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75歲的華誕,中華兒女正奮進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征途上,作為寫作者,我們既是“追夢人”,也“造夢者”。進入新時代,人民對文學懷有更新更高的期待,新時代文學在繼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理應展現(xiàn)現(xiàn)實主義的多樣性,探索人類精神道德、心靈世界的共屬性與獨特性,不斷向新的美學原則挺進。這既是時代交付寫作者的職責,也是我們必須扛起的責任。創(chuàng)作是一項智力、體力、情感共同參與的艱辛勞動,在這一過程中,寫作者會和自己辯難,甚至在痛苦中掙扎。但請相信,每一位有良知有追求的作家,他始終的心愿是“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
呂陽明以“家鄉(xiāng)人”在場的身份,守望凝視北疆的多彩文化和動人故事?!稙跆m哈日嘎那》是作者在深入生活后,創(chuàng)作的一篇現(xiàn)實主義題材小說。烏拉哈日嘎那位于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錫尼河東蘇木,建制相當于行政村。同名的學校也真實存在,今年確為他們建校72周年。小說的核心情節(jié)布里亞特蒙古人用252輛牛車,不遠萬里拉回木料,建造起C0D5gV12V2FAScGPGF1zCg==6座校舍的故事也真切發(fā)生過。作者以虛實結合的巧妙寫作技法,串聯(lián)起歷史真實和文學想象,在“新”與“舊”的辯證法中,凸顯“不變”的力量?!安蛔儭钡氖鞘裁矗渴敲褡寰竦男交鹣鄠骱腿祟愋撵`的善美。
于秋月在鼓浪嶼自覺地進行了一場場文化尋旅,于是便有了散文《鼓浪嶼是用來懷舊的》。林語堂、鐘南山、殷承宗、林巧稚、盧戇章……一個個閃亮的名字,不僅構成了鼓浪嶼的文化坐標,也是祖國寶貴的精神財富。作者在追憶他們的同時,沉浸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即便探尋的只是他們的故居或紀念園,但濃濃的瞻望敬仰之情已躍然紙上。
關注人的精神成長和情感世界,向來都是文學的重要主題。本期有不少表現(xiàn)該主題的佳作。小說《姿態(tài)輕盈》以“剝洋蔥”式的寫作手法,層層設疑,又一一破解,探討了人在自我離析、解構與重塑的反復中,如何才能實現(xiàn)精神自洽與救贖。作者胡斐借助未來化的科技手段給出了大膽的預想和答案。散文《澄澈的雪》,是一場關于親情的回憶之旅。作者用富于詩意化的語言,將祖父置于時間與命運的流變中,以“我”之眼回望祖輩艱辛且情長的一生。
星漢燦爛,歌以詠志。紅色十月,本刊舉辦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詩歌征文活動,在本期推出專輯刊發(fā)優(yōu)秀獲獎作品。盛事之景、人民安康,奮發(fā)圖強、喜樂綿長,種種高昂的情志、奮進的步調、感人的故事都在詩人們的慨嘆與抒情中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