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綱老師早年是新華社的記者。有一次,他跟我聊起曾在貴州龍場悟道的王陽明。龍場在貴州修文縣,而王志綱的老家就在隔壁縣。
王志綱說,王陽明對他的影響,其實不僅在于其“心學(xué)”理論,更在于3個字——夠得著。
對一個生活在貴州山里的孩子來說,北京、上海太遠,夠不著。他無法想象自己能在那樣的大城市里有什么建樹。但當他發(fā)現(xiàn)大名鼎鼎的王陽明曾在隔壁縣待過,最重要的悟道時刻也發(fā)生在那里時,一切就不一樣了。
王志綱說,他這輩子做事的底氣,就來自500多年前的王陽明?!拔腋酝瑯拥娘垼韧瑯拥乃?,在同樣的邊陲,忍受同樣的瘴癘之氣。我讀他的書,看到他能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我又有什么不能的呢?我‘夠得著’啊?!?/p>
“夠得著”這3個字太奇妙了。
在中國,那么長的歷史里,哪城哪地沒有出過幾位名人?只要肯閱讀,誰都不缺自己“夠得著”的人格楷模。
我出生在安徽蕪湖,這是長三角的一個三線城市。我也有“夠得著”的人。
比如,如果要當文人,我知道我“夠得著”湯顯祖。他當年在蕪湖寫過《牡丹亭》,因此,我會去看他的文集。
蘇軾曾經(jīng)被貶官到海南,從此終結(jié)了海南沒有進士的歷史。海南在宋代出了13個進士。第一個進士就是蘇軾在當?shù)亟痰膶W(xué)生。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蘇軾b948639de6eacb0d81ea648a2834ac16c0aa20a0043c44e86c7ab70c6f6099c0在當?shù)亟虝说慕Y(jié)果。但蘇軾在海南前前后后也就待了3年時間,僅憑教育,哪里能有這么立竿見影的效果?
也許,仍然是因為“夠得著”。海南原來的讀書人,隔著茫茫海峽,遠眺東京汴梁,感覺山長水遠。此地從來沒有出過進士,憑什么我就能考中呢?而蘇軾一來,讀書人一看,哦,這么個普普通通的老人家,原來就是蘇軾啊。
他在給我們講書時親口說過,我們不比其他地方的讀書人差啊。信心一立,海南就開始出進士了,而且文脈再無中斷。
韓愈和潮州的關(guān)系也是這樣的。
韓愈被貶官到潮州,在這里做了很多事:辦學(xué)校,治水患,驅(qū)鱷魚,引進良種,推廣標準話,等等。當然,每件事情都做得不夠深,因為他在潮州只待了不到8個月的時間。
但是,奇跡發(fā)生了。韓愈來之前,潮州只出過3名進士;韓愈來之后,到南宋時,登第進士已達172名。直到現(xiàn)在,潮州還到處是韓愈的遺跡。所以,趙樸初先生說韓愈“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
今天,在海南、潮州備戰(zhàn)高考的學(xué)生,如果了解了這段歷史,翻開蘇軾和韓愈的詩文集,看到的怎么會僅僅是詩文?其中一定還有前輩鄉(xiāng)賢的加持啊。
文化傳播,不只是知識從這里被拷貝到那里的過程,還是一根根人格火炬彼此點燃、薪盡火傳的過程。這樣的人走到哪里,就點化哪里,那里的人就“夠得著”那架登天之梯。即使只是讓當?shù)厝俗隽艘粋€虛幻的夢,夢醒之后,他們也永遠不是原來的自己了。
(阿月摘自新星出版社《閱讀的方法》,西米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