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阿立哌唑聯(lián)合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并分析對患者臨床癥狀及甲狀腺功能的影響,為臨床治療該疾病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哈爾濱第一??瓢诐O泡醫(yī)院收治的85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開展前瞻性研究,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單一組(42例,氨磺必利治療)和聯(lián)合組(43例,阿立哌唑+氨磺必利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8周。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臨床總體印象 - 嚴重程度量表(CGI-S)、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成套測驗(MCCB)、住院精神病人社會功能評定量表(SSPI)評分及血清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總甲狀腺素(T4)水平。結果 聯(lián)合組患者臨床療效高于單一組;與治療前比,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陽性癥狀、陰性癥狀、精神病理癥狀PANSS各項評分及總分、CGI-S評分均降低,且聯(lián)合組均低于單一組;MCCB、SSPI評分均升高,且聯(lián)合組均高于單一組;血清T3、T4、FT3水平均降低,但聯(lián)合組均高于單一組(均P<0.05);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與單一氨磺必利治療相比,阿立哌唑聯(lián)合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認知功能與社會功能,且對患者甲狀腺功能的影響較小,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 ; 氨磺必利 ; 阿立哌唑 ; 認知功能 ; 社會功能 ; 甲狀腺功能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19.0004.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9.002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表現(xiàn)主要為個人情感、感知、行為等方面的異常,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或自殺行為等。現(xiàn)階段,臨床治療該疾病主要以抗精神病藥物為主,氨磺必利是臨床治療該病的常用藥物,可通過選擇性結合邊緣系統(tǒng)D2、D3受體起到調節(jié)多巴胺活性的作用,進而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控制病情進展,但由于該病病情遷延難愈、易反復發(fā)作,單一氨磺必利用藥整體療效欠佳[1]。阿立哌唑屬于一種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不僅能對多巴胺系統(tǒng)發(fā)揮雙重調控作用,還對氨磺必利長期用藥所致的催乳素含量異常升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對機體血脂代謝及肝腎功能的影響較小,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精神紊亂等癥狀,實現(xiàn)治療疾病的目的[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阿立哌唑聯(lián)合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并分析對患者臨床癥狀及甲狀腺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哈爾濱第一??瓢诐O泡醫(yī)院收治的85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開展前瞻性研究,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單一組和聯(lián)合組。單一組(42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齡25~51歲,平均(36.58±3.45)歲;病程1~10年,平均(4.25±0.67)年;學歷:初中及以下、高中與中專、大專及以上分別為5例、20例、17例;BMI 18~25 kg/m2,平均(21.23±0.45) kg/m2。聯(lián)合組(43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齡25~50歲,平均(36.28±3.63)歲;病程1~9年,平均(4.32±0.61)年;學歷:初中及以下、高中與中專、大專及以上分別為4例、21例、18例;BMI 18~24 kg/m2,平均(21.18±0.49) 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⑴符合《中國精神分裂癥防治指南》 [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⑵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⑶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 [4]總分>60分;⑷首次發(fā)病。排除標準:⑴存在嚴重自殘傾向;⑵伴隨腦器質性病變或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障礙;⑶存在心、肝、腎功能嚴重障礙;⑷近1周內接受過相關治療;⑸存在其他精神疾病。本研究經(jīng)哈爾濱第一專科白漁泡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單一組患者接受氨磺必利治療,口服氨磺必利片(廈門力卓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565,規(guī)格:200 mg/片),初始劑量:200 mg/次,1次/d,依據(jù)患者實際情況調整用藥劑量,15 d內增加劑量至800~1 200 mg/次,1次/d,而后維持該劑量治療。聯(lián)合組患者在單一組基礎上聯(lián)合阿立哌唑治療,口服阿立哌唑片(上海上藥中西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507,規(guī)格:10 mg/片),初始劑量:10 mg/次,1次/d,依據(jù)患者耐受情況調整用藥劑量,增加5 mg/次,1次/d,最高≤30 mg/次,1次/d,而后維持該劑量治療。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8周。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參考《中國精神分裂癥防治指南》 [3]評估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顯效:PANSS評分減少≥50%,癥狀明顯改善;有效:25%≤PANSS評分減少<50%,癥狀減輕;無效:PANSS評分減少<25%,癥狀未發(fā)生明顯改善??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⑵PANSS評分。于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使用PANSS評分(總分30~210分)評估兩組患者的精神癥狀,該評分包括3個維度:陰性癥狀、陽性癥狀、精神病理癥狀,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精神分裂癥狀越嚴重。⑶臨床總體印象 - 嚴重程度量表(CGI-S) [5]、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成套測驗(MCCB) [6]、住院精神病人社會功能評定量表(SSPI) [7]評分。于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分別使用CGI-S、MCCB、SSPI評分評估兩組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認知功能及社會功能。CGI-S評分總分0~7分,得分與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成正比;MCCB評分有7個心理維度和10項分測驗,每個分測驗按照平均分50分(標準差10分)進行標準分轉換,各分測驗得分之和經(jīng)轉換的標準分為MCCB總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認知功能越好;SSPI評分總分48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社會功能越好。⑷甲狀腺功能。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為條件離心10 min后提取上層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兩組患者的血清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總甲狀腺素(T4)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聯(lián)合組患者臨床療效高于單一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PANSS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陽性癥狀、陰性癥狀、精神病理癥狀PANSS各項評分及總分均降低,且聯(lián)合組均低于單一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CGI-S、MCCB、SSPI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CGI-S評分均降低,且聯(lián)合組低于單一組;MCCB、SSPI評分均升高,且聯(lián)合組均高于單一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甲狀腺功能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血清T3、T4、FT3水平均降低,但聯(lián)合組均高于單一組(均P<0.05),見表4。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生主要與遺傳、大腦結構異常等因素有關,其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且該病病程較長、難以根治。氨磺必利是現(xiàn)階段臨床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常用的藥物,可通過作用于多巴胺受體,以改善患者精神癥狀,但藥效較慢,單一用藥療效欠佳[8]。
阿立哌唑是一種多巴胺遞質穩(wěn)定劑,可對多巴胺D2、D3、5-羥色胺受體產(chǎn)生拮抗作用,并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性具有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陽性、陰性癥狀及精神病癥狀。本研究中,聯(lián)合組患者臨床療效高于單一組;治療8周后聯(lián)合組患者陽性癥狀、陰性癥狀、精神病理癥狀PANSS各項評分及總分、CGI-S評分均低于單一組,MCCB、SSPI評分均高于單一組,這提示阿立哌唑與氨磺必利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認知功能與社會功能。阿立哌唑可對多巴胺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chǎn)生雙向調節(jié)作用,與氨磺必利聯(lián)合用藥可發(fā)揮協(xié)同增效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自我效能感,促進患者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的恢復[9]。
氨磺必利等典型抗精神病藥物長期使用可能會引發(fā)機體內分泌紊亂,對患者的甲狀腺功能造成一定損傷,表現(xiàn)為血清T3、T4、FT3水平的異常降低,進而影響整體療效[10]。上述研究結果表明,治療8周后聯(lián)合組血清T3、T4、FT3水平均高于單一組,這提示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氨磺必利與阿立哌唑聯(lián)合治療對患者甲狀腺功能的影響較小。氨磺必利會對多巴胺受體發(fā)揮阻斷作用,對患者的內分泌功能及甲狀腺軸系功能造成一定影響,進而使得甲狀腺激素水平異常降低。而阿立哌唑可通過激動多巴胺受體,維持下丘腦-腺垂體-甲狀腺調節(jié)軸功能,進而減輕藥物對甲狀腺功能的影響,二者聯(lián)合用藥有利于降低對患者甲狀腺功能的損傷,進而提升整體療效[11]。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與本研究為單一中心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有關。
綜上,與單一氨磺必利治療相比,阿立哌唑聯(lián)合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認知功能與社會功能,且對患者甲狀腺功能的影響較小,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單中心臨床研究、未觀察血脂與泌乳素等指標等,可能導致統(tǒng)計結果存在一定偏移,后續(xù)臨床可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任芹, 趙有英, 姜蕊. 氨磺必利聯(lián)合阿立哌唑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心功能及糖脂代謝的影響[J]. 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 2020, 48(2): 190-193.
白紅娟, 馬學銀, 解磊. 阿立哌唑聯(lián)合氨磺必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J]. 中國藥業(yè), 2021, 30(9): 65-67.
趙靖平, 施慎遜. 中國精神分裂癥防治指南[M]. 北京: 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 2015: 45-46.
司天梅, 楊建中, 舒良, 等. 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4, 18(1): 45-47.
黃偉, 張艷梅, 王騫, 等. 艾司西酞普蘭與西酞普蘭對抑郁癥患者HAMD評分和CGI評分的影響比較[J].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9, 16(3): 24-27.
嚴佳. 精神分裂癥患者主觀睡眠質量及與PANSS評分和認知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 河北醫(yī)藥, 2021, 43(18): 2814-2817.
程誠, 班春霞, 沈紅艷, 等. 計算機認知矯正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20, 28(8): 1135-1139.
趙成清, 王會秋, 何俊鵬, 等. 聯(lián)合應用阿立哌唑和氨磺必利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 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9, 22(3): 286-288.
孫健, 唐彩霞, 孫梅玲. 氨磺必利聯(lián)合阿立哌唑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療效糖脂代謝及心肌功能的影響[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21, 27(4): 16-19.
孫振曉,于相芬. 氨磺必利的臨床應用及其不良反應 [J]. 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4, 27 (5): 392-397.
袁志彪, 黃展輝, 杜斯瑜. 阿立哌唑聯(lián)合氨磺必利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 2022, 15(16):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