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時沒有立下字據(jù),后借款人意外死亡,那么借出去的錢還可以向死者的近親屬要回嗎?遼寧省葫蘆島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葫蘆島中院”)近期作出的判決顯示,只要有證據(jù)證明借款關系屬實,且死者留有遺產,債主仍可向死者繼承人索要。
程某與呂某是多年朋友關系。2019年,程某向呂某借款,呂某于當年11月27日通過其名下銀行卡將100萬元轉賬至程某名下銀行卡內,雙方借款時未立字據(jù),后經呂某催要,程某一直未歸還。
2023年4月24日,程某去世,呂某遂向程某的配偶周某、子女程某甲、程某乙說明程某生前借其100萬元且未歸還的事。經協(xié)商,呂某于6月26日與周某、程某乙及程某的母親劉某達成和解協(xié)議,載明:程某于2019年11月27日以購房為由,向呂某借款100萬元,呂某于當日將100萬元轉賬給程某,協(xié)議同時對程某的遺產范圍進行了明確。相關證據(jù)顯示,程某的父親程某丙先于程某去世;9月3日,程某的母親劉某去世。
上述協(xié)議簽訂后,周某等人反悔,矢口否認呂某與程某間存在借款關系,拒絕還款,呂某遂于2023年6月7日,以周某、程某甲、程某乙及程某的兄妹程丙、程丁為被告,向遼寧省綏中縣人民法院(以下簡稱“綏中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五被告歸還程某生前向其所借的100萬元,并支付相應利息。綏中法院經審理,于2024年3月作出一審判決:周某、程某甲、程某乙于判決生效后10日內以其繼承的被繼承人程某遺產的實際價值為限償還呂某欠款100萬元及逾期利息;程丙、程丁、程某甲、程某乙在繼承劉某繼承的被繼承人程某遺產的實際價值為限償還呂某欠款100萬元及自2023年6月7日起計算的逾期利息;駁回呂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宣判后,周某、程某甲、程某乙不服,提起上訴。葫蘆島中院于2024年3月1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二審庭審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圍繞案涉借款是否成立及應否由死者的五名近親屬承擔,展開了激烈辯論。
周某等三人上訴稱,呂某與程某之間并無真實借貸關系, 沒有任何證據(jù)能夠證明呂某向程某索要借款的事實。呂某與程某的聊天記錄頻繁,沒有任何一次記錄體現(xiàn)過借款100萬元的事實,反而在聊天中多次提到購買、置換等事宜,沒有其他證據(jù)的情況下,僅憑借呂某的陳述無法證明借款事實。
周某等三人認為,其三人是基于程某繼承人身份被訴,由于其三人并非借貸關系當事人,對借貸事實不知情。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本案借款關系成立必須舉證證明具備兩個要件事實,一是呂某與程某具有借貸合意;二是呂某已經向程某實際支付了借款,這兩個事實都應由呂某承擔舉證責任,呂某應提供借條、借款合同或其他可以表明雙方借款合意的證據(jù)進行證明。本案呂某只提供了向程某付款的證據(jù),并未提供證據(jù)證明雙方間存在借貸合意的事實及約定了利息,證明該筆款項的支付用途為提供借款,呂某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周某等三人指出,結合呂某與程某的聊天記錄分析,案涉100萬元款項應認定為呂某請托程某辦事的款項,且該款項已經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時效,故應駁回呂某的訴訟請求。
呂某辯稱,其提供的其與程某間的聊天記錄記載了程某因何借款及事后承認欠款及承諾還款,以及其向程某出借款項、催要借款等重要事實,完整地再現(xiàn)了雙方間形成借款關系的全過程,而轉賬記錄則進一步證明了借貸事實的存在。呂某表示,在其舉證證明借款事實的情況下,周某等三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推翻程某承認欠錢、承認還錢的事實,且周某等三人作為案涉和解協(xié)議的簽署方,亦證明三人認可上述借款事實,不能因事后反悔否認借款事實存在。
呂某指出,周某和程某乙之所以在簽署協(xié)議后又出爾反爾,是因為程某甲在得知其手中沒有借條,認為三人矢口否認借款事實,現(xiàn)證據(jù)就不能證明其訴訟請求。但由于三人并無證據(jù)推翻案涉和解協(xié)議,僅憑其自相矛盾的辯解,不能影響和解協(xié)議的效力。周某等三人稱案涉此款項為其請托程某辦事的款項,與事實不符。聊天記錄中所載買房事宜與程某借100萬元是發(fā)生在同一時段毫不相關的兩件事。周某等三人系對聊天記錄的內容進行斷章取義的解讀,妄圖逃避債務。
呂某認為,本案屬于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無論程某以什么理由借款,以及是否按照借款用途使用該筆款項,現(xiàn)有證據(jù)已經充分證實借款事實,由于程某留有足以清償債務的遺產,故按照相關法律規(guī)定,周某等三人作為其繼承人,有義務在其遺產范圍內償還案涉借款本息。
關于本案的訴訟時效,呂某辯稱,其提交的聊天記錄顯示,多年來其一直在索要案涉借款,故本案未超過訴訟時效。
葫蘆島中院經審理認為,本案爭議焦點為案涉100萬元款項是何性質,周某等人是否應予償還。
本案中,呂某主張因程某購房之需而向其借款,其于2019年11月27日轉賬給程某100萬元。為此,呂某提供了其與程某的微信聊天記錄、銀行流水、購房收據(jù)、和解協(xié)議、視頻等證據(jù),微信聊天中雙方談論購房、呂某轉賬,加上呂某索要錢款、程某承諾籌錢還款等情節(jié),與呂某的陳述能夠相互印證。
周某等三人上訴主張100萬元為呂某請托程某辦事的款項,但未能提供相應證據(jù),且與呂某向程某追債、程某承諾還款的聊天內容相互矛盾。特別是在本案原審被告接到一審法院送達民事起訴狀等法律文書之后,呂某與程某部分繼承人之間關于100萬元大額借款的承認與承諾償還,應是幾位被訴債務人經過多次交流、確認,對案件走向及結果預判充分考量之后與呂某反復磋商而達成的合意,周某等人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和解協(xié)議的法律后果應為明知?,F(xiàn)周某等三人在未作出合理解釋的情況之下,僅以“不知情”為由作出的與和解協(xié)議相反的陳述,難以成立。
本案中,呂某提交的證據(jù)已達到確信呂某與程某之間達成了債的合意具有高度可能性的程度,而周某等三人為反駁呂某的主張而提供的證據(jù)未能達到使得待證事實處于真?zhèn)尾幻鞯某潭?。一審,結合呂某與程某雙方交易習慣,運用一般日常經驗法則,綜合判斷呂某主張的100萬元債務成立,二審法院予以支持。關于周某等三人上訴所提訴訟時效問題,微信聊天記錄中顯示呂某多次向程某主張還款,周某等人在一審期間未明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且在二審中未提供新的證據(jù)證明呂某的請求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限,對該項上訴主張不予支持。
2024年4月18日,葫蘆島中院作出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文謝絕轉載)
投稿郵箱:zhanghongyuchn@hotmail.com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八條規(guī)定,對于類似本案這樣未立借據(jù)的借款糾紛,即使借款時沒有立下借條,但只要有其他證據(jù)證明借款事實存在,債權人也可以持相關間接證據(jù)向債務人主張權利。
本案的特殊之處在于,借款人程某向呂某借款后,在未償還的情況下離世,但程某的死亡并不當然導致其與呂某間債權債務關系消滅。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九條規(guī)定,在分割遺產時,繼承人應當在繼承遺產范圍內償還死者生前所欠債務,這就為債務人死亡后,債務人向死者繼承人主張死者生前所欠債務提供了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