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1949》是一部大型綜合舞臺劇,2018 年 7 月由重慶興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策劃,總導演李捍忠歷時 3 年創(chuàng)作完成,是一部具有重慶特色的舞臺劇作品?!吨貞c1949》弘揚革命精神,讓國人了解歷史、正視歷史,具有培養(yǎng)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傳承中華文化和提高藝術審美的作用。
一、收集優(yōu)秀素材:從資料到舞臺塑造
《重慶1949》的劇本內容,在盡量保留歷史原型和欣賞價值的基礎上,選取富有代表性的角色與故事橋段,進行人物設計、情節(jié)梳理及場景策劃,是歷史事件從平面到立體的舞臺再現(xiàn),也是從文字到視聽呈現(xiàn)的一次挑戰(zhàn)。
《重慶1949》取材于被關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館的革命先烈的真實故事,他們?yōu)榱酥袊嗣竦慕夥攀聵I(yè)寧死不屈,經(jīng)受了各種酷刑折磨,甚至獻出寶貴生命。導演組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以新中國成立前夕的重慶為背景,通過四個主線和《黎明前的黑暗》《嘉陵江的暗流》《 意志的考驗》《 心中的國旗》《 無悔的抉擇》《傳不出去的情報》《堅定的信仰》《燃燒的理想》及《永恒的豐碑》九個篇章,
講述了林家三兄弟之間的親情及革命故事。同時利用蒙太奇的手法,營造同一個空間中多個場景并行的畫面,使營救、接頭及愛恨情仇等情節(jié)的呈現(xiàn)更加真實和有沖擊力。在舞臺設計上,導演組再現(xiàn)了山城重慶的地域特點,利用全景式旋轉圓盤式舞臺和石臺階,將山城重慶的復雜場景及人物命運交織的畫面立體呈現(xiàn),鮮活地演繹了革命先烈在聽到解放重慶的腳步聲的時候,卻倒在敵人槍口下、倒在鮮紅血泊中的故事,讓觀眾身臨其境地體會到革命先烈雖然離開了,但他們用生命守護的信仰和大愛精神卻一直陪伴著我們。
二、弘揚革命歷史:從傳統(tǒng)到科技融合
《重慶1949》嘗試綜合實景演出舞臺,將舞蹈、聲樂、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有機融合,是傳統(tǒng)表演與科技創(chuàng)新融合的嘗試,也是貼合 當下觀眾審美變化的創(chuàng)新嘗試。
(一)蒙太奇手法,勾勒敘事主線
蒙太奇手法有強大的敘事功能,可將不同人物、畫面、聲音及場景組合并綜合呈現(xiàn),使故事情節(jié)更加細膩豐富又有看點,更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特點。
《重慶1949》從多維度敘事角度出發(fā),幾條故事主線同時進行,在同一時間講述不同故事,使劇中主要人物林氏三兄弟——林子雄、林子豪、林子杰的骨肉親情和敵我矛盾的沖突 更加富有戲劇性;定點時間與流動畫面的情節(jié)交織中,完整還原了革命者在黎明前夕的拼死營救、努力拼搏和艱難生存,使得觀眾在欣賞過程中能夠準確理解劇中的復雜人物關系和其中的愛恨情仇;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和多主線并存的創(chuàng)作手法,更好地詮釋了社會現(xiàn)實和革命理想的碰撞,彰顯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讓觀眾切身體悟到那段滿含悲壯、令人肅然起敬的 革命歷史,從而達到準確還原中國革命歷史的 目的。
(二)多維空間并行,重溫歷史場景
傳統(tǒng)的舞臺劇布景搭建相對比較固定,空間層次設計較為單一,雖然可以較好地詮釋所表達的內容,但視覺沖擊力相對較弱,而舞臺劇《重慶1949》在舞臺設計上還原了山城重慶“爬坡上坎”的特色元素,并運用高科技使舞臺層次、調度、畫面更加靈活多變,為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做好鋪墊,使革命歷史故事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重慶1949》的震撼之一源自它的舞美設計。《重慶1949》的舞臺由5 個可旋轉的圓環(huán)組成,像個旋轉的大表盤,讓觀眾跟隨其見證歷史的變遷,160 多個獨立懸吊電機,操控著場景的變化和需要轉換的道具,20 多臺空中旋轉升降燈光車,營造緊張氛圍的同時實現(xiàn)了多個空間重合的效果,300 多臺電機和 3萬多個控制點的有機運行和舞臺空間的充分利用,使《重慶1949》的舞臺畫面瞬息萬變、效果逼真震撼。LED屏幕、投影技術、全景式畫面,展現(xiàn)出茅草屋、磁器口、吊腳樓和拔地而起的牢籠等多個場景,實現(xiàn)了不同場景同時呈現(xiàn)的效果,讓我們深感歷史書太薄,裝不下英雄的偉大,真正做到了用一部劇緬懷一群人,致敬革命先烈。
(三)沉浸式設計,增強愛國情感
傳統(tǒng)表演通常在固定舞臺上演出,觀眾作為旁觀者進行觀看,而沉浸式舞臺作品以觀眾為核心,利用虛擬現(xiàn)實、增強現(xiàn)實和混合現(xiàn)實等科技手段打破舞臺與觀眾的界限,使觀眾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融入故事情節(jié),提升參與感和體驗感。
《重慶1949》取材于中國真實的革命歷史,具有一定歷史意義。設計立體的歷史場景和旋轉式舞臺,能讓觀眾在不同的故事場景中穿梭,深刻理解新中國成立的不易,銘記歷史,珍惜當下。《重慶1949》的演出場地重慶1949大劇院榮獲第十一屆艾蒂亞獎“最佳科技進步獎”,《重慶 1949》的沉浸式舞臺設計,在增強舞美效果的同時,還原了重慶的革命歷史,使人們仿佛身臨其境,體會到革命先烈本如朝陽,卻化作繁星,為革命理想獻身的偉大奉獻精神。
三、傳承紅巖精神:從地域限制到拓寬傳播渠道
紅巖精神是中國革命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傳承紅巖精神有助于增強民族自信心、傳承中華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吨貞c1949》具有地域文化特征,創(chuàng)作團隊打破常規(guī)的表演形式,融入高科技的創(chuàng)新編排手段,使節(jié)目內容更加豐富并吸引人眼球,為的就是實現(xiàn)更好的宣傳推廣效果??梢?,想要更好地傳承紅巖精神,有效的傳播路徑建設尤為重要。
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具有無時空限制的優(yōu)勢,傳播力度及速度拔群,可利用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制作發(fā)布相關宣傳短視頻、圖文簡訊,吸引更多人關注和參與,主動了解中國革命歷史,了解地域文化,了解與《重慶1949》相關的革命歷史事跡,自愿走進劇場觀看,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人們的愛國情懷,深入了解這段革命歷史,實現(xiàn)良好的網(wǎng)絡傳播效果的同時,讓人們再次接受紅巖精神的洗禮。
在這個高速發(fā)展的社會里,僅提供單一視覺效果的舞臺作品已滿足不了當代人的審美趣味,所以,打造富有特色又無法被復制的地方文化品牌極為重要。《重慶1949》恰好符合這個要求,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深挖《重慶1949》的內涵和價值,建立優(yōu)質傳播路徑,多維度推廣宣傳,聯(lián)系各地政府、學校、文旅機構及國際交流機構共同組織活動,利用演出劇院的文化資源優(yōu)勢,組織策劃文化宣傳活動、游學活動及國際交流等,普及重慶革命歷史,讓更多人知曉重慶、感觸歷史,熟知肩負重任的同時正視歷史。
四、奠定文化積淀:達到育人效果
(一)熟知歷史,正視歷史
舞臺劇《重慶1949》是一部具有深刻歷史教育意義的作品,是當代人了解新中國成立光輝歷程的重要教育資源之一。舞臺劇《重慶 1949》通過舞蹈、演唱、旁白的綜合表演形式,用《黎明前的黑暗》《嘉陵江的暗流》兩個章節(jié),直觀地演示了新中國成立前夕的重慶 “黎明前的黑暗”,讓觀眾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政治環(huán)境和人民生活狀況;通過《心中的國旗》《無悔的抉擇》《傳不出去的情報》及《堅定的信仰》等章節(jié),讓觀眾知道革命先烈的堅定信仰、為了中國解放的無悔付出以及不屈不撓與惡勢力做斗爭的革命精神;通過《燃燒的理想》《永恒的豐碑》兩個章節(jié),讓觀眾了解革命先烈堅信革命勝利的決心,同時增強
人們的革命歷史認同,從而更進一步了解歷史、認同歷史、正視歷史,更好地理解革命先輩在艱苦歲月中的奮斗精神和犧牲精神,激發(fā)人們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感。
(二)堅定信念,發(fā)揚奮斗精神
通過觀看《重慶1949》這部舞臺劇,觀眾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追求方向。奮斗精 神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貫穿于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始終,所以,人民的責任感及奮斗精神的學習培養(yǎng)極為重要?!吨貞c1949》通過帶領觀眾重溫歷史,為人民樹立了一個積極向上的榜樣,使人們更加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劇中展現(xiàn)的那些英勇無畏、頑強拼搏的革命先烈形象,能 夠激勵人民繼續(xù)奮發(fā)向前,堅定理想信念、發(fā)揚奮斗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舞臺劇《重慶1949》在還原歷史的基礎上帶領觀眾重溫歷史、正視歷史,詮釋了革命先烈堅韌不拔、迎難而上的大無畏精神,對觀眾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chǎn)生了積極的引領作用,不僅幫助人們重溫歷史事件、接受紅色洗禮,還引導人們堅定理想信念、發(fā)揚奮斗精神,這些正面影響將伴隨人的一生,成為不竭的精神動力。
基金項目:2022 年四川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新建院校改革與發(fā)展研究中心科研項目“新型本科院校立德樹人路徑建設中主旋律舞臺作品的運用研究”,項目編號:XJYX2022B02。
[作者簡介]田奮穎,女,漢族,山西原平人,吉利學院講師,三級演員,碩士,研究方向為舞蹈學、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