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清代藏事碑輯略黎競飛

        2024-10-19 00:00:00王方釗王方釗
        中國故事 2024年9期

        【導讀】清朝對西藏的主權(quán)行使與治權(quán)發(fā)展,歷經(jīng)康熙末年驅(qū)逐準噶爾部并建立實質(zhì)統(tǒng)轄,雍正初年至道光初年“輯邊安藏”促進主權(quán)再建構(gòu)及治藏深廣化發(fā)展,晚清抗擊西方列強侵略與進行近代化變革的三個主要歷史階段。在此歷史背景下,一定數(shù)量的同清朝治藏關鍵節(jié)點相契的紀功性及記事性碑刻相繼刊立。輯略載錄清代藏事碑碣三十通,碑立時間跨越清前中期至新中國。立碑源委與碑文所載,包羅清初期至晚期的主要涉藏歷史事件,彰明清朝對西藏主權(quán)暨治權(quán)的意識深化與實踐旨歸,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構(gòu)建邊疆與中原一體化歷史進程的金石印證。

        一、清代藏事碑概述

        清代藏事碑,即“關涉清代西藏史事的碑刻”①,按其文獻屬性概略劃分為紀功性與記事性兩類。在清代對西藏主權(quán)與治權(quán)深化發(fā)展的歷史背景中,以及中華民族“功績銘乎金石,著於盤盂”樹碑之風的影響下,清代藏事碑得到一定數(shù)量的刊立,所涉內(nèi)容側(cè)重于三個階段的史事與功業(yè):

        清代康熙末年驅(qū)逐侵擾西藏的準噶爾部,加強鞏固西南疆域的歷史功績;雍正初年以降,對西藏主權(quán)再建構(gòu)與治藏政策體系制度化發(fā)展,推動西藏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改革紀事及其歷史貢獻;晚清西藏軍民保家衛(wèi)國,為抗擊英帝國主義侵略做出的巨大犧牲。清代藏事碑具有內(nèi)容涉獵弘贍,時間跨度寬廣,文獻價值斐然,歷史意義深遠的特質(zhì)。

        清代藏事碑載錄主要見于清代典籍《清實錄》《皇朝通志》《衛(wèi)藏通志》等古籍著錄,及部分現(xiàn)當代文物普查專著與綜合性普及讀物中。但諸類古今考論著述,整體存在數(shù)量收錄不全,局部載錄失真,敘述模式迥別,詳略參差不齊,專題整理遺缺,種屬歸納籠統(tǒng)的情況。輯略通過對碑體的針對性田野勘探,結(jié)合相關歷史典籍與現(xiàn)當代學界研究,載錄碑刻現(xiàn)況;以碑刻所涉歷史事件時序為首要排列依據(jù),其碑刊立時序為次要依據(jù),整編三十通清代藏事碑;參照碑文時代語境,簡釋所輯碑刻歷史要素,融其于“驅(qū)準保藏”“深廣治藏”“抗英救藏”三個主要歷史性階段;立足碑體、碑文、碑史之基底,闡釋其文獻、文學、文化之意旨,進以闡明時代語境下清代藏事碑的重要歷史注腳,借此呈示其對中國碑刻綜考、清代西藏史證、中國“大一統(tǒng)”建構(gòu)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閎厚價值。

        二、碑刻輯略

        (一)驅(qū)準保藏(康熙末年)

        康熙末年,蒙古準噶爾部侵擾西藏,清朝兩次出兵,成功驅(qū)逐準噶爾,收復西藏。戰(zhàn)后清廷駐軍拉薩,廢除第巴制,設立由清中央任命的西藏僧俗貴族聯(lián)合執(zhí)政的噶倫制,標志著清朝直接管理西藏的行政制度確立。時處“驅(qū)準保藏”的歷史背景,碑刻主要記載清朝驅(qū)逐準噶爾以戍守雪域疆土的武功紀略,是西藏正式納入清朝版圖與融入中國行政統(tǒng)轄縱深化發(fā)端的重要見證。

        1.御制平定西藏碑——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立于布達拉宮雪老城南大門前,系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親撰,內(nèi)閣學士臣鄂賚等制立。碑刻通體石質(zhì),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呈“疊澀拱碑”狀,為滿漢蒙藏四文合璧碑。碑文記述了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蒙古準噶爾部侵擾西藏,清廷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派兵入藏,同年平定準噶爾之亂,將西藏正式納入清朝版圖的歷史。該碑是西藏地方歸屬中國的重要實證,對深入研究清朝統(tǒng)藏、治藏的正統(tǒng)觀與法統(tǒng)性具有深刻闡發(fā)意義。

        2.安藏碑記摩崖碑——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九月,刻于拉薩紅山東側(cè)斷崖第四級臺階,贊頌撫遠大將軍愛新覺羅·胤禵在驅(qū)準保藏中立下的赫赫戰(zhàn)功,亦記敘平逆將軍愛新覺羅·延信挫敗準噶爾部將領大策凌敦多布襲擊的歷史功績。

        3.功垂百代摩崖碑——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十一月,刻于拉薩紅山東側(cè)斷崖第一級臺階,為征準噶爾清軍將領李麟等制立,載錄了征準噶爾中路清軍的征戰(zhàn)功績。

        4.用昭萬世摩崖碑——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一月,刻于拉薩紅山東側(cè)斷崖第一級臺階,為定西將軍噶爾弼等制立,刻錄了征準噶爾南路清軍的征戰(zhàn)功績。

        5.異域流芳摩崖碑——康熙六十年(1721年)二月,刻于拉薩紅山東側(cè)斷崖第一級臺階,為蒙古族將領策旺(諾)爾布等制立,銘刻征準噶爾南路清軍和戰(zhàn)后駐藏官兵的名字,記載了年羹堯在“驅(qū)準保藏”戰(zhàn)爭中立下的卓著功勛。

        6.恩澤藏峙摩崖碑——刻于拉薩紅山東側(cè)斷崖第三級臺階,大量字體漫漶不清,具體立碑時間與立碑人無考,根據(jù)碑刻形制與“欽差協(xié)理西藏軍務”“駐防義大多四川省東川營”等可辨文字,推測其為銘刻征準噶爾的官兵或戰(zhàn)后拉薩駐防官兵的紀功碑。

        7.流芳百世摩崖碑——康熙六十年(1721年)三月,刻于拉薩紅山東側(cè)斷崖第三級臺階,文字漫漶不清,立碑人無考,碑中出現(xiàn)“德政碑”字樣,根據(jù)碑文所載官職推測其為歌頌年羹堯征準戰(zhàn)績的紀功碑。

        8.永戴千秋摩崖碑——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刻于拉薩紅山東側(cè)斷崖第三級臺階,部分文字漫漶不清,碑中出現(xiàn)德政碑字樣,記載了駐扎拉薩的“浙江省八旗五百名”為紀念有功于西藏的某位楊姓官員而立,現(xiàn)無法通過原碑文直接辨析“楊氏”者何,學界一說疑為征準清軍副將楊永信,一說是為由滇入藏清軍后勤保障立有勞績的時任云南巡撫楊名時②。

        9.崇國寺碑——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原立于北京崇國寺,現(xiàn)移至北京西城區(qū)護國寺街路北,系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親撰,為滿漢藏蒙四文合璧碑。碑文敘述崇國寺(護國寺)元、明建造歷史,追溯其“為西僧香火地,迄今兩百余載”的藏傳佛教歷史淵源,闡述了康熙帝準肯諸蒙古首領重建崇國寺以“祈福佑于朕”的歷史經(jīng)過。充分肯定了“三征噶爾丹”和“驅(qū)準保藏”戰(zhàn)爭中,蒙古諸部族恭順清廷中央,“永矢不渝”“寧其疆宇”,為捍衛(wèi)中國領土完整做出的突出歷史貢獻。該碑是洞觀清朝前中期中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和民族疆域“大一統(tǒng)”意識的冠梁之柱③。

        (二)深廣治藏(雍正初年至道光初年)

        雍正初年之后,清朝置設軍隊留駐西藏,并對治藏行政體制進行改革。其中以平定羅卜藏丹津暨阿爾布巴之亂(衛(wèi)藏戰(zhàn)爭)后刊行的《辦理西藏事宜》,平息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后頒行的《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反擊廓爾喀之戰(zhàn)勝利后推行的《欽定藏內(nèi)善后章程》為主要標志,不斷完善駐藏大臣督辦藏內(nèi)事務的職能職權(quán),調(diào)整和創(chuàng)新治藏方略,持續(xù)強化清廷對西藏徑直性與體系化的多層次管轄。時處清朝中央政府對西藏全方位治理不斷拓展與強化的歷史背景中,碑刻所載功業(yè)涉及西藏反分裂斗爭、治藏方略嬗變、宗教政策厘革、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民族文化交流、基礎設施建設、國界勘探劃定等方面,是體現(xiàn)清朝對藏主權(quán)再建構(gòu)和治藏深廣化發(fā)展的重要文獻載體。

        1.雍正六年摩崖碑——雍正六年(1728年)十月,刻于拉薩紅山東側(cè)斷崖第二級臺階,為欽差吏部尚書查郎阿等撰文并制立。碑文為漢文豎書,記載了雍正五年(1727年)西藏發(fā)生內(nèi)亂,阿爾布巴、隆布鼐、扎爾鼐三人欲謀害首席噶倫康濟鼐,圖謀叛離清朝,翌年清廷出兵拉薩,斬獲叛首,平定叛亂的歷史。該碑是研究衛(wèi)藏戰(zhàn)爭少有的金石文獻,其碑文有關清帝“俯念唐古忒(西藏)人民遭其苦累”和西藏生民共頌圣恩的情感歸附,以及馳援雪域?qū)⑹恐嗝褡宄煞值奈谋舅d,對研究該時期西藏歸屬中國版圖的社會多階層認知具有重要意義。

        2.雍正七年摩崖碑——雍正七年(1729年)四月,刻于拉薩紅山東側(cè)斷崖第二級臺階,為欽命料理藏務陜西永昌副將錫三馬紀師題并書。碑文為漢文豎書,刻以“南山為帶,風樹為旗,用彰威武,永鎮(zhèn)番裔?!彼木渌难再x。該碑所述意象宏闊,詩文以寥寥數(shù)語描繪出駐藏將領視角下的藏地雄壯自然,深刻昭示其鎮(zhèn)守祖國邊疆的決心,是清代藏事詩文的西藏書寫與中華民族認同研究的獨特石刻載體。

        3.雙忠祠碑——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一月,原嵌于拉薩雙忠祠過道墻壁(今拉薩市八廓北街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舊址內(nèi)),由五塊碑石組成,刻以滿漢雙文,其中漢文碑三塊,滿文碑兩塊。2019年,漢文碑第一塊與滿文碑兩塊遷至西藏牦牛博物館(漢文碑后兩塊仍存于駐藏大臣衙門舊址陳列館中),該碑系乾隆時期名將??蛋灿H撰,監(jiān)修同知李經(jīng)文等制立。碑文記載: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貴族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圖謀叛亂,被駐藏大臣傅清、拉布敦誘殺,珠爾默特那木札勒伏誅后,其黨羽圍攻駐藏大臣衙署,傅清與拉布敦二人死戰(zhàn)不屈,壯烈殉國,翌年,清廷在二公殉難之地建“雙忠祠”。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反擊廓爾喀之戰(zhàn)勝利,清軍回師拉薩,主帥??蛋玻ǜ登逯叮┌葜]雙忠祠,并撰文樹碑,以追思二位忠臣輯藏安邊的忠烈功績。該碑以入藏清軍主帥福康安視角,呈現(xiàn)出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叛亂事件全貌,并對西藏人民“追念二公遺澤”的情感認同有所載敘,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獻價值。

        4.昭廟六韻碑——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九月,立于北京宗鏡大昭之廟(昭廟),系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親撰。碑刻通體石質(zhì),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為滿漢蒙藏四文合璧碑。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九月十九日,乾隆帝與六世班禪共同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宗鏡大昭之廟落成進行開光慶典,乾隆帝心忻然悅,即興題寫《昭廟六韻》詩以闡釋建造昭廟的“神僧來自遐”緣因,并勒石立碑。時值六世班禪不遠萬里赴京向乾隆帝祝七十大壽,碑刻“雪山和震旦,一例普庥嘉”的詩語,是國家統(tǒng)治階層敦睦藏傳佛教的“梵語指意”,聯(lián)結(jié)西藏地方與中原內(nèi)地政治“大一統(tǒng)”的征實映載④。

        5.御制“喇嘛說”碑——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十月,立于北京雍和宮,系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親撰。碑刻通體石質(zhì),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呈“疊澀拱碑”豎體四方狀,為滿漢蒙藏四文合璧碑。碑文重點闡釋了活佛轉(zhuǎn)世制度的歷史源流,并提出建立“金瓶掣簽”制度以強化輯藏安邊的革新辦法。該碑是研究清代治藏宗教性方略與宏觀性政策極其珍貴的政治思想史文獻。

        6.御制“十全紀”碑——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十月,立于布達拉宮雪老城南大門前,系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親撰,時任駐藏大臣和琳等制立。碑刻通體石質(zhì),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呈“神龜拱碑”狀,為滿漢蒙藏四文合璧碑。碑文記敘乾隆元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間,被合稱為“十全武功”的十場重大軍事戰(zhàn)爭勝績,并詳述“十全武功”中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朝反擊廓爾喀之戰(zhàn)的歷史。該碑全面載錄乾隆時期重大軍事戰(zhàn)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乾隆帝的軍政水平與用兵戰(zhàn)略。“收復藏邊”“以守中國”的碑文敘事更彰明其關鍵的歷史定位。

        7.征廓爾喀紀功碑——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原立于拉薩大昭寺門前,系內(nèi)閣侍讀學士軍機處行走楊揆所撰,入藏清軍主要將領——??蛋?、海蘭察、孫士毅、惠齡402qgxI72rznjV1syfkX+PQ6opqf2soM5KTTwlfCVEE=、和琳、成德六人共同主持制立,后碑刻損毀,今僅有數(shù)通殘碑存于拉薩市宗教事務局與西藏自治區(qū)文物管理委員會(今改制為西藏自治區(qū)文物局)。原碑通體石質(zhì),由四塊巨型碑石拼成,規(guī)制之大,為藏地僅見。碑文為楷體漢文陰鐫,全文銜華佩實,詳細地呈示出清反擊廓爾喀之戰(zhàn)全貌。碑文旁征博引、氣勢恢宏,“曰衛(wèi)曰藏,我土我民”等言更彰明多民族國家的共同體認同,是清代藏事碑中極富文學內(nèi)涵,深懷歷史積淀的珂玥所在。

        8.西藏關帝廟碑(三座)——其一曰札什城關帝廟碑,其二曰磨盤山新建關帝廟碑,其三曰(日喀則)重修關帝廟碑,三碑所立皆與清反擊廓爾之戰(zhàn)歷史緊密聯(lián)系。

        札什城關帝廟碑——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原立于拉薩札什城關帝廟(今廟已不存),系時任駐藏大臣和琳親撰,后碑體殘毀,僅大昭寺存砂巖質(zhì)地殘碑數(shù)通(1985年),今據(jù)大昭寺管委會所證:該碑殘存已不存于大昭寺,碑刻實體去向不明。碑文為楷體漢文陰鐫,記載了清反擊廓爾喀之戰(zhàn)凱旋之際,清軍有感于關帝護佑,重修札什城關帝廟的史事。

        磨盤山新建關帝廟碑——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立于拉薩磨盤山關帝廟,系乾隆時期名將福康安親撰,監(jiān)修同知李經(jīng)文制立。碑刻通體石質(zhì),由半圓狀碑首、長方體碑身、長方體碑座三部分組成。碑文為楷體漢文陰鐫,記述清軍反擊廓爾喀之戰(zhàn)始末與修建磨盤山關帝廟的史事,歌頌了關帝信仰對清軍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推動作用。

        (日喀則)重修關帝廟碑——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原立于日喀則關帝廟(今廟已不存),碑體現(xiàn)已遷至日喀則扎什倫布寺陳列館,系時任駐藏大臣和琳親撰。碑刻青灰色石板材質(zhì),由長方體碑身、長方體碑座兩部分組成。碑文為楷體漢文陰鐫,記載了清反擊廓爾喀之戰(zhàn)中出現(xiàn)天地異象,助推清軍取得戰(zhàn)爭勝利。清軍認為此乃關帝顯靈所致,有感于關帝護佑,遂重修日喀則關帝廟的史事⑤。

        9.勸人恤出痘碑——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三月,立于拉薩大昭寺門前,系時任駐藏大臣和琳親撰并制立。碑刻通體石質(zhì),螭首,方額,須彌方座,陰鐫漢藏雙文。碑文記述和琳擔任駐藏大臣期間引進種痘療法,救治天花患者,并力圖推廣土葬,革新喪葬習俗,推動西藏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的施政紀事。該碑作為清代藏事碑中載錄清廷深入治理西藏具體實踐的典例,不僅是西藏現(xiàn)存可考的唯一直接記載有關西藏移風易俗改革的碑刻實體,更是清廷治藏實際管理的社會化發(fā)展與邊疆中原一體化的深切印證。

        10.清駐藏大臣巡邊記事碑——乾隆六十年(1795年)四月,原立于江孜清軍教場演武廳,現(xiàn)移至日喀則江孜縣宗山抗英遺址,系時任駐藏大臣松筠親撰。碑刻通體石質(zhì),由長方體碑身、長方體碑座兩部分組成,陰鐫漢藏雙文。碑文記載了時任駐藏大臣松筠與和寧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四月共同巡視西藏邊界邊防,并對所巡地方進行測繪制圖的史事。該碑不僅是體現(xiàn)松筠文學素養(yǎng)與治邊思想的重要史料,更是研究以駐藏大臣巡邊制度為重要組成的清朝邊疆治理深刻實踐的金石之證。

        11.萬善同歸碑——嘉慶二年(1797年)十一月,立于林芝工布江達縣江達鄉(xiāng)“太昭古城”內(nèi)。碑刻通體石質(zhì),由碑首、碑身兩部分組成,碑首呈半圓狀,銘刻雙龍戲珠浮雕與“萬善同歸”碑題,碑身呈長方體狀,刻以漢藏雙文。碑文記載了嘉慶年間拉里、江達的駐防官兵與當?shù)貪h藏軍民捐貲合力整修江畔道路的功績,并附刻捐款者姓名。該碑為研究清中期后藏地區(qū)駐兵情況與西藏多民族聚集情況提供了重要資料。

        12.御制普陀宗乘之廟瞻禮紀事碑——嘉慶十三年(1808年)八月,原鑲嵌于拉薩色拉寺外廓東壁,系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親撰。碑體原有四塊,今存三塊,藏于西藏博物館。碑文為楷體漢文陰鐫,詳細記敘了承德普陀宗乘之廟的歷史與政治宗教意義,以及嘉慶帝雖因“靈異”而欽準九世達賴喇嘛轉(zhuǎn)世免于金瓶掣簽,但仍然強調(diào)強化涉藏宗教管理之必要的史實。該碑是清代涉藏政治宗教制度研究的珍貴金石文獻。

        13.大清西竺義冢碑——嘉慶十九年(1814年)閏二月,原鑲嵌于拉薩東郊藏熱村(今藏熱社區(qū))藏熱墓地碑房后墻,2022年原址處新建“藏熱公墓紀念館”,碑刻遷至其中。碑刻通體石質(zhì),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碑首呈半圓狀,刻以雙龍戲珠浮雕,碑身碑座素樸,皆呈長方體狀,陰鐫楷體漢文,刻技頗工。碑文記載: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來,駐藏大臣松筠、和寧與一眾駐藏官兵,捐貲購置荒地,為反擊廓爾喀而戰(zhàn)死疆場的官兵和在駐守西藏中逝世的軍民建墳立冢,名曰“大清西竺義?!?。及至嘉慶年間,駐藏大臣瑚圖禮與西藏各族軍民亦集資捐銀,對其加以修葺,并勒石樹碑,以記建冢及修繕之功。碑文附刻嘉慶年間修葺大清西竺義冢的捐款者姓名。該碑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華——超越一般族群認知的有力印證,彰顯了中華各族人民在西藏歸屬中國之認同基礎上,對為國犧牲將士的景仰和推崇。

        14.皇圖鞏固碑——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七月,原立于日喀則舊城紅廟(今廟已不存),二十世紀末碑刻移至扎什倫布寺,也稱“紅廟碑”。碑刻通體石質(zhì),由碑身、碑座兩部分組成,碑身上部呈半圓狀,刻以“皇圖鞏固”碑題,下部呈長方體狀,刻以正文,碑座呈長條狀。碑文為楷體漢文陰鐫,其文記載:嘉慶年間駐防江孜、定日的清軍官兵,集資捐貲修建廟宇,名曰“紅廟”,供奉中原神話里管理休咎災異的“財神”“土地(神)”“龍王”等,以祈禱神靈保佑后藏地方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收,人民安居樂業(yè)。碑文附刻修建紅廟的捐款者姓名。該碑表達出駐藏官兵對西藏土地與人民的樸素情感認同,對于研究清代涉藏思想史與文化交融史具有重要意義。

        15.絨轄界碑——道光六年(1826年)正月,原立于日喀則定日縣絨轄鄉(xiāng)左木德村。此碑2005年被西藏邊防總隊官兵發(fā)現(xiàn),移至西藏邊防總隊陳列室。碑刻通體石質(zhì),碑體上窄下寬,銘刻漢藏雙文。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反擊廓爾喀之戰(zhàn)勝利后,清政府陸續(xù)在吉隆、聶拉木、絨轄等邊界設鄂博(界碑),厘定疆域。道光五年(1825年),山洪沖毀了絨轄鄂博,翌年,清政府按照前立基址,重立石碣,即為此碑。該碑是清朝輯邊安藏,捍衛(wèi)國家疆域的金石印證⑥。

        (三)抗英救藏(晚清時期)

        清朝末年,英帝國主義出于進一步建立東方殖民體系的野心,先后發(fā)動兩次侵藏戰(zhàn)爭。西藏軍民奮起反抗,堅定捍衛(wèi)國家主權(quán)和領土完整。兩次抗英戰(zhàn)爭拓展了清朝治理西藏的國際化視野,促進了清朝對西藏行使國家主權(quán)與行政管轄的近代化革新。相關碑刻立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由西藏地方人民政府主持撰文制刻,深刻反映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西藏人民對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光榮傳統(tǒng)的銘記與賡續(xù)。

        1.曲美雄古抗英紀念碑(兩座)——21世紀初,立于日喀則亞東縣堆納鄉(xiāng)古汝村曲美雄(辛)古抗英紀念遺址處。兩碑皆為紀念第二次抗英戰(zhàn)爭中的曲美雄古之役而立:碑一為中空高拱形紀念碑,混凝土結(jié)構(gòu),由碑身、碑座兩部分組成,碑座呈長方體狀,拱形碑身正面上部有金色圓盤,碑座正面從上至下以漢藏英三文陽鐫“曲美雄古抗英紀念碑”,碑身以漢文陽鐫西藏軍民曲美雄古抗英端委,以藏文陽鐫曲美雄古一戰(zhàn)中西藏軍民烈士的名字。碑二為柱立式紀念碑,碑座呈疊澀狀,環(huán)周刻以西藏軍民抗英浮雕,碑身正面以楷體漢文陰鐫“曲美雄谷抗英紀念碑”。碑文記載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英國發(fā)動侵藏戰(zhàn)爭,翌年入侵亞東,在曲美雄谷關口受到西藏軍民頑強阻擊,英軍屢攻不克,遂以談判為餌,誘使西藏軍民放下武器,隨后包圍要塞,以長槍射擊,一眾西藏軍民英勇不屈,捐身殉國,氣沖霄漢。

        2.江孜宗山英雄紀念碑——20世紀90年代末,立于日喀則江孜縣宗山抗英遺址廣場處。碑刻由碑身、碑座兩部分組成,碑身呈正三棱柱狀,“江孜宗山英雄紀念碑”的漢藏英文碑名由西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原主席江村羅布手書,分別陰鐫于碑身三面;碑座由半徑不等的兩個圓柱體堆疊而成,上圓柱體較寬,刻以西藏軍民抗英場景浮雕;下圓柱體較窄,陰鐫楷體漢文,刻載了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英國發(fā)動侵藏戰(zhàn)爭,次年三月大舉進犯江孜,遭到西藏軍民頑強抵抗,被阻擊達三個月之久的歷史。碑刻歌頌了西藏軍民為保衛(wèi)祖國神圣領土,以落后的刀槍對抗侵略者的先進武器,不惜拼盡最后一滴血的愛國主義精神。

        3.抗英跳崖烈士紀念碑——20世紀70年代末,立于日喀則江孜縣宗山抗英遺址山崖處。由碑身、碑座兩部分組成,長方體碑身從上至下分別用漢藏英三文刻以“跳崖烈士,永垂不朽”字樣,疊澀狀碑座從上至下分別用漢藏英三文刻以“抗英烈士跳崖處”字樣。碑刻紀念在江孜抗英保衛(wèi)戰(zhàn)中,勇敢守衛(wèi)家國,抵御外敵入侵,誓與宗山抗英城堡共存亡而跳崖犧牲的數(shù)百余名藏軍烈士。

        三、歷史見證與啟悟

        清代藏事碑是研究中國碑碣形制刻法的文獻集群,包羅中國古代摩崖碑、碣式碑、鑲體碑、分體碑,乃至近現(xiàn)代中空拱形、柱立式等多種碑體形制,整體以中原碑刻制式為基礎,亦不乏藏式石體鐫刻元素;其刻法涵蓋陰鐫文字碑、陽鐫文字碑與陰陽雙鐫碑,是研究涉藏碑刻種屬類別、形體制式、刻文風格、藝術特色和語言特征的原始資料集成。作為反映清代中國西藏歷史全貌的實證史料,其碑文是研究清代治藏策略與西藏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歷史文獻,更是中國“大一統(tǒng)”建構(gòu)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金石豐碑。

        歲序移晷,雖然清代藏事碑已陸續(xù)得到一定保護,但仍有部分碑刻埋沒于廟宇背墻之旁、雜物零碎之后,令人扼腕興嗟。相關文管部門暨社會各界,應該持續(xù)加強對清代藏事碑的系統(tǒng)性保護、知識性展示、創(chuàng)新性傳承,推動其文物資源的聚合與驅(qū)動,透物見史,以史增信,讓金石活起來,把文脈傳下去。

        (承蒙西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研究所陳祖軍老師的文獻支持,謹致謝忱。)

        注釋

        ① “藏事”之“藏”,泛指藏區(qū),亦特指西藏,輯略專用后者,免生歧義。

        ② 康熙末年所立七通摩崖碑,統(tǒng)稱“康熙時期布達拉宮紅山東側(cè)斷崖七通摩崖碑”,皆依托山勢而造,刻立時間相仿,碑文布局規(guī)整,筆法蒼勁,刻制頗工。該摩崖碑群以入藏各路清軍視角顯明對國家“大一統(tǒng)”的意識認同,是驅(qū)準保藏時期前后具有思想史意義的時代性文獻。清代統(tǒng)治階級習用“毀焚典籍”“磨改碑碣”等文化控制手段,因諸碑存在關于胤禵、年羹堯功績的載述,當其政治生命在而后的政治角力中湮滅后,諸如《衛(wèi)藏通志》《西藏碑文》所載已對原碑文進行了針對性刪改,諸碑現(xiàn)幾近漫漶,尤以涉此二人部分為甚,與之不無關聯(lián)。且今眾碑暴體露身,更亟待有效保護。

        ③ 清代涉藏建繕佛寺碑所存若干,除具有重要發(fā)端性特質(zhì),宣明時代政治旨向的崇國寺碑外,還有普勝寺創(chuàng)建碑(順治八年)、資福院碑(康熙六十年)、惠遠寺碑(六座)(雍正九年至同治四年)、佑寧寺碑(雍正十年)、廣惠寺碑(雍正十年)、雍和宮碑(乾隆九年)、實勝寺碑(乾隆十四年)、重修正覺寺碑(乾隆二十六年)等碑碣,眾碑所涉歷史基本亙跨清代全期,多為御制滿漢藏蒙四文合璧碑,主要涉及藏傳佛教與國家統(tǒng)治階層的意識互通與政治交互,是有資于清代涉藏宗教與邊疆政策系統(tǒng)性研究的專題性金石文獻序列。

        ④ 關涉六世班禪與中央政府密切聯(lián)系的碑刻主要有四通,皆為乾隆御制滿漢蒙藏四文合璧碑,除具有透辟性代表意義的昭廟六韻碑外,還存有以六世班禪進貢《七佛番》唐卡卷軸畫為緣起而刊立的七佛塔碑(乾隆四十二年),以及為六世班禪祈愿的“寫壽班禪圣僧并贊”碑(乾隆四十五年)和載刻六世班禪圓寂后乾隆帝為其敕建清凈化城塔之衣冠冢并贊頌其“宣揚宗乘”“以為國家吉祥”無量功德的“清凈化城塔記”碑(乾隆四十七年)。

        ⑤ 乾隆末年所立三通西藏關帝廟碑,對于研究清反擊廓爾喀之戰(zhàn)歷史與西藏關公文化由“中原區(qū)域內(nèi)生特質(zhì)”向“中華多元文化融合”的衍生趨向,具有視閾性啟迪作用,更是以關公文化為典型媒介的中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實體注腳。

        ⑥ 廓爾喀之役后,乾隆帝諭令??蛋驳取胺蚕挡貎?nèi)邊界一一設鄂博(界碑)”,并于《欽定藏內(nèi)善后章程二十九條》規(guī)定“每年春秋兩季,駐藏大臣奏明皇上輪流巡查前后藏”,強化對西藏邊界的有效管轄,至道光末年《駐藏須知》所載——“西藏邊界鄂博共十九處”,但諸多鄂博之中僅有中尼邊境《絨轄界碑》實存于今。

        參考文獻

        [1] 西藏自治區(qū)文物管理委員會. 拉薩文物志[M]. 咸陽:陜西咸陽印刷廠,1985.

        [2] 西藏社會科學院西藏學漢文文獻編輯室. 西藏學漢文文獻匯刻 第2輯 衛(wèi)藏通志[M]. 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1.

        [3] 西藏自治區(qū)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西藏自治區(qū)志·文物志(下)[M]. 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12.

        [4] 孟保. 西藏奏疏(附《西藏碑文》)[M]. 黃維忠,季垣垣,點校. 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6.

        [5]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全國少數(shù)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 中國少數(shù)民族古籍總目提要:藏族卷·銘刻類[M].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4.

        [6] 實錄館. 清實錄:大清高宗純(乾?。┗实蹖嶄沎M].北京:中華書局,1986.

        [7] 宋荻,黎競飛. 清代藏事碑的“大一統(tǒng)”敘事[J]. 西藏發(fā)展論壇,2024(2).

        [8] Hugh Edward Richardson.Ching Danasty's Inscriptions at Lhasa[M].Roma,1974.

        [9]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元以來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系檔案史料匯編[M]. 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4.

        [10] 張羽新. 中國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區(qū)方志匯編[M]. 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

        [11] 三通館. 清朝通志(皇朝通志)[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12] 方略館. 欽定巴勒布紀略[M].季垣垣,點校. 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6.

        [13] 方略館. 欽定廓爾喀紀略[M]. 季垣垣,點校.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6.

        [14] 趙爾巽. 清史稿[M]. 北京:中華書局,1977.

        [15]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 清史資料(第3輯)[M]. 北京:中華書局,1982.

        [16] 《西藏研究》編輯部.《西藏志》《衛(wèi)藏通志》合刊[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17] 《西藏研究》編輯部.《西藏圖考》《西招圖略》合刊[M]. 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18] 石巖剛.《御制平定西藏碑》校錄.西北民族論叢[J]. 2015(1).

        [19] 西藏文管會文物普查隊. 布達拉宮東側(cè)的四處清代摩崖刻銘[J]. 文物,1985(11).

        [20] 仵君魁. 拉薩兩通碑文及七塊摩崖刻銘考跋[J]. 西藏研究,1986(4).

        [21] 張虎生. 西藏新見兩通摩崖碑刻與清中央“驅(qū)準安藏”政策[J]. 西藏研究,2002(2).

        [22] 鄧銳齡. 拉薩布達拉山東側(cè)康熙時摩崖考釋[J]. 中國藏學,2003(1).

        [23] 西藏社會科學院西藏學漢文文獻編輯室. 西藏學漢文文獻匯刻 第2輯 清代喇嘛教碑文[M]. 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2.

        [24] 恰嘎·旦正. 藏文碑文研究[M]. 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

        [25] 呂敏. 北京內(nèi)城寺廟碑刻志:第四卷[M].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

        [26] 完麻加. 清代多文種合璧碑《御制崇國寺碑文》研究[J]. 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

        [27] 陳祖軍. 拉薩《雙忠祠碑記》重錄與簡釋[A]//西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研究所. 西藏文物考古研究(第四輯). 北京:科學出版社,2022.

        [28] 黃顥. 在北京的藏族文物[M]. 北京:民族出版社,1993.

        [29] 劉軍. 雍和宮匾額楹聯(lián)碑刻研究[M]. 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21.

        [30] 黎競飛. 清代西藏《御制“十全記”碑》考[J]. 收藏與投資,2023(10).

        [31] 徐自強,吳夢麟. 古代石刻通論[M].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

        [32] 陳祖軍. 拉薩《札什城關帝廟碑》考釋[A]//西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研究所.西藏文物考古研究(第三輯).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

        [33] 陳祖軍,赤列次仁,旺久. 拉薩《磨盤山新建關帝廟碑》及銅鐘銘文重錄與相關問題略考[J]. 西藏研究,2015(2).

        [34] 歐朝貴. 日喀則紅廟碑[J]. 西藏研究,1989(2).

        [35] 張虎生. 勸人恤出痘碑漢文碑文校注[J]. 中國藏學,2006(2).

        [36] 周偉洲. 清代駐藏大臣巡邊制度考[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

        [37] 吳豐培,曾國慶. 清代駐藏大臣傳略[M]. 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

        [38] 周靄聯(lián). 西藏紀游[M]. 張江華,季垣垣,點校. 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6.

        [39] 陳祖軍,夏格旺堆,李林輝,羅布扎西. 工布江達縣“萬善同歸”碑文考釋[J]. 西藏研究,2016(2).

        [40] 田小蘭,陳祖軍,田紅艷,康太滸. 西藏定日縣絨轄界碑藏、漢文碑刻簡釋[J]. 考古與文物,2014(6).

        [41] 周東平,達次. 自治區(qū)舉行曲美辛古紀念碑揭幕暨祭奠儀式[N]. 西藏日報,2004-10-07(1).

        [42] 王勝文. 為英雄樹碑[EB/OL].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網(wǎng).(2021-12-21)[2023-4-19].https://www.shlgbj.gov.cn.

        亚洲第一女优在线观看| 这里有精品可以观看| 调教在线播放黄| 粉嫩的18在线观看极品精品| 久久丝袜熟女av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桃花| 国产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福利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无码综合a国产av中文|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丝袜欧美视频首页在线| 老岳肥屁熟女四五十路| 天天躁日日躁aaaaxxxx| 男人边吃奶边做好爽免费视频| 久99久精品免费视频热77|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口爆在线| 亚洲精品天天影视综合网| 国产熟妇搡bbbb搡bbbb搡|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网站|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麻豆|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久久国产自偷自免费一区100| 日本骚色老妇视频网站| 中文乱码字幕精品高清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岛|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版A | 91色综合久久熟女系列| 久久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成人网站| 日韩精品一二区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女同系列在线看一| 97久久人人超碰超碰窝窝| 国产桃色在线成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