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可以讓人短暫地逃遁熙熙攘攘的塵世,讓心靈得以休養(yǎng)生息。稍稍開一點窗縫,清爽的微風便在整個書房巡行,潤澤胸腔中的每一個器官。博爾赫斯曾說:“如果有天堂,那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圖書館太大,書房足以撫慰我們疲憊的心。”
陋室:劉禹錫的書齋名。環(huán)境雖然簡陋,但他在這里寫出了千古絕唱《陋室銘》。他把自己的“陋室”與三國諸葛亮的“茅廬”、西漢揚雄的“云亭”相提并論,表達了其高潔偉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
老學庵:南宋愛國主義詩人陸游的書齋名。他說:“予取師曠‘老而學如秉ead3ecbcaa6a175ed5a342093567c853燭夜行’之語名庵”,以此激勵自己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進取精神?!扳帧保瑥摹皬V”,從“閹”;“廣”泛指房屋,“閹”指關門,“庵”就是關了門的房子。命名庵,是說要關起門來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不是不想聞,而是沒有想聞的內容。書房中的苦樂,想必只有陸游自己知道。
項脊軒:該書房的主人是歸有光,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書齋名有兩重意思。其一:“頸”之背為“項”,不大,與“脊”同在不為人所注意的身體的背面;軒小而向北,居于屋子的背面,故以“項脊”為喻。其二:歸有光的遠祖(歸道隆)宋朝時住在太倉縣的項脊涇,自號“項脊生”,把自己的書齋題名“項脊軒”,表示不忘所宗。
三希堂:乾隆的書房,雖然名氣很大,但面積總共也就8平方米,是故宮最小的房間。“三?!蓖叭 ?,“三稀”指的是乾隆皇帝收藏的三件稀世書法珍品,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三希堂雖小,狹長的室內又用楠木雕花隔扇分成里外兩間,但陳設典雅、古樸,彌補了空間的不足,再加上設計得當,毫無局促之感。
抱殘守缺齋:清代著名小說家劉鶚將書房命名為“抱殘守缺齋”,并非給自己臉上抹黑,而是因為他生平“嗜古成癡”,稱“竭其力之所至,不以營田宅,治生產,惟古器物是求”。他集藏“上自殷及隋碑,巨若鼎彝,纖如泉珍,旁羅當壁,廣及罌登”。這些千年古董因歷經滄桑,難免殘缺,但劉鶚視若珍寶,他的書齋名也表達了其甘心一輩子與這些殘缺不全的文物為伴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