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圍繞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高中英語詞匯教學銜接展開研究,首先明確了核心素養(yǎng)在英語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及其與詞匯教學的緊密聯(lián)系。通過分析當前英語詞匯教學現(xiàn)狀,揭示了教學策略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脫節(jié)、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與深度、教學評價方式單一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構建連貫性的教學策略體系、激發(fā)學生主動與深度學習、實施多元化的教學評價以及強化跨學段的教學銜接與合作等有效策略。這些策略旨在提升英語詞匯教學的質(zhì)量,促進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為他們的英語學習和未來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高中英語;詞匯教學銜接
作者簡介:張明,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第二中學。
一、引言
(一)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不斷形成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不僅包括知識、技能等顯性素養(yǎng),更涵蓋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隱性素養(yǎng),是個體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融入社會、參與競爭的基礎。
在英語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們能夠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其次,核心素養(yǎng)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他們能夠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fā)展需求。
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通過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等方式,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
(二)初高中英語詞匯教學銜接的必要性
初高中英語詞匯教學銜接的必要性在于確保學生英語學習的連貫性和深刻性。隨著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他們所要學習的英語詞匯量大幅增加,詞匯的復雜性和抽象性也顯著提高。因此,初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有效銜接至關重要。這種銜接不僅意味著詞匯量的自然過渡和增加,更包括詞匯學習策略的掌握、詞匯應用能力的提升以及詞匯文化內(nèi)涵的深入理解。通過有效的詞匯教學銜接,學生能夠在高中階段更好地適應并融入更高層次的英語學習,為未來的英語學習和職業(yè)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詞匯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教學策略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脫節(jié)
在當今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僅僅擁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具備適應復雜多變環(huán)境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核心素養(yǎng)所涵蓋的。因此,教學策略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脫節(jié),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更會影響他們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和生活品質(zhì)。當前的英語教學策略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脫節(jié)現(xiàn)象。在許多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過于強調(diào)知識點的灌輸和應試技巧的訓練,將大量時間投入到詞匯記憶、語法規(guī)則和題型解答上,而忽視了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種以應試為導向的教學方式,雖然在短期內(nèi)可能幫助學生取得較好的考試成績,但從長遠來看,卻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與深刻性
在英語詞匯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普遍表現(xiàn)出缺乏主動性和深刻性的現(xiàn)象。許多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而不是主動參與到詞匯學習和探索中。他們往往滿足于記憶單詞的基本含義和簡單用法,而不愿意深入挖掘詞匯的深層含義、文化內(nèi)涵和實際應用。這種缺乏主動性的學習方式導致學生難以真正理解和掌握詞匯,更難以將所學詞匯靈活運用到實際語境中。
(三)教學評價方式單一
在英語詞匯教學評價方面,當前存在的一個顯著問題是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往往僅依賴于單一的筆試形式,如詞匯測試或填空選擇等,這些方式主要考查學生對詞匯的記憶和理解程度,但卻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和語言交際水平。
單一的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性和多元智能的發(fā)展,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在不同學習情境下的表現(xiàn)。同時,這種評價方式也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的關注,難以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進步。
三、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高中英語詞匯教學銜接策略
(一)構建連貫的教學策略體系
由于初高中詞匯教學的差異,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時往往面臨詞匯銜接的困難。因此,構建連貫的教學策略體系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將以“Literature”的單元教學為例,具體分析這一策略的應用與實踐。具體內(nèi)容如下:
第一,教師需要梳理初高中詞匯教學的差異,明確學生在初中階段已掌握的詞匯,以及高中階段需要學習和詞匯內(nèi)容。在“Literature”的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重點關注與文學作品相關的詞匯,如genre(體裁)、theme(主題)、symbolism(象征主義)等。
第二,基于初高中詞匯學習差異,教師設計層級性的教學內(nèi)容。例如,在“Literature”的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從簡單的文學作品入手,如短篇小說或詩歌,引導學生掌握基礎詞匯,然后逐漸過渡到更復雜的文學作品,如長篇小說或戲劇,引導學生學習更高級的詞匯。
第三,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詞匯,教師可以構建詞匯網(wǎng)絡。在“Literature”的單元教學中,可以將與文學作品相關的詞匯進行分類和歸納,如character traits(人物特質(zhì))、setting description(場景描寫)等,并梳理詞匯之間的關聯(lián),形成詞匯網(wǎng)絡。
第四,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具體的文學作品進行講解。通過分析作品中的語言特點和人物塑造,引導學生理解詞匯在文本中的具體運用和深層含義。例如,在“Literature”的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如《哈姆雷特》,分析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情感變化,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詞匯。
在“Literature”的單元教學中,教師采取了上述教學策略。通過梳理初高中詞匯教學差異和設計層級性教學內(nèi)容,學生逐漸適應了高中階段的詞匯學習;通過構建詞匯網(wǎng)絡和結合文學作品進行詞匯教學,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詞匯在文本中的含義和用法。這種連貫性的教學策略體系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詞匯量,還增強了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激發(fā)學生主動與深度學習
在初高中英語詞匯銜接教學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促進他們的深度學習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例如,“Human biology”這一單元的內(nèi)容涵蓋人體生理結構、生理功能、生物機制等復雜而有趣的知識點。然而,由于這些詞匯和概念相對抽象,學生往往難以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設計具有吸引力和啟發(fā)性的教學策略,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其深度學習。以下將具體探討如何通過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主動與深度學習。
首先,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詞匯,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與“Human biology”單元內(nèi)容相關的真實情境。例如,通過模擬醫(yī)生與患者的對話,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并運用與人體健康、疾病等相關的詞匯。這種情境教學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其次,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探究式任務,如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解釋某一生物現(xiàn)象;或者分組討論某一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這些任務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對詞匯的理解和掌握。再次,為了增加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教師可以引入一些互動性活動,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辯論等。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彼此對人體結構、功能的理解和認識;或者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學生模擬醫(yī)生、護士等職業(yè)角色,在互動中學習和運用相關詞匯。
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等技術工具,為學生呈現(xiàn)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動畫、視頻等資源展示人體結構、功能等復雜的概念,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相關詞匯;或者利用在線詞典、詞匯學習軟件等工具,為學生提供便捷的詞匯學習途徑。
在“Human biology”的單元教學中,教師采取了上述策略,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深刻性得到了提升。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主動思考和探索相關知識點,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對詞匯的理解和掌握。這種教學策略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增強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三)實施多元化的教學評價
在初高中英語詞匯學銜接的過程中,實施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策略之一。例如,在“DNA detectives”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學生將了解與DNA科學、遺傳學和偵探故事相關的詞匯和概念。這些詞匯不僅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而且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下文將以此單元教學為例,探討如何通過多元化的教學評價策略,有效銜接初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并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第一,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有關DNA科學的詞匯,編寫一篇關于DNA偵探的短文。這一任務旨在考查學生對詞匯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和小組討論,探討DNA科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前景。這一任務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
第二,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模擬DNA偵探的工作場景,進行口語交流。這一任務旨在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三,鼓勵學生在完成評價任務后,對自己的表現(xiàn)進行自我評價,反思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評,讓他們互相學習、互相借鑒,提高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與此同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和任務完成情況,給予及時的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第四,將教學評價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提問、討論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
在“DNA detectives”的單元教學中,教師采取多元化的教學評價策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同時,采用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和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全面評估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水平。在教學中,教師還注重將評價與教學過程相結合,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經(jīng)過教師的多重努力,學生的詞匯量得到了有效擴展,詞匯運用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同時,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強化跨學段的教學銜接與合作
在初高中英語詞匯銜接教學的過程中,強化跨學段的教學銜接與合作是確保教學連貫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一。例如,在“Poetry”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學生將接觸到豐富的有關詩歌的詞匯和表達技巧。強化跨學段的教學銜接與合作,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詞匯,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因此下文將以“Poetry”這一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為例,探討如何通過強化跨學段的教學銜接與合作,有效銜接初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并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首先,初中和高中英語教師定期進行交流和研討,共同分析學生在詞匯學習上的難點和痛點,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建立初高中英語詞匯教學資源庫,共享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教材、課件等,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和教學效果。
其次,對初高中英語詞匯進行梳理和對比,明確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jīng)掌握的詞匯和高中階段需要新學的詞匯,確保教學的連貫性和遞進性。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課程標準,設定跨學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確保學生在初中英語詞匯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詞匯運用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
再次,在開展“Poetry”單元的教學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預習指導和相關詞匯的預習材料,幫助學生提前熟悉和了解即將學習的內(nèi)容。在“Poetry”單元的教學中,初中和高中教師可以合作開展教學活動,如共同組織詩歌朗誦比賽、寫作練習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和運用所學詞匯。
最后,針對學生在詞匯學習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初高中教師可以共同制定輔導計劃,提供個性化的輔導和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并提升學習效果。
四、結語
本文深入探討了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高中英語詞匯教學銜接的有效策略,強調(diào)了詞匯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實施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強化跨學段的教學銜接與合作等策略,初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連貫性和遞進性能夠顯著提升,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展望未來,教師應繼續(xù)深化這一領域的研究,不斷探索更多創(chuàng)新的教學策略,以期在提升學生詞匯量的同時,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王燕霞.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斷層”問題與對策分析[J].課程教學研究,2020(2):118.
[2]楊峰,吳雪峰.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教學研究,2015(4):71-72.
[3]趙抑非.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策略研究[J].科教論壇,2020(1):44-44.
[4]傅萱怡,謝翌暉,華婕,等. 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7):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