快呼吸。除堅實的單個字之外,他作品的字與字之間也并非彼此獨立分離,而是保持相互連貫、串通一氣,整體上陰陽相合、筋骨畢現(xiàn),不失節(jié)奏和韻律。
觀聿翁作書,如風檣陣馬,漫溢張力與能量,又潛藏著若隱若現(xiàn)的殺氣,即便洪水滔天也無力毀損,即便鋒利的刀刃也無法切割分毫。在這片天地里,時空均不存在,存在的只是變幻莫測的筆墨。但這亦非一幅凝固與沉郁的圖景,當?shù)都馊肭?,這片天地隨即可能不再,只留滿紙澄明和看客虛妄的眷戀。聿翁的字以靜寫動、剛?cè)岵?、收放自如,筆墨間多了幾分細膩的情思與自覺的悲憫,力量中透出自己當下的空性與赤誠。
四
書法之精深在于,這是一門仰仗修為的藝術(shù)。伴隨著書寫活動的,是符號系統(tǒng)的構(gòu)建,同時也是心性系統(tǒng)的構(gòu)建。盛熙明《法書考》曰:“夫書者,心之跡也?!痹谧髌访媲?,人的內(nèi)在無所遁形,因此選擇書法這條路就意味著對自己絕對的誠實——休想欺騙自我。
聿翁就是這樣一位嚴格自律的人,他的書寫并不在表演一種可能,而是人與書合一,讓存在本身成為可能。與某些單靠一時情緒激昂揮灑的書家不同,聿翁并不刻意制造風格或與虛假空洞的“呻吟美學”為伍,而是追求一種自性的真實流露,一種接近于道的書相。在人們通常的認知里,大道至簡,而書法藝術(shù)則為豐富變化筆墨線條和空間布白,二者似有某種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然聿翁經(jīng)過多年的修習,體悟出其間殊途同歸的氣息,以書載道、道藝合一,終致作品渾然一體,傳達出一份禪境與泰然莊嚴之美。他甚至可能早已將書法當作一個有靈魂的對象來看待,在抑揚頓挫與氣息流轉(zhuǎn)間體認那本質(zhì)的呼喚。
一藝之成,天分與人力缺一不可。有人天資聰穎而年少成名,有人生性愚鈍而終大器晚成。我想聿翁更傾向于后者,他用多年來夜以繼日地臨帖與創(chuàng)作積累,獲得了對書法本身的直覺而明朗的解悟。在他的作品中,蘊含著天地大美,也蘊含著自己的本真。
五
佛言“以幻止幻”,于我而言,聿翁的書法仿佛有一種教人警醒的魔力。他用性靈的書寫為自己設立了一道較高的門檻,考驗著觀者的心智,為眾人展開了一片更廣大、更精深的世界,引導人們時時處處回歸本心,更為處在當代嘈雜環(huán)境里的書法藝術(shù),覓見了一條可行的路徑。他的作品有著獨特的自我語言,同時亦攜帶著千百年來無數(shù)古人遙遠的回聲。他用筆墨編織多彩的幻夢,在不經(jīng)意間便攫取你的目光、撼動你的心靈,那種來自東方韻味的藝術(shù)力量,藏在每一個筆觸的深重吐納里。
一紙清白,萬種心痕,聿翁用變幻的墨色書寫著靈魂的潔凈,他的筆墨深度緣于內(nèi)而形于外:功力深而古雅,底蘊厚以雋永,性情真而感人。我想,當聿翁落下率性自如的一筆時,那流淌的氣韻已經(jīng)匯聚成了穿越時空的審美和人文力量。
本專題責任編輯: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