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遇見小麥
大約在一萬多年前的新月沃地①,人類就開始對野生小麥進行采集和利用,并逐漸掌握了種植小麥的技術(shù),小麥也成了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人類和小麥互惠共生,小麥為人類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而人類種植并確保小麥健康生長。人類不僅馴化了小麥,也成就了小麥,如今各類小麥品種在世界各地被種植,種族壯大了很多。
小麥變美味
最早期,人們并不愛吃小麥,這不是小麥的錯,怪就怪人們烹飪小麥的方式太簡單粗暴——剝殼后直接整粒煮熟就吃。小麥的表皮質(zhì)地較硬,不好下咽,當(dāng)然影響口感。不過東漢時期,隨著石磨在民間普及,小麥也終于褪去堅硬的表皮,變?yōu)榧毣拿娣?,最終被人們制作成各種美食。
小麥種子的構(gòu)造
小麥種子由種皮、胚乳、胚組成。種皮保護胚芽不受傷害,胚乳是種子儲存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主要場所,并為胚芽發(fā)育提供養(yǎng)分,使胚芽茁壯成長,最終發(fā)育為一株麥苗。我們食用的主要是小麥的胚乳部分,它富含面筋蛋白和淀粉,能給人體提供營養(yǎng)和能量。
小麥有許多近親,如大麥、節(jié)節(jié)麥、毒麥(會讓小麥減產(chǎn),人們誤食會中毒)等,因為同為禾本科且生活在同一種環(huán)境中,所以長相相似。另外,有些小朋友可能會把小麥和水稻混淆,雖然都是禾本科的作物,但是它們的長相、種植時間都不一樣。水稻成熟時,沉甸甸的稻穗會謙虛地垂下頭,小麥則一直是昂首挺胸地全株直立;水稻果實上沒有芒,小麥則有長長的麥芒。
小麥為何長著尖尖長長的麥芒?
小麥的麥芒可是暗藏玄機,麥芒上布滿了倒刺,既可以保護小麥不受天敵攻擊,也可以掛在動物皮毛上幫助自己傳播種子。
小麥和水稻都沒有鮮艷的花朵,怎么吸引昆蟲來傳粉呢?
其實呀,小麥和水稻都是風(fēng)媒傳粉植物,花粉會搭乘微風(fēng)散布到田野的各個角落,所以不必替它們擔(dān)心喲。
什么是春小麥和冬小麥?
在氣候溫暖的地區(qū),水稻夏種秋收,小麥秋種夏收,剛好錯開時間種植,一塊地一年可收獲兩次,這類秋種夏收的小麥被稱為冬小麥。有些高海拔或北方特別冷的地區(qū)則種植春小麥,通常三四月種植,七八月收獲,一年只收獲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