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皮影戲源于中國,中國皮影戲源于陜西,而陜西的皮影戲則源于華縣。中國皮影戲的國際正式名稱叫“華劇”,即有華縣皮影戲曲之意。華縣因地處華山腳下而得名,為“華縣皮影戲”發(fā)源地,位于陜西省渭南市,古稱華州、咸林,現為華州區(qū),距華山、秦始皇陵和西安分別不過20多公里、40多公里和80多公里。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燈影戲”,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而得名,是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華縣皮影戲始于漢代,興于唐代,盛于清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起初受巫術、圖騰崇拜文化的影響,后又融入儒、釋、道三家思想和多樣地方文化,藝術造型雕刻精美,表演技巧奇妙精湛,音樂唱腔委婉優(yōu)美,不僅成為陜西東路皮影的代表,而且在國內七大皮影流派中獨樹一幟,被譽為“國寶”。
“一張牛皮居然喜怒哀樂,半邊人臉收盡忠奸賢惡?!睋數胤沁z傳承人介紹,華縣皮影制作工藝非常復雜、精細,包括制皮、雕刻、上彩三大工藝24道工序。皮影是經過選擇的牛皮浸泡后,被刮鏟成半透明狀,再經打磨、摹畫、雕刻、著色、熨平、綴合等過程制作而成。
華縣皮影造型設計虛實結合,神形兼?zhèn)?,以人物為主,兼有景物和道具,自然萬物,刀槍劍戟,虛幻世界,應有盡有,其“頭楂”(人物臉譜)多達470余種,“樁子”(人物身段)樣式多達181種。在人物塑造上,通常以五官反映人物的性格,如以方面、大耳、寬肩、圓腰表現生角男性的陽剛之美,以柳眉、鳳目、纖腰、蓮足表現旦角女性的嫵媚陰柔,以圓嘴、吊眉和沖天鼻表現丑角的夸張形象?!坝叭恕钡窆ぞ?,含義深刻,每件都是藝術珍品。
“一清二黃三秦腔,細膩不過碗碗腔?!比A縣皮影戲選用陜西、甘肅地區(qū)普遍流行的碗碗腔,屬板腔體,其板式主要有慢板、緊板、慢緊板、煽板、滾板、二六板、二八板、三不齊、單句送等,腔調分表現高興的花音、表現激昂的哭音、表達一般情緒的平音。
華縣皮影戲班社一般為五人,又叫“五人忙”,分別是“前聲”“簽手”“上檔”“下檔”“后槽”。班社成員除了演唱和對白,還得操縱20多件樂器和“影人”,個個都身懷絕技又配合默契。特別是“簽手”,不少皮影至少要兩人以上,華縣皮影戲則一人獨挑,操作數十個乃至上百個皮影造型,從容不迫,游刃有余。
華縣皮影戲綜合藝術水平爐火純青,堪稱戲曲藝術之絕唱。很多其他劇種做不到的表演,它都能完美呈現。如騎馬、坐船、乘轎,在大戲中只能用鞭、槳、幡所代替,而皮影戲里車、馬、船、轎都有。
華縣皮影戲的精湛技藝,令國內外專家、學者拍手叫絕,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不過,時代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對華縣皮影戲的沖擊前所未有。拯救和保護這一群眾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今后一個時期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江西 孟秋望 魏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