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在第十四屆北京科學嘉年華現(xiàn)場,《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社2024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科普報告會和主題研討會成功舉辦。
《如何欣賞自然之美》科普報告會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自然資源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編委蘇德辰主講。他帶大家開啟了一場探索自然奧秘的奇妙之旅。
蘇德辰老師通過展示廣東省韶關市丹霞山、福建省三明市貓兒山、甘肅省張掖市冰溝丹霞景區(qū)等地的丹霞地貌,生動地向大家講解了丹霞地貌“頂平、身陡、麓緩”“由流水侵蝕形成,有陡崖的陸相紅層地貌”等特征,并對比了丹霞地貌與雅丹地貌的異同。
雅丹地貌中的“丹”是音譯而來,與其顏色無關——雅丹地貌的顏色既可以是紅色,也可以是紅色以外的任意顏色。而丹霞地貌指的是以紅色砂礫巖為主要成分、以赤壁丹崖為典型特征,并以地表水沖蝕作用為主形成的地貌景觀,故有“風蝕雅丹,水蝕丹霞”之說hjMGTVubqVuH9ySSE4+YnP9dAMDCmBV3IyuvBRK2pIQ=。
精彩的報告會也激發(fā)了現(xiàn)場青少年的興趣。他們積極與蘇老師互動,并收獲了一份獎品——《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辨之”,蘇老師鼓勵大家用腳步丈量大地,用心探索自然美景背后的科學基因。
多年來,《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社通過開展各類閱讀、科普研學及科技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等,使校內(nèi)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
《知識就是力量》依托眾多院士、科學家資源優(yōu)勢,通過開展“科學少年中國行”等研學活動,為青少年提供了豐富的科學實踐機會?!吨R就是力量》科考研學中心以探索發(fā)現(xiàn)未知之美為宗旨,以科學家引領,開展科研式考察研究課程與活動,培養(yǎng)熱愛科學的卓越少年。
在《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社組織的科考研學主題研討會上,《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社社長主編郭晶向大家介紹了雜志社“高質量科考研學助力科學教育加法”的整體思路,副社長業(yè)蕾講述了雜志社能夠帶來的資源和服務。
與會科學家代表分享了組織青少年科考研學的經(jīng)驗和hjMGTVubqVuH9ySSE4+YnP9dAMDCmBV3IyuvBRK2pIQ=收獲,表達了通過自身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經(jīng)驗為研學各方提供支持與指導的愿望。科學家們表示愿意借助知力平臺的力量,持續(xù)推動研學活動的開展,為年輕一代開啟科學探索之門,激發(fā)他們對自然和科學的熱愛與求知欲,為未來的科學發(fā)展貢獻力量。
北京市的門頭溝區(qū)、房山區(qū)、延慶區(qū)等郊區(qū)擁有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溶洞資源以及多樣的地質、地貌等自然資源。與會嘉賓表示,這些資源為開展科學考察和研學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基礎,可設計多樣化的研學路線和產(chǎn)品,吸引更多學校關注并參與其中。
教育科學研究機構專家代表表示,希望從“專家、基地、線路”上轉變思路:從“知識科普專家”轉化成“研學科普專家”,從“知識基地”轉化成“研學基地”,打造基地、教育、文化相融合的示范研學基地,并期望設計出一條以京津冀相連接貫通的經(jīng)典研學線路,為各地研學活動做出帶頭示范作用。
來自北京市東城區(qū)、西城區(qū)等地的部分中小學校教師代表強調,關注孩子的興趣是成功開展研學活動的關鍵。從孩子們的興趣出發(fā),可打造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研學產(chǎn)品,有效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各位嘉賓暢所欲言,圍繞如何以高質量科考研學助力科學教育高質量發(fā)展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發(fā)表了富有洞見的觀點和看法。
科學教育不僅能夠激發(fā)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欲,也能為未來的科技創(chuàng)新和社會發(fā)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社希望能與各單位攜手并進,見證更多青少年在科學的道路上勇敢探索,不斷前行。
(責任編輯 / 王佳璇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