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其外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②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輞川:水名,在今陜西省藍田縣南終南山下。山麓有宋之問的別墅,后歸王維。王維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裴迪:詩人,王維的好友,與王維唱和較多。②接輿:春秋時楚國人,好養(yǎng)性,假裝瘋狂,不出去做官。在這里以接輿比裴迪。
◆賞析
從知人論世的角度看,這首詩寫于王維隱居鐘南山時,他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聯(lián)系王維的生平,他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做出一番大事業(yè),后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念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一個篇章,主要內容是“言志”,表達了他遠離塵俗、繼續(xù)隱居的愿望。
從緣景明情的角度看,這首詩借山水田園之景,抒發(fā)王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隱士的贊美。前三聯(lián)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煙等富有季節(jié)和時間特征的景物,構成一幅和諧靜謐的山水田園風景畫。但這風景并非單純的孤立的客觀存在,而是畫在人眼里,人在畫圖中,一景一物都經過詩人主觀的過濾而帶上了感情色彩。尾聯(lián)寫接輿、陶潛的潔身自好、高風脫俗,借此刻畫詩人和裴迪兩個隱士的形象,抒發(fā)了閑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全詩風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
從謀篇布局的角度看,這首詩整體上先寫景后抒情,有利于表現作者獨特的自然率真的意態(tài),流露出對隱居生活和田園生活的喜愛?!昂睫D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前三聯(lián)具體描繪了作者在輞川閑居時的生活場景;而轉折句“復值接輿醉”,則是從生活場景描寫,轉入了感情表達,以接輿比裴迪,贊美裴迪不屑名利,非同俗人。結句王維以陶淵明來自比,表達出自己與裴迪同樣淡泊名利的高潔而又不羈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