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 E F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被人困住而想要戰(zhàn)勝敵人,難道不是很困難的嗎?所以我說他沒有智謀,苻堅這種人就是這樣的。
“欲”的賓語是“勝敵”,且“不亦……乎”是固定句式,常用于委婉地提出問題,表示對對方的看法或態(tài)度不太肯定,故此應獨立成句。所以“勝敵”后應斷開,“乎”后應斷開;“焉”用在句末,此處表陳述語氣,因此“焉”后應斷開。
2.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能力。
A.“苻堅則想讓晉軍先渡河上岸”說法錯誤。原文說的是“令得過,而我以鐵騎數(shù)十萬向水,逼而殺之”,可見是苻堅想讓晉軍先渡河,等他們渡河后,然后再用鐵騎數(shù)十萬迫近水邊的晉軍,將其全部趕進河里去,徹底殲滅。因此,苻堅并未想讓晉軍“上岸”。
故選A。
3.(1)請你帶軍稍向后退,使雙方將士得以從容追逐交戰(zhàn),我與各位騎馬慢行而觀戰(zhàn),不是很快樂嗎!
(2)古人在臨陣之前出奇制勝,出人意料地攻擊敵人,這也是奇正變化的法則嗎?
4.(1)苻堅不能認清形勢,缺少智謀。(2)苻堅只懂得聚合兵力作戰(zhàn)而不具備分兵進攻的能力。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材料二中,太宗提問“苻堅甚處是不善”,李靖用“慕容垂獨全,蓋堅為垂所陷明矣。夫為人所陷而欲勝敵,不亦難乎”來作答,指出了苻堅在與謝玄的作戰(zhàn)中戰(zhàn)敗的原因,即苻堅已然被困卻不明局勢的“無術”,沒有智謀。
當太宗問李靖前代古人誰擅長根據(jù)實際情況“兵有分聚”時,李靖肯定了吳漢善于分兵合圍的做法,明確指出了苻堅“總百萬之眾而敗于淝水”的原因是“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即只懂得聚合兵力作戰(zhàn)而不具備分兵進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