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恰逢陽光燦爛,洗了衣物掛在陽臺外衣架上晾曬。不知何時,因為風大,一個枕套飛了出去,落在一樓鄰居院子的雨棚上。
怎么辦?一樓鄰居從無來往,雨棚又呈全封閉狀態(tài),即便找到主人家,也應該無計可施。倒是二樓鄰居似乎有辦法,因為一樓雨棚緊挨著他家陽臺,若是有個足夠長的晾衣竿或是竹竿什么的,也許夠得到。問題是,天已黑了,這時候貿然上門,似乎有點唐突。
反復思量,最終決定,等明日路過鄰居家試著溝通一下,看是否愿意提供幫助。鄰里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想必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是肯定的。但也做好了夠不到的打算,誰閑來無事會留一根長長的竹竿在家啊?
這么一想,提前就做好了心理建設:飛了就飛了吧,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當然,遺憾總是有的。
第二天傍晚從外面歸來,早將枕套的事忘了個干凈。走進樓道,拾級而上,在拐角處抬頭看時,一下愣住,昨天飛出去的那個枕套,正安安靜靜掛在二樓鄰居門口的樓梯扶手上。我想,一定是鄰居發(fā)現了枕套,找東西夠到它之后,不知道具體主人是誰,就安置在家門口這個樓上鄰居往來必經的“路口”。
本已做好無法尋回的心理準備,結果又失而復得,換了誰會不開心呢?太好了,這個鄰居。我立刻敲響鄰居的門,得當面道個謝才是。門輕輕打開,露出鄰居大哥很壯碩的身影。我舉起手里的枕套,滿臉堆笑:“謝謝?!贝蟾缧σ恍Γ笫謸]一揮:“客氣啥?!?/p>
因為這件小事,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愉悅感?;丶业谝粫r間就給女兒打電話。傍晚剛去女兒校園見了她,返回時她特意叮囑,要我到家告訴她一聲。我對女兒說:“寶貝,和你說兩件事:第一件,爸爸已經平安到家……”女兒顯然聽出我的言外之意:“第二件呢?”“第二件,昨天我曬衣服,一個枕套被風吹到樓下,你猜怎么著,今天回家鄰居竟然幫我夠上來了?!闭f完,我又感嘆了一句:“鄰居真是太好了。”
可是,女兒的反應是:“就這?”
我說:“對呀,我就是覺得鄰居太好了,想迫不及待和你分享一下?!?/p>
“好吧,你開心就好。”聽出來,女兒很是平靜。
“當然開心,太感動了?!?/p>
我感動是真的,但是女兒平靜也是真的。因為在她看來,這只不過一件很尋常的生活瑣事,我們也常常這樣做。樓上有鄰居衣物落下來,我們總是第一時間幫??;小區(qū)里老人進單元門不方便,快走兩步,提前打開門候著;下樓時看到垃圾隨手撿起放進垃圾筒……
沒有多少講究,都是習以為常。所以,女兒見怪不怪,始終淡然。
我想起在學校里看到的事。學生午餐后傾倒殘羹時,有人隨意倒,潑得收納桶周邊到處都是。有心的孩子看到,不經老師、同學提醒,悄悄過去用紙巾撿拾,然后再用紙巾一點兒一點兒將地面擦拭干凈。上一周看見,昨天看見,今天仍舊看見。總是那么兩個姑娘,默默地一直在堅守,一個叫苒,一個叫涵。我想,她們平時一定看到了父母主動擔責、熱心助人的身影。
因為職業(yè)緣故,總會有家長向我請教如何教育孩子。能有什么捷徑可走呢?不過是努力讓其做一個心中有愛的人。心中有愛,滿眼皆是溫馨。
彭榮輝: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教師
編輯"東籬"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