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固體都被光和影包裹著。沒有一件不透明物不兼?zhèn)涔夂陀暗?。沒有光和影,任何物質(zhì)都不能被覺察。光和影都由光產(chǎn)生。”(達·芬奇《達·芬奇論繪畫》)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藝術家、雕刻家、建筑師、工程師、科學家、哲學家、詩人、音樂家、發(fā)明家。正是由于他多才多藝,他被現(xiàn)代學者譽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
達·芬奇從小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沒有接受過任何正規(guī)的教育,但是達·芬奇從小就顯示出杰出的藝術天分,他聰明伶俐,興趣廣泛,很小就會彈琴和吹笛,還被鄰居稱作繪畫神童。后來,他開始追隨意大利佛羅倫薩畫家韋羅基奧學習,直到1478年成為獨立畫師,這個時候他的個人風格趨于成熟。
后來,達·芬奇在1482年至1499年間一直工作于米蘭,主要為米蘭公爵服務,進行了廣泛的藝術和科學活動。1516年,應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盛情邀請,已步入暮年的達·芬奇決定到法國定居,三年后病逝于此。他一生完成的繪畫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不僅如此,他的藝術科研成果更是影響了后世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達·芬奇追求一種真實的立體感,而且善于運用透視法、明暗對比法以及暈涂法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和諧、柔美的氣氛。
一、光影概述
(一)光
“光線,猶如空氣和水一樣,是組成這個世界最基本的元素,是人和一切晝行動物大部分生命活動賴以進行的條件……光線幾乎是人的感官所能得到的最輝煌和最壯觀的經(jīng)驗?!保?shù)婪颉ぐ⒍骱D贰端囆g與視知覺》)光,是一種與人的生活、精神感覺緊密相連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讓所有事物都能呈現(xiàn)出來,并被賦予生命,讓人能夠感知、辨別顏色、體驗空間。光是人類眼睛可以看見的電磁波,也稱可見光譜。從科學的角度,光是指所有的電磁波譜。人類所能看見的光線,一半來自陽光,另一半是由制造光線的裝置實現(xiàn)的,如白熾燈泡、日光燈、螢火蟲等。
一代代藝術家把光帶進了藝術的方方面面,特別是繪畫。繪畫是把一個可見的物體轉(zhuǎn)換成一個二維的空間,并試圖讓這個空間產(chǎn)生立體的幻覺,而這個轉(zhuǎn)換的核心就是對光線的描述。與物理學家們對光的客觀研究不同,“藝術家對光的理解,主要是由人們的一般態(tài)度和一般的反應來決定的。首先,實際的興趣將一個人對光線的反應轉(zhuǎn)變?yōu)檫x擇性的注意。其次,藝術家對光的概念應該直接由眼睛提供,這與科學家解釋光的方式根本不同”(魯?shù)婪颉ぐ⒍骱D贰端囆g與視知覺》)。
(二)陰影
而在光的對立面,影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在我國古代就有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日晷,通過觀察太陽移動的影子投射在晷面的變化分辨出不同的時間來確定時刻。這是一種巧妙地利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通過其光線投射在地面上的影子來推算時間的方法。通過仔細觀察太陽移動時影子在晷板表面的位置變化,人們可以準確地識別出日出、日落、月升和月落這些重要時刻。這種觀測太陽運動的技術,不僅體現(xiàn)了古人對自然界規(guī)律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了影子的存在會使被攝對象的陰影變化從而為人類所使用。
根據(jù)魯?shù)婪颉ぐ⒍骱D贰端囆g與視知覺》中的說法,影子可被劃分為投影影子和依附于對象的影子。所謂的投影,就是將物體投影到其他物體上的陰影。另外,達·芬奇在《達·芬奇論繪畫》一書中也曾有過這樣的論述:“我認為在透視中影子非常重要,所有不透明的東西都被影子與光線所環(huán)繞,而影子與光線則籠罩在物體的外表上?!彼€指出,由于光線不足,這兩種影子的亮度也會有差異。他把陰影劃分為原生影和派生影,對影的明暗、影的形態(tài)、運動等進行了理論上的論述,為后來影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我們可以看到,在西方傳統(tǒng)油畫中,對陰影的研究與表達,是伴隨著光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即使是在畫面的表達中,為了表達光的存在,陰影也越來越成為人們所關心和描述的事物,這在如今看來似乎簡單明了,但在那時,卻是獨一份偉大的發(fā)現(xiàn),而光影也以這樣一種神秘的哲學方式展現(xiàn)出來,等著人們?nèi)グl(fā)掘。
二、達·芬奇繪畫作品中的光影藝術美
(一)達·芬奇人物畫中的光影藝術美
達·芬奇作品中的光與影,不僅傳達了空間的存在,更傳達了人類的深層意義。他喚醒了作品中深層的、靈魂的奧秘,揭示著人類之美。
達·芬奇的光與影藝術在表達角色的思維上獨樹一幟。在光線的照耀下,所有的外在細節(jié)都被分解了,露出了本質(zhì)和靈魂。達·芬奇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大體上分為兩個類型:一個是給雇主畫的人物肖像畫,如《蒙娜麗莎》這一作品使他名留千史,也顯示了他的非凡才能;另一個是他的許多不朽名作皆是創(chuàng)作于宗教畫類型里,如《最后的晚餐》《巖間圣母》等。這些作品皆能顯示出達·芬奇在用光方面的特點:他把光作為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手段,在燈光的映襯下,人物的心理更加深刻,對人性的詮釋也更出色。
例如,在《懷抱鼬鼠的夫人》(圖1)肖像作品中,達·芬奇在描繪夫人優(yōu)美的面孔和纖細的手時,運用了突出光影的明暗對比法。他專門讓夫人向她的左前方望去,又在她左前方打一束光下來,仿佛在她不遠處有使她感興趣的事,因此觀賞者的目光很容易就被夫人迎光的優(yōu)美面孔所吸引。另外,達·芬奇還在這位夫人的嘴角處繪制了兩個若隱若現(xiàn)的酒窩,光襯托她淡淡的一笑,顯得更加動人。達·芬奇為了更能展現(xiàn)出她美麗的面容,專門把發(fā)飾繪制成了更容易貼在臉上的直發(fā),使夫人的整個裝扮都簡潔精致,連夫人懷里抱的鼬鼠都被描繪得十分機靈,討人喜歡。整幅畫作處處體現(xiàn)出夫人那高貴典雅的氣質(zhì)。這充分說明了在人物畫中光線運用的靈活性是根據(jù)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內(nèi)涵與思想深度而定的。在表現(xiàn)手法上,達·芬奇常運用頂光與側(cè)光這兩種方式,他通常用溫和的光來描繪美好的事物,用聚光的光線來表現(xiàn)暴力的丑陋,用擴散的光來展現(xiàn)宗教的奧秘。在達·芬奇的作品中,自然的光芒變成了藝術的光芒。在他的手中,神光不再只是一個點綴,而是一種真實的自然之光,這就是人像畫的光影之美。
圖1 《懷抱鼬鼠的夫人》
(二)達·芬奇宗教畫中的光影藝術美
14歲便被送去學習繪畫的達·芬奇,在20歲幫助老師繪制宗教作品《基督受洗》時展現(xiàn)了其藝術才能,即使是只畫了作品中的一個角落里的小天使,但最后的效果卻讓老師不禁嘆服。達·芬奇繪畫出來的天使,卷發(fā)蓬松給人一種真實的觀感,還有小天使衣服的皺褶,自然又不重復,生動真實,甚至仿佛能夠通過衣服的皺褶看出天使的身軀體態(tài)。
在他的早期宗教作品《天使報喜》中,我們可以看出整幅作品在光影上表現(xiàn)得很細膩。在這幅畫中,右邊屋門架子旁的少女就是瑪利亞,左邊跪在花叢中的就是前來報告的天使,兩個角色的動作和姿勢強化了對方的心理反應。而整個畫面中,通過看地上的影子可以發(fā)現(xiàn)達·芬奇把光源放在了天使的后方,這樣一來,圣母幾乎被光照亮,整個人都有種微光往外發(fā)散的感覺,讓觀賞者更能感受到這一場面的神圣。達·芬奇這個時期的作品對光影的表現(xiàn)手法略顯稚嫩,但通過對環(huán)境人物的細致描繪使整個畫面富有濃郁的詩意氣氛。
在達·芬奇的另一幅宗教畫《巖間圣母》中,背景部分的處理就運用了他自創(chuàng)的明暗法,精妙的設計讓光從小孔照射進來。從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看見溫暖的陽光透過云霧照射在尖尖的藍山上,給人一種神秘而威嚴的感覺。畫面中描述的是施洗約翰為了躲避大希律王屠殺嬰兒,逃往埃及路上偶遇圣母子。畫面中的人與石頭的暗部都被陰影所覆蓋,光線與黑暗的分界線也變得柔和起來。持續(xù)了千年的硬邊界在這里消失了,畫面中人物和背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昏暗的山洞里,圣母與圣子的身體變得模糊,二人的臉在明亮的燈光下像一塊細膩的玉石,充滿了活力,這種處理手法增強了真實感,也突出了戲劇感。這在那個時代是一種全新的畫法,但是達·芬奇卻將其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色彩柔和,整體感極強,將光線與色彩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達·芬奇在這個時期的作品善于運用明暗對比法,通過畫面中景物空間關系的設計給觀賞者一種縱深感,并且畫面的布局是按照金字塔構圖設計的,整體給人穩(wěn)固、真實的觀感。
(三)達·芬奇繪畫技法的藝術美
達·芬奇集文化、科技和藝術等知識才能于一身,是一位卓越的藝術家。他所創(chuàng)造的罩染法和薄霧法,在歐洲近代油畫的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達·芬奇注重畫面中光影的運用,在創(chuàng)作上把畫中的暗色區(qū)域統(tǒng)一地融入了陰影中,光影之間的界限變得柔和起來,讓整幅畫看起來更加凝實、完整。
達·芬奇所獨創(chuàng)的薄霧法油畫技法,不僅在當時成為藝術領域中最尖端的繪畫技術,而且其影響力延續(xù)至今。在他的畫筆下,人物形象不再是單調(diào)乏味的平面勾勒,而是通過光線和色彩的巧妙運用,賦予了每個角色生命和情感。達·芬奇善于抓住瞬間的光線和光線的變化,善于在作品中營造出層次分明、細膩入微的明暗對比,讓作品中的人物和景物看起來更逼真、更立體,更貼近現(xiàn)實,更能將活生生的人的思想和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達·芬奇在畫一幅畫的時候,對光的強弱、位置進行了調(diào)整,在作品上也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光與暗的線條,這就使得作品具有了一種特殊的魅力。而且達·芬奇在繪畫中使用光線,不僅僅是為了造型,更是一種很重要的構圖方式。由此可知,光線與構圖等繪畫語言在達·芬奇的油畫中是必不可少的,這在他的作品《蒙娜麗莎》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蒙娜麗莎》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傳聞達·芬奇在為這位夫人繪制肖像時,她幼小的孩子剛剛?cè)ナ馈榱四軌虿蹲降椒蛉丝鞓返乃查g,達·芬奇還特意請來了當時最著名的鋼琴家和一些小丑為她表演。然而這位夫人的笑并不明顯,僅僅是微微地牽動了一下嘴角而已。不過,達·芬奇還是捕捉到了這一瞬間的表情,于是這個笑容就被繪制到了《蒙娜麗莎》之中,從而創(chuàng)作出了世界上最神秘的蒙娜麗莎的微笑。
達·芬奇在繪制《蒙娜麗莎》的時候,一改那個時代盛行的肖像畫法,而是采用了前胸構圖,這一方法使得整個作品形成了一種穩(wěn)定的金字塔式結構,使蒙娜麗莎看起來更莊重、更嚴肅。達·芬奇讓燈光從蒙娜麗莎的右邊照過來,這樣她的一張臉就被陰影遮住了,構圖與光線的結合使得整幅畫作穩(wěn)固又耐人尋味。
在技巧方面,達·芬奇以層層遞進的罩染手法,將柔和的光影層次呈現(xiàn),將傳統(tǒng)女子所具有的含蓄與端莊,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達·芬奇對光的運用很有講究,他合理地利用光影,使得柔光中的亮部與陰影之間的對比不大,用這樣的光作畫,看上去更加平和,也把這個角色純潔的美麗刻畫得非常到位。達·芬奇善于運用物象的明暗關系,創(chuàng)造出一種寧靜的氛圍,重現(xiàn)真實與自然的美感。達·芬奇追求完美的作品還不止這一個,在他的另一幅作品《懷抱鼬鼠的夫人》中也非常能體現(xiàn)出這一特點。
在探討達·芬奇繪畫中的光影美學這一課題后,我們深刻認識到光影不僅是塑造形體的工具,更是傳達情感與思想的媒介。達·芬奇的創(chuàng)作具有文藝復興時期的特色,其創(chuàng)作也是深刻體現(xiàn)人文精神:提倡個性解放,反對中世紀宗教、禁欲主義;倡導科學文化,抵制愚昧無知,破除教會對人思維的禁錮。人類逐漸擺脫了神學的束縛,并超越了宗教的局限,逐漸地發(fā)掘出了人的價值,成為一種新的、具體的存在,不再將神學作為精神上的依賴。恩格斯在其著作《自然辯證法·導言》中這樣描述歐洲的文藝復興以及達·芬奇:“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chǎn)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边_·芬奇深明其中的奧妙,他指出陰影不僅是視覺上的補充元素,更蘊含著宇宙間萬物共通的共性。
達·芬奇以其卓越的技藝和敏銳的洞察力,將光影運用得爐火純青,無論是人物畫中的細膩光影層次,還是宗教畫中的神秘氛圍營造,都展現(xiàn)了光影無盡的美學價值。他的繪畫技法不僅豐富了藝術表現(xiàn)手段,更為后世藝術家提供了寶貴的啟示與借鑒。達·芬奇的光影美學成就,無疑對藝術史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永恒的經(jīng)典。本文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還存在不足之處,特別是對于達·芬奇繪畫中光影理論方面的分析比較缺失,這也是筆者后期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