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說一部《紅樓夢》就是一座植物的大觀園,那么每日“雜學(xué)旁收”的賈寶玉便堪稱一位“植物通”了。僅在小說的第十七回中,他就向眾人介紹了一大堆名字生僻的花草,什么茝蘭、清葛、紫蕓、青芷、藿蒳、姜蕁、綸組、紫絳、石帆、水松、扶留、綠荑、丹椒、蘼蕪、風(fēng)連、金(艸登)草、玉蕗藤等,令人目不暇接、眼界大開。
別看賈寶玉口中這一個個花草名稱聽上去那么奇異陌生,事實上,其中有不少植物本是大家所熟悉的,只不過賈寶玉說的是它們的某個不為人所知的異名而已。譬如,聽上去清雅高潔、氣質(zhì)非凡的玉蕗藤,其實就是我們常用的一種中草藥植物—有著本草王國“國老”之稱的甘草。
甘草是一種歷史非常悠久的植物。公元前1776年,古巴比倫頒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其中就有關(guān)于甘草的記載。
在我國,有關(guān)甘草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古人對甘草的稱呼五花八門,如蘦、苓、苷、蕗等,這些別稱聽上去確實很難讓人想到它們竟然是指同一種植物。
我國第一部辭書《爾雅·釋草》中有“蘦,大苦”之句。所謂“大苦”,是一種藥草的名稱,并不是說“蘦”這種植物的味道很苦。至于“大苦”這種植物究竟是什么,人們歷來有不同的觀點。東漢學(xué)者王逸在對《楚辭》的注釋中認為,大苦是豆豉;清代訓(xùn)詁學(xué)家郝懿行則認為,大苦應(yīng)該是地黃,故在其著作《爾雅義疏》中稱:“地黃名芐,芐、苦古字通……大苦即大芐也?!?/p>
不過,先人早就對郝懿行的說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兩晉時代的訓(xùn)詁學(xué)家郭璞在《爾雅》注釋中明確指出:“今甘草,蔓延生,葉似荷,青黃,莖赤黃,有節(jié),節(jié)有枝相當,或云蘦似地黃,此作甘,省字,蘦,苓通?!币馑际?,大苦又名蘦,只是長得像地黃而已,其實是甘草。
按照郭璞的說法,大苦不僅不苦,而且滋味甘甜。這個有意思的觀點顯然得到了后世的廣泛支持,在《康熙字典》中,對“蘦”字的兩個釋義里就有一個是甘草。
郭璞的注釋中還提到了“蘦”與“苓”字相通,也就是說,“苓”也是甘草的一個別稱。《詩經(jīng)》有“山有榛,隰有苓”之語,人們對其中的“苓”有多種解釋,有人認為指茯苓,也有人認為指蒼耳,還有人認為指黃藥,但更多的人和郭璞持相同看法,認為“苓”同“蘦”一樣,是指甘草。因此,在《康熙字典》中,“苓”和“蘦”都有一種釋義,就是“古通‘零’,零落”。
甘草還有一個古稱,叫作“苷”,是在甘字上加了草字頭。從字形看,這個別名似乎很好理解。早在東漢時,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就明明白白地指出:“苷,甘艸也。”明末學(xué)者張自烈在我國古代文字學(xué)著作《正字通》中進一步闡明:“苷,俗甘字。甘草枝葉如槐,高五六尺,葉端微尖,有白毛,實作角。味甘,有望名甘草。俗加艸?!?/p>
至于甘草的別名“玉蕗藤”,其實來自它的另一個古稱“蕗”。在我國古代文獻中,“蕗”字與“菎”字組成的詞語“菎蕗”,指的是一種香草。
西漢辭賦家東方朔創(chuàng)作過一首非常有名的詩—《七諫·謬諫》。這首詩通過為戰(zhàn)國時期的屈原代言的巧妙方式,痛斥奸佞之徒愚惑君主而導(dǎo)致賢臣避世,表達了作者積極用世的強烈愿望和抑郁失志的無盡悲哀。詩中有這樣一句話:“菎蕗雜于黀蒸兮,機蓬矢以射革?!弊鳛橐环N香草,菎蕗象征著美好;而黀是麻稈,為一種惡草,象征丑陋?!扒嵤€雜于黀蒸兮”是指把香草和惡草混在一起燒掉,形容美丑、善惡不分;“機蓬矢以射革”則是說用蒿草做成的箭來射皮革,肯定會失敗。這兩句詩形容所任非人,必然會帶來惡果。
那么,象征美好的“菎蕗”究竟是哪種香草呢?歷代學(xué)者考證后認為,無論是“菎蕗”還是“蕗”,都是指甘草。
至此,玉蕗藤成為甘草別名的由來基本梳理清楚;“菎蕗”之美,也為貌似平常的甘草增添了一份古樸典雅的魅力。
下面,我們就來真正認識一下被賈寶玉稱作“玉蕗藤”的甘草究竟是怎樣一種植物。
甘草(拉丁學(xué)名為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豆科甘草屬的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植物,除了蘦、苓、苷、蕗等古稱之外,還有許多別名,如甜草、蜜甘、蜜草、靈草、美草、靈通、棒草、甜草根、紅甘草、粉甘草、烏拉爾甘草,等等。甘草屬植物共有30個品種,廣泛分布于亞洲、歐洲、美洲等溫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我國有6種甘草,它們分布于西南、西北至東北部地區(qū)。其中,新疆、內(nèi)蒙古、寧夏、甘肅、山西朔州等地均有野生甘草資源,人工種植的甘草則主要集中在新疆、內(nèi)蒙古、甘肅的河西走廊和隴西周邊以及寧夏的部分地區(qū)。
甘草的植株不高,通常僅為0.5~1.5米,但其根部非常發(fā)達,可深入地下數(shù)米。甘草的根與根狀莖都很粗壯,外皮褐色,里面淡黃色,具有濃郁的甜味。其地上莖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密被鱗片狀腺點、刺毛狀腺體及白色或褐色的絨毛。
甘草的葉為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葉長5~20厘米,托葉三角狀披針形,兩面密被白色短柔毛;葉柄密被褐色腺點和短柔毛;小葉5~17枚,卵形、長卵形或近圓形,兩面均密被黃褐色腺點及短柔毛,頂端鈍,具短尖,基部圓,邊緣全緣或有微齒,無小托葉。
甘草的花為腋生總狀花序或穗狀花序,總花梗短于葉,密生褐色的鱗片狀腺點和短柔毛;苞片長圓狀披針形,褐色,膜質(zhì),外面被黃色腺點和短柔毛;花萼鐘狀,密被黃色腺點及短柔毛,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狀,萼齒5,上部2齒大部分連合;花冠為紫色、白色或黃色,旗瓣長圓形,頂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于旗瓣,龍骨瓣短于翼瓣;子房無柄,有胚珠2至多顆,花柱絲狀或稍粗,先端內(nèi)彎,密被刺毛狀腺體。
甘草的果為彎曲鐮刀狀或環(huán)狀莢果,卵形、長圓形或線形,腫脹或扁平,密集成球,密生瘤狀突起和刺毛狀腺體。種子扁圓形,3~11枚,暗綠色,圓形或腎形。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為什么甘草的根莖會有濃郁的甜味呢?原來,甘草中含有甘草素、甘草甜素、甘草甙等多種化學(xué)成分,其中的甘草甜素就是甘草甜味的有效成分,其甜度為蔗糖的80~300倍。也就是說,甘草是一種純天然強效甜味劑,比蔗糖還要甜上百倍。因此,甘草被廣泛應(yīng)用于食品、煙草、日用化學(xué)品等行業(yè),用來制作蜜餞、糖果、點心、飲料、啤酒、醬油、豆制品、冰淇淋等。
甘草的根莖部不僅有甜味,作為豆科植物,其根系還能與固氮的根瘤菌形成共生關(guān)系,可顯著改良土壤。其發(fā)達的根系和根狀莖能高效吸收地下水分,具有很強的抗風(fēng)固沙和防止水土流失能力,是保護干旱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植物。此外,甘草的莖、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脂肪,是十分理想的家畜飼料。
甘草最大的價值還不在于上面提到的這些作用,而是其獨特的藥用價值。甘草不僅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等功效,還有調(diào)和諸藥藥性的神奇能力,熱藥用甘草解熱,涼藥用甘草除寒,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明代陸粲的志怪小說集《庚巳編》中記載著這樣一則故事。一天早晨,明代太醫(yī)院御醫(yī)盛寅剛走進御藥房,忽然感到一陣頭暈?zāi)垦?,隨后昏倒在地,不省人事。鼎鼎大名的御醫(yī)莫名暈倒,而且病情來得十分突然,眾人頓時手忙腳亂,不知該如何是好。就在大家束手無策之時,有一位來辦事的醫(yī)生毛遂自薦,愿為盛寅治病,他隨手開出一個藥方:取甘草濃煎口服。御醫(yī)們趕緊照此方煎好甘草湯喂給盛寅。沒過多久,盛寅果然蘇醒。眾人大感驚奇,向這位醫(yī)生討教其中奧妙。該醫(yī)生解釋道:盛寅一早空腹進藥房,胃氣虛弱,未能抵御藥氣薰蒸,中了諸藥之毒,故而昏倒;而甘草恰能調(diào)和諸藥之性,解百藥之毒,因而用之煎湯服用,便可化解病情。
陸粲筆下的故事雖然寫得有些神乎其神,卻把甘草最大的藥用特性精準地反映出來,那就是調(diào)和諸藥、緩和藥性。
在我國眾多的古代醫(yī)藥文獻中,幾乎都有關(guān)于甘草的記載,而且對甘草評價極高。如我國最早的中藥學(xué)著作《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稱甘草“味甘,平。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尰,解毒。久服輕身延年”。北宋蘇頌則在《本草圖經(jīng)》中稱:“甘草能解百藥毒,為眾藥之要?!睂Ω什葑顬橥瞥绲漠攲倌铣t(yī)學(xué)家陶弘景,他在《名醫(yī)別錄》中將甘草尊為“國老”,并稱“此草最為眾藥之王,經(jīng)方少有不用者”。
據(jù)傳,在梁武帝年間,陶弘景隱居句曲山中,梁武帝多次禮聘,均被婉言謝絕。朝廷每遇大事,只好專門派人進山向陶弘景請教,故時人稱他為“山中宰相”。
一天,梁武帝侍從專程趕來句曲山,請?zhí)蘸刖盎鹚龠M京。原來,梁武帝抱恙多日,上吐下瀉,不思飲食,眾御醫(yī)會診無效,不得不請?zhí)蘸刖俺錾健5弥闆r緊急,陶弘景隨侍從迅速趕往京城。
經(jīng)過一番望聞診切,陶弘景發(fā)現(xiàn)梁武帝榮衛(wèi)氣虛,臟腑怯弱,心腹脹滿,腸鳴泄瀉,便開出處方:國老(炙)、人參(去蘆)、茯苓(去皮)、白術(shù)各等份,研為細末,每服2錢,水煎服。
御醫(yī)們拿到這張?zhí)幏?,均不知“國老”為何物,只好請教陶弘景。陶弘景笑道:“國老者,甘草之美稱也。甘草調(diào)和眾藥,使之不爭,堪稱國老矣?!北娪t(yī)連聲稱是,趕緊備藥。沒過幾日,服藥后的梁武帝便日漸康復(fù)。甘草的“國老”之名從此叫響。
所謂“國老”,即帝師。把甘草推崇為藥之“帝師”,其原因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釋:“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調(diào)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p>
由此可見,甘草之名雖不及玉蕗藤來得浪漫冷僻,卻絕非平常之類,而是大有來頭的。賈寶玉雖然知識面挺廣,但也不見得知道玉蕗藤就是大名鼎鼎的甘草,否則,就沒必要把大家熟知的甘草說得那么神秘,除非他想故意找個生僻名字,來突顯自己的學(xué)識。
【責(zé)任編輯】趙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