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時代,年輕人的聊天方式有一套新準則?!稊?shù)字信息傳遞的藝術(shù):數(shù)字時代的交流禮儀》詳細規(guī)定了何為“得體的聊天”:“首先,注意聊天語氣;其次,聊天內(nèi)容既要簡潔又不能過分簡潔;再次,一條信息能說清楚的,不要發(fā)三四五六條。”
以下是我們總結(jié)的“把天聊死”的一些反例。
表情絕殺:聊不下去,發(fā)單個微信表情,比如經(jīng)典的微笑。
單字絕殺:比如,好,嗯,行,哦,嗨。
陰陽怪氣:明知故問,明知故答,用“???
原來是這樣呀”“呀!這你都知道呢”之類的話敷衍惡心對方。
不識時務:對方已經(jīng)暗示了別聊下去,還越聊越起勁;對方不回話了,還在忘我輸出。
強行下頭:對方正聊得起勁,突然岔開話題,或者冷淡回應。
夢游走神:“??!等下,你剛剛說到哪兒了?”
熱愛暴論:熱衷于下各種不負責任的結(jié)論,并強行要求對方認同。
絕對“帝王”:話題必須緊緊圍繞自己,全然無視對方說了什么。
話題偏離會生氣。
理解障礙:“我不太懂啊,你搞這個有什么意思?知道阿爾都塞是誰,有啥意義嗎?”
搜索引擎:說什么都給你帶上一大段知識,把聊天變成一場大型強行科普。
自我抬高:誰都不如Ta 懂,評論任何事都居高臨下,宛如上帝般全知全能。
出題老師:“讓我來考考你?”
解題老師:“你這就不懂了吧?來來,我跟你說一下吧?!?/p>
語言學家:大家都是中國人,非要“普通話+ 方言+ 英文”摻著說,顯得高級。
表達過密:瞬間給你發(fā)8 條60 秒語音,語速快,普通話還不標準。
強行安利:熱衷安利和分享,沉醉于自己的表達和熱愛里,全然無視對方喜不喜歡。
自我膨脹:“這東西還得問問我,其他人都純瞎扯?!?/p>
自我矮化:一段對話要說8 次“沒沒沒,您過譽了”,導致對方無所適從。
純對著干:對方提出意見,當即否決。
對方說話題A,硬切話題B。對方笑了,秒變嚴肅。對方談正事,便嬉皮笑臉。對方說著呢,就不說了;對方不說了,抓著對方強行繼續(xù)。
西西弗斯:同樣的話題、同樣的表達,一直重復、重復。以為已經(jīng)結(jié)束了,Ta 又從頭開始說;以為說過了就不會再提,Ta 下次還用同樣的語氣說一遍。
(摘自“硬核讀書會”
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巷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