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陽光穿透云霧,灑在青翠的樹林間。我手握畫筆和速寫本,走在婺源的鄉(xiāng)野。
在一座古色古香的古村落前,我停下腳步,仰望一棵參天大樹。
一陣悅耳的鳥鳴從樹冠上傳下來。我循聲望去,看到一抹藍色隨著葉片間的陽光一起跳躍,靈動極了。
“你好!”我輕輕地朝它揮手致意。
小鳥并沒有逃走,它飛下來,停在離我不遠的樹枝上。
它真美?。∷{色的羽冠,黃色的喉部,黑色的小臉,褐色的背部。上天仿佛把最恰當(dāng)?shù)呐渖徒o了它。它面貌可人,加上輕盈的動作,宛如林間精靈。
我想把小鳥畫下來,它卻倏地飛走了,只在我腦海中留下了一抹令人難以忘懷的藍色。
我以為我再也見不到它了,沒想到在下一次野外自然觀察活動中,我又遇見了它——這次不是一只,而是三只。
依舊是在一個村落旁,依舊是在一棵大樹上,三只小鳥啾啾地鳴叫著,像是老鄰居們在拉家常,很是有趣。
我沒有驚動它們,只是靜靜地把它們畫了下來。
這種藍色小鳥,它們叫什么名字?它們來自哪里呢?
我懷著疑問,去圖書館翻閱資料。
一位老伯伯經(jīng)過我的座位時,忽然停下來輕聲問我:“小同學(xué),這是你畫的嗎?”他指著我攤開放在一旁的速寫本。
“對。我想找到它們的名字、來歷,可是,哪里都沒有!”
我的語氣中帶著沮喪。老伯伯笑了,他說:“也許我可以給你一些幫助。”
他示意我到他坐的桌子旁,并遞給我一張畫紙。
我一眼就看到了,這就是我見過的那種鳥兒!在圖畫右下角的名稱欄里,寫著“藍冠噪鹛”四個字。
這是怎么回事?我看向老伯伯。
“來,坐吧?!崩喜呐囊慌缘目瘴?,接著低聲地向我娓娓道來——
1919年4月,法國傳教士瑞維埃在江西婺源發(fā)現(xiàn)了藍冠噪鹛,后來他把兩個藍冠噪鹛標(biāo)本輾轉(zhuǎn)送至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而在中國國內(nèi),此后數(shù)十年間,羸弱的國家面臨內(nèi)憂外患,沒有誰有精力去關(guān)心一種小鳥的命運。因走私等原因,藍冠噪鹛被迫背井離鄉(xiāng),流落在外,美麗的精靈一度成了圈養(yǎng)種群。
直到1993年,藍冠噪鹛驚現(xiàn)香港鳥市。從1994年起,中國科學(xué)院動物研究所每年都會派人前往婺源探尋藍冠噪鹛的蹤跡。
一年又一年,藍冠噪鹛芳蹤難覓。功夫不負有心人,2000年5月,研究員終于在江西婺源發(fā)現(xiàn)了藍冠噪鹛。
自此,對于藍冠噪鹛的保護工作全面展開。令人驚喜的是,2013年,藍冠噪鹛首次在南昌動物園繁育成功。
“與其說這些鳥兒離開我們太久,現(xiàn)在終于回來了;不如說,它們從沒離開過家園,只是我們忽視了它們……但那是從前,今后這樣的事再也不會發(fā)生了!”老伯伯鄭重地對我說。
他又說:“現(xiàn)在,關(guān)于藍冠噪鹛的資料還非常少,所以你找不到。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關(guān)于這種藍色精靈的研究資料一定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齊全。”
我疑惑地問:“老伯伯,您怎么知道得這么詳細?”
“因為我和我的同事們從事的就是尋找、保護藍冠噪鹛的工作??!”他滿懷期望地看著我,說,“小同學(xué),也希望你加入到保護這種珍稀鳥類的活動中來!”
“一定會的!”我重重地點頭。
我想,不僅是我,一定還會有更多的人不斷加入保護藍冠噪鹛的行列,讓這些美麗的藍色精靈在山野間、村落旁自由飛翔,盡情歡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