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日快到了,同學們都想把自己的才藝展示給大家,阿雷也不例外??墒牵⒗准炔粫?,也不會跳舞,十分苦惱。
成成(一只長著兔頭的鳥,是阿雷的好朋友)眼珠一轉(zhuǎn),笑嘻嘻地說:“校慶日的第二天就是國慶節(jié)。阿雷,你可以講故事,再讓大家根據(jù)故事猜成語?!?/p>
“好主意!”阿雷拍手叫好。這次,阿雷沒有請成成或爸爸媽媽幫忙,而是選擇自己查資料。
校慶日當天,阿雷走上舞臺,深深鞠了一躬:“大家好,今天我?guī)淼墓?jié)目叫“成語猜猜看”。請各位在聽完我講的故事后,大聲說出對應(yīng)的成語,好嗎?”
“好——”觀眾們齊聲回應(yīng)。
“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自幼勤奮好學,憑借出眾的才華和能力,被宋仁宗重用。
范仲淹為官期間,看到許多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內(nèi)心很是煎熬,于是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
為了推行新政策,范仲淹親自到各地考核官員,因此觸犯了許多人的利益。官員們聯(lián)合起來在宋仁宗面前說他的壞話,最終三人成虎,范仲淹被撤職,離開了京城。
范仲淹有苦難言,但是他對自己的做法無怨無悔。他通過寫文章表達內(nèi)心的抱負,在《岳陽樓記》中,有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達的是為官者應(yīng)把國家的利益擺在首位,盡全力為國家的前途、命運分憂,讓百姓過上太平的日子。后來,許多仁人志士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為拯救國家和人民于疾苦而奮斗。”
阿雷的故事講完了。妙妙迫不及待地舉起手,說:“我知道啦!這個成語是‘憂國憂民’,最早出自《戰(zhàn)國策·齊策》:‘寡人憂國愛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瘧n國憂民的意思是為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運而擔憂?!?/p>
“猜對啦!”阿雷為妙妙豎起大拇指,開始講下一個故事,“顧炎武生活在明末清初,他從小愛讀忠臣義士的故事,十四歲時參加復社。”
“哥哥,什么是‘復社’呀?”一位低年級的小弟弟忽然舉手發(fā)問。
“復社是一個尋求革新的社團,成員大多是愛國的知識分子?!?/p>
阿雷耐心地解釋著,他繼續(xù)說:“清兵南下時,顧炎武參加了抗清斗爭,同昆山知縣楊永言等人一道據(jù)守昆山。城門失守后,顧炎武牢記繼母王氏的教誨,絕不做清朝的臣子。此后,他扮成商人游走各地,聯(lián)合各地抗清人士。
顧炎武五十歲之后,撰寫《日知錄》一書,其中寫道:‘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馑际潜Wo國家不被傾覆,是國君和大臣的職責;而天下的興盛與衰亡,每一個人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太簡單了?!贝蠹叶紦屩e手,異口同聲地回答:“這是‘匹夫有責’!”
阿雷滿意地點點頭,補充說:“成語‘匹夫有責’常跟‘天下興亡’連在一起用,其中‘匹夫’在古時候指平民男子,后泛指平常的人?!?/p>
觀眾席上爆發(fā)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其中,那位提問的小弟弟掌聲最響亮。
主持人一時興起,準備來個互動,她說:“同學們,明天就是國慶節(jié)了,你們還知道哪些與愛國有關(guān)的成語呢?”
主持人話音剛落,臺下便紛紛舉手,接二連三地回答道:“精忠報國、保國安民、愛國如家……”
阿雷也不甘示弱,又說出兩個成語:“舍身為國、救亡圖存?!?/p>
最后,校慶大會在孩子們的歡笑聲中徐徐落幕,大家都意猶未盡。阿雷十分開心,因為他不僅順利完成了表演,還學到了許多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