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2日發(fā)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維持在3.2%,與7月預測值持平。IMF警告,地緣政治裂痕加劇可能影響全球經濟長期增長前景。
距離11月5日美國大選日益臨近,自拜登退選以來,選情反復拉鋸,近期再度出現(xiàn)反轉,特朗普在博彩賠率和關鍵搖擺州民調上重拾領先優(yōu)勢,為大選結果進一步增添了變數(shù)。歐洲方面,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該行在借貸成本的方向很明確,但下調的速度仍有待決定,她不排除采取更大幅度的舉措。
IMF預計2024年和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2%。與7月份發(fā)布的預測相比,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保持不變,2025年預測值則下調了0.1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IMF預計發(fā)達經濟體2024年經濟增速為1.8%,較7月預測值上調0.1個百分點。其中預計2024年美國經濟增速為2.8%,較7月份上調0.2%,主要原因是工資和資產價格上漲推動的消費強于預期。IMF還將2025年美國經濟增速預期上調0.3個百分點,至2.2%。
IMF預計歐洲發(fā)達經濟體今年增速為0.8%,較7月份下調0.1個百分點。其中預計2024年德國經濟增速為零,因其制造業(yè)仍在苦苦掙扎。由于通脹下滑和降息利好,IMF預計2024年英國將增長1.1%,較此前上調0.4個百分點。由于供應中斷的持續(xù)影響,日本的增長預測被下調了0.4個百分點,至0.3%。
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經濟體將繼續(xù)保持強勁增長,2024年經濟增長預測值為4.2%,較7月預測保持不變。印度仍然是一個亮點,預計2024年和2025年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7.0%和6.5%,與7月份的預測持平。
報告稱,全球通脹形勢好轉,全球平均通脹率2024年預計為5.8%,2025年為4.3%。
IMF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xù)存在,全球貿易受到的影響暫且有限,全球貿易量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并未出現(xiàn)急劇下降。但是,地緣經濟分裂的跡象已開始顯現(xiàn)。
報告認為,如果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繼續(xù)惡化,可能會出現(xiàn)更加分裂的全球貿易格局。這可能降低全球供應鏈韌性,增加融資成本,擾亂跨境資本流動,降低市場效率,減緩發(fā)達經濟體與發(fā)展中經濟體之間的知識和技術轉移,增加企業(yè)成本和風險,并推高綠色轉型成本。
據新華網報道,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當天在一場媒體發(fā)布會上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表示,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可能產生兩方面影響:一方面,各國之間增加關稅將擾亂貿易,導致資源錯配,拖累經濟活動;另一方面,與未來貿易政策相關的不確定性也會+i395AhdpT0iiBo4MOCyk3ApjXIcI3sW/kMM03mZTK4=隨之增加,同樣會抑制投資、消費和其他經濟活動。
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還指出,美國、印度和巴西等國家的經濟顯示出了韌性,并且美國正在實現(xiàn)“軟著陸”,即通脹降溫的同時,沒有出現(xiàn)大規(guī)模失業(yè)?!氨M管一些國家的物價壓力仍在持續(xù),但全球對抗通脹的戰(zhàn)斗已基本取得勝利?!?/p>
距離11月5日美國大選日日益臨近,選情越來越受到關注,對于A股投資者來說,美國大選如何影響中國市場?
根據中金公司發(fā)布的報告,特朗普當選關注內需,哈里斯當選期待外需。
報告認為,大選對中國市場的影響主要關注點在貿易與產業(yè)政策:一方面,貿易政策直接影響外需與出口,在當前內需較弱且市場期待增量政策的情況下,外需和出口鏈能否維持是關乎未來增長,以及影響內需刺激是否更為緊迫的關鍵;另一方面,產業(yè)政策上的差異則提供行業(yè)配置的不同思路。具體來看:
貿易政策:特朗普全面關稅政策下整體出口和增長拖累較大,哈里斯關注重點行業(yè),對出口沖擊相對小。大選前選情的變化以及關稅政策進一步闡釋都將為交易出口鏈機會提供更多信息。
產業(yè)政策:兩位候選人在政策主張和潛在影響上的差異較大,1)基建nDDl/a+zKQV9/sLGqgsBuVm2kkbeXbvOJjtSkgqExSQ=政策推進可能性大,哈里斯當選下或提振我國相關行業(yè)出口;2)高端制造均致力于保持領先地位,我國產業(yè)升級依賴國產替代;3)能源政策上,民主黨青睞清潔能源;共和黨主張回歸傳統(tǒng)能源,對我國新能源行業(yè)需求和出海前景有利有弊。
根據中金的報告,對中國資產的影響上:1)若哈里斯當選關注外需:降息推動私人部門需求修復+哈里斯局部關稅政策的組合利好出口修復,此外產業(yè)上對基建的推動也可能一定程度上帶動相關行業(yè)的出口與出海前景。但這也意味著我們內需刺激的緊迫性沒有那么大,結合哈里斯對內政策也不至于對美國增長和通脹造成過大擾動,因此可能更多是震蕩結構行情(《美國大選的四種情景推演》)。
2)若特朗普當選關注內需:加征關稅在情緒上影響中國市場,或體現(xiàn)為風險偏好的走低、風險溢價趨于上行,壓制相關風險資產表現(xiàn),極端情形下我們篩選的對美出口占比低+對華進口占比高的行業(yè)或具備相對韌性,包括金屬及其制品、陶瓷玻璃、機電及影像設備、塑料橡膠及機械。
但中金的報告也指出,這一情形或強化國內政策應對,尤其在市場期待增量財政政策之際,邊際上更弱的出口和可能更大的外圍政治不確定性,可能會需要政策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支撐。以廣義財政赤字脈沖衡量,從歷史經驗來看,出口弱則政策強,內需為經濟失速風險提供下行保護,并且吸取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的經驗,政策應對或更為及時有力。我們測算加征60%關稅情形下,補足出口拖累的GDP需要財政赤字規(guī)模多增2.6萬億元;而要徹底扭轉當前需求不足的局面,對應的財政規(guī)模可能更大。
上周,歐洲央行年內第三次降息,將三大利率均下調25個基點,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借貸利率和存款機制利率分別調整至3.4%、3.65%和3.25%。這是歐洲央行今年第三次降息,此前6月和9月也進行了降息。
歐元區(qū)通脹的緩和速度可能快于預期,同時經濟增長前景并不樂觀,歐洲央行快速降息獲得更多支撐。
先前,歐盟統(tǒng)計局將9月歐元區(qū)CPI年率從1.8%下修至1.7%,這是歐元區(qū)通脹自2021年以來首度跌至2%下方。歐銀管委、法國央行行長維勒魯瓦表示,2%穩(wěn)定的通脹目標最早可能在明年年初實現(xiàn)。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有關通脹的最新信息表明,通脹控制進程進展順利。抑制通脹還沒有取得“完全的勝利”,但是價格壓力下降是一個積極信號。通脹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上升,然后在明年下降至目標水平。
拉加德說,歐洲央行決心確保通脹及時回到2%的中期目標,并將在實現(xiàn)這一目標所需的時間內保持政策利率的充分限制。
10月23日,根據財聯(lián)社消息,貨幣市場加大對歐洲央行降息的押注,預計12月份降息50個基點的概率從前一天的25%上升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