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類
木姜子
著名的香料樹種,木姜子油可作調(diào)味料,去腥提香效果極佳,新鮮木姜子果實形如小顆的綠色珍珠,可烹制菜品,如木姜子牛肉、木姜子魚火鍋、木姜子土豆片等等,口味鮮爽,有種迷人的檸檬氣息。
鮮青花椒
蕓香科花椒屬灌木,因其果成熟后為灰綠色或棕綠色,故名“青花椒”,果昧辛,性微溫,有溫中止痛、健胃、祛風散寒、除濕止瀉等功效。青花椒的幼芽、嫩葉、嫩果經(jīng)清水漂洗后可腌制食用,亦可經(jīng)沸水焯后涼拌食用,成熟果可作調(diào)味品。
香茅草
香茅草烤雞、香茅草烤魚是最為出名的傣味菜肴之一,那特殊的香氣就是由香茅草賦予的。香茅草具有檸檬香味,因此叉被稱為檸檬香茅。用它包裹肉類進行燒烤,不僅能祛除腥膻,還能為食物增加特殊的香氣。
辣椒類
螺絲椒
又稱扭扭辣,辣味濃、口感好,帶有清香,可搭配多種主料制作炒菜。
七彩椒
個頭迷你,圓潤小巧,色彩絢爛,顏值極高,本地人多用于制作泡菜,它是一種集食用、藥用、觀賞于一體的蔬菜,富含維生素C,含有大量抗氧化的辣椒素,腌制過后的七彩椒,口感又脆又爽,稍微帶有一點辣味。
小雀辣
云南當?shù)禺a(chǎn)的一種“最小號”小米辣,賣相可人,辣味足、肉質(zhì)脆,適用于炒、拌、熗,也可做泡菜或者炒菜的配料,例如制作“辣子雞丁”等,還可制成辣椒醬佐餐。
丘北辣椒
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特產(chǎn),干椒果實細長,呈線形,果皮鮮紅色或暗紅色,果長5-13厘米,果徑0.4-1.2厘米,果形微彎,向上微尖,果面油亮光滑,有凹凸,辣而不烈,營養(yǎng)豐富。
昆蟲類
水蜻蜓
從水里撈出來的蜻蜒幼蟲,個頭與蜻蜓成蟲差不多,但沒有翅膀,經(jīng)油一炸,通體金黃,又酥又香,入口成末,毫無渣感,比炸螞蚱的口感更加細膩。
蠶蛹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健脾益胃的功效,適合水煮、油炸、干煸、爆炒等多種烹調(diào)方法,常見菜肴有香酥蠶蛹、煮蠶蛹、清鹵蠶蛹、孜然蠶蛹等等。
蜂蛹
蜂蛹一般為胡蜂、黃蜂、黑蜂、土蜂等野蜂的幼蟲和蛹,其吃法多樣,如蜂蛹煎蛋、姜蔥炒蜂蛹、椒鹽蜂蛹、油炸蜂蛹、香辣蜂蛹等等,營養(yǎng)豐富,香酥味美。
豆蟲
俗稱豆天蛾,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白天藏匿于大豆、魔芋等作物的葉背下棲息,傍晚開始活動。豆蟲含有18種氨基酸,屬于完全蛋白質(zhì),是人類理想的蛋白質(zhì)資源。
竹蟲
竹蟲是竹蜂的幼蟲,它在嫩竹內(nèi)產(chǎn)卵孵化,幼蟲靠吸食竹內(nèi)壁的肉質(zhì)和水分生長。竹蟲肥肥白白,長約3厘米,身子呈紡錘狀,形似蟲草,人們將其用開水氽燙后油煎或炸香食用,酥脆甘香,富含高蛋白和氨基酸。
特色調(diào)料類
醬油泡小米辣
紅河風味的佐餐調(diào)料,小米辣處理干凈后放入瓶中,加適量大蒜、冰糖,倒入醬油浸沒辣椒,密封后放置在陰涼處泡制一兩個月即可食用。
蘿卜絲鲊肉
云南保山的風味美食,蚱(zha)是指用米粉、面粉等加入鹽和其他作料來拌制切碎的菜,密封貯存,例如茄子鲊、扁豆鲊、蘿卜絲鲊。蘿卜絲鲊肉的做法較為煩瑣:香料入鍋干煸出香,倒入大米繼續(xù)炒香,再加糯米一起炒至焦黃,放入料理機內(nèi)打成粉狀,干辣椒炒香打碎成粉。將曬干的蘿卜絲撕開放入瓦缸中,倒入骨頭高湯揉勻,放入熟米粉、辣椒粉、花椒粉、白糖、鹽,最后倒入白酒揉搓均勻備用。將豬頭肉、牛頭肉、油渣等切成片或丁入鍋煸炒,放入花椒粉、香料粉、辣椒粉、鹽翻拌均勻并炒香、盛出,倒入盛有蘿卜絲的缸內(nèi),淋辣椒油一起翻拌均勻,裝入陶罐中,封油后靜置一周,盛出后入鍋蒸15分鐘即可食用。
腌
藠頭去掉外皮、切掉頭尾洗凈,放鹽腌一天一夜,腌出多余水分,加入剁碎的辣椒、舂細的紅糖、白酒、鹽,裝入瓶中密封發(fā)酵即成。
玫瑰大頭菜
云南名特產(chǎn)品,創(chuàng)始于明末清初,曾在1911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獎。它是用本地生產(chǎn)的芥菜為原料,配以鹽、紅玫瑰糖、飴糖、老白醬等輔料腌制、日曬、入池密封發(fā)酵而成。玫瑰大頭菜色澤褐紅,脆嫩滋潤,清香回甜,可將其切絲炒剁肉、切片炒青椒,爽口下飯;也可切成丁與青椒丁、剁肉碎一起爆炒,本地人稱為“炒三剁”,是款極受歡迎的家常小菜。
韭菜花
云南曲靖名吃,選取新鮮韭菜花清洗干凈剁一下,將其與苤藍絲、辣椒、紅糖、白酒、鹽等調(diào)料混合,一同腌制。在腌制的過程中,各種調(diào)料的味道相互滲透,使得韭菜花的口感層次更加豐富,待其呈現(xiàn)出誘人的黃紅色時,就可以裝瓶靜置,等待時間的沉淀。
酸腌菜
每年冬春季節(jié),本地人將俗稱“苦菜”的青菜洗凈、掛起晾干,待青菜變蔫后切段撒上粗鹽,拌以辣椒、花椒、生姜、八角、小茴香和少許料酒,裝入陶罐封嚴,腌制一個月后即可食用。酸腌菜味酸適口,既可直接佐餐,也是調(diào)味佳品,不論是涼拌、爆炒、熱煮、煨燒、蒸制,均別有風味。
骨頭糝
昆明市嵩明縣一道別具特色的非遺美食。過去,嵩明農(nóng)村有在臘月殺年豬的習俗,一頭豬除板油煉油、豬肉腌臘肉外,為了使剩余的骨頭能充分利用,便會將新鮮的豬肋骨、頭骨、脊骨剁碎,搭配姜末、蒜子、花椒、辣椒、八角、草果、白酒、鹽等揉搓拌勻后入罐密封、腌制保存,其中白酒化骨、花椒增香、辣椒增色,由于加入了多味辛辣的佐料,老一輩人還把骨頭糝稱為“辣到骨頭里”。腌好的骨頭糝從瓦罐中取出后,既可單獨蒸著吃,也可作為“完美搭檔”烹制其他菜肴,咸辣鮮香,配飯極佳。
昭通醬
云南昭通一帶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tǒng)名產(chǎn),堪稱云南省的“醬類之冠”。色澤棕紅,鮮艷油潤,醬香濃郁,酯香宜人,味鮮醇厚,麻辣成香,入口回甜。烹飪菜肴時,加入適量的昭通醬,能使菜肴口味更佳,增進食欲。
甜醬油
云南特有的調(diào)味料,本地人吃涼米線、涼面、鹵餌絲時都喜歡添加甜醬油調(diào)味。其色澤紅褐而有光澤,醬香濃郁,甜咸適口,滋味鮮美,汁濃掛碗,富有營養(yǎng)。用來烹菜,菜肴色澤鮮艷,香氣馥郁;用來涼拌,具有和味效果,特別出彩。
主食小吃類
五彩米
這種像彩虹一樣的五色大米,是苗族、布依族和壯族地區(qū)的傳統(tǒng)小吃,一般為紅、紫、黑、白、黃五種,蒸熟后叫作“五色花米飯”。給糯米上色的染料均來自大自然,比如黑色來自楓葉的皮及幼莖,紫色來自紫背天葵草,紅色使用紅蘭草等等,色彩鮮艷,營養(yǎng)豐富。
大救駕
云南騰沖市最出名的傳統(tǒng)小吃之一,也是“云南十八怪”之一,其實就是騰沖炒餌塊,將餌塊改刀成小片,加上火腿、雞蛋、肉絲、蘿卜、番茄等入鍋爆炒而成。所謂“餌”,即將大米泡透蒸熟,舂成黏稠糕狀,根據(jù)加工成的形狀不同,可分為餌塊和餌絲,成品細糯、色白、略帶筋力,口感極佳。
大理乳扇
主產(chǎn)于大理洱源縣的特色奶制品,在大理喜洲、下關亦有出產(chǎn),尤以洱源鄧川出產(chǎn)為佳。乳扇是一種含水較少的特形干醅,呈乳白、乳黃之色,生吃、干吃、油炸、煎烤均可,是一款佐酒佳肴,也可與云腿等食材一起用于烹調(diào)。
玫瑰米涼蝦
先將大米漿煮熟,再使其通過漏勺濾進盛有冷水的盆中,因其外形酷似小蝦,所以得名。食用時先澆入冰鎮(zhèn)過的紅糖水,再淋玫瑰醬,趁其冰爽盡快食用,方能凸顯那股香甜的清涼口感。
曲靖蒸餌絲
云南省曲靖市的一道特色小吃,其主料為當?shù)禺a(chǎn)的筒子餌塊。取上好的餌塊先用涼水浸泡,再改刀成片,均勻切成細絲,入鍋蒸至發(fā)軟,取出盛入碗中,放上焯熟的韭菜、綠豆芽,調(diào)入鹽、白糖、味精,淋入熬好的醬油,蓋上肉醬、蒜泥,撒腌酸菜,澆油辣子,拌勻即可食用。
香竹飯
這是一款具有濃郁傣族風味的主食,每年11月至次年2月間做出的香竹飯最佳,此時竹子內(nèi)有一層香氣撲鼻的膜,故名香竹。傣族人將香竹的竹節(jié)砍下,釀入泡透的糯米,用芭蕉葉封住竹筒口,清水浸泡15分鐘,放進火灰里焐嚴或架在炭火上烤制,待竹筒口冒出蒸汽約十幾分鐘后取出,米飯芳香柔糯,帶有一股竹子清香。
苦蕎粑粑
麗江寧蒗小涼山地區(qū)盛產(chǎn)苦蕎,這種作物生長期短,適合在高寒地區(qū)和貧瘠種植,多用作糧食或飼料,有健脾益氣、調(diào)節(jié)三高的功效。將苦蕎面加清水調(diào)成漿,攤成小餅狀,可煎、可蒸,制成的粑粑是減脂佳品。
蒙自年糕
蒙自人民逢年過節(jié)不可缺少的佳肴,主料由優(yōu)質(zhì)糯米、本地甘蔗榨制的紅糖、白糖組成,輔料主要有花生、芝麻、玫瑰、松仁等,經(jīng)多年傳承和發(fā)展,在傳統(tǒng)的紅糖年糕、白糖年糕、玫瑰年糕基礎上,派生出了紅糖云腿年糕、白糖花生年糕、白糖芝麻年糕、白糖云腿年糕、白糖松仁年糕等特色品種。成品鮮艷油潤、味甜香糯、柔韌適口,可切片油煎、烘烤或蒸食。
油炸豌豆粉
選用質(zhì)量上乘的豌豆泡漲去殼,磨成漿后用篩子過濾,再把濾凈的漿水倒入鍋中,文火慢慢煮成糨糊狀,冷卻后即成豌豆粉。將塊狀豌豆粉改刀成小片,入熱油炸熟、炸透,撒椒鹽食用,外香脆、內(nèi)軟糯,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