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8日,國家航天局在北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向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赤飚移交嫦娥六號樣品容器,交接樣品證書。經(jīng)測量,嫦娥六號任務采集月球樣品1935.3克,這是人類首份月背樣品。
從外觀上看,嫦娥六號月球樣品相較其他月球樣品比較黏稠,還有結(jié)塊的現(xiàn)象。
嫦娥六號月球樣品由國家航天局移交至中國科學院后,將安全運輸至月球樣品實驗室,科研人員將按計劃開展月球樣品的存儲和處理,啟動科研工作。這標志著嫦娥六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zhuǎn)入科學研究新階段。
中國科學院是我國實施探月工程的重要科技力量。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六號任務,中國科學院負責科學目標與有效載荷配置方案的論證,承擔了地面應用系統(tǒng)、有效載荷分系統(tǒng)、甚長基線干涉測軌分系統(tǒng)和多項關(guān)鍵配套產(chǎn)品的研制任務,并牽頭組織科學研究工作。后續(xù),中國科學院將以月球樣品研究為契機,廣泛匯聚科研力量,加快實現(xiàn)重大原始創(chuàng)新成果產(chǎn)出。
作為人類首份月背樣品,嫦娥六號月球樣品在科學上具有獨特意義,將進一步增進人類對月球演化的認知,加快人類和平探索利用月球資源的腳步。此前,通過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員在月球形成與演化、太空風化作用及資源利用等多個領(lǐng)域,取得重大科學成果,如發(fā)現(xiàn)月球第六種新礦物“嫦娥石”、月球最“年輕”玄武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