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一種食物,像蔥這樣神奇。逢菜必會用,不論是蔥花、蔥絲、蔥段還是蔥結(jié),沒有任何一種形態(tài)能夠束縛它的才華。于是蔥香,成了各菜系最為迷人的香味密碼。
不過南北對于蔥的喜愛,卻并不相同。
走進(jìn)菜市場,南方人更偏愛細(xì)嫩蔥翠的小蔥,每次買個兩三根,一家人一頓的量就足夠,吃的是個新鮮;
而北方人更喜愛買上一把,或者幾捆粗壯葉寬的大蔥,放在家里不會壞,下廚做菜手到蔥來,吃得滿足。
蔥香縈繞在每家每戶的餐桌上,卻各有各的精彩。
在南方,蔥香是婉約派。人們更偏愛小蔥,尤其是春夏最嫩、最鮮、最香的一茬小香蔥。此時的小蔥,正處于水靈的生長期,蔥香清柔,不會過于沖撞和刺鼻。不論是生吃還是熟吃,都帶著一種勃勃的生機(jī)。
于是春江水暖時,南方人會在撈出的江河魚鮮上,點綴一團(tuán)細(xì)嫩翠綠的蔥絲。它像一團(tuán)春天的霧柳,用鉆破泥土的微辛和清香,為魚肉增色添香,團(tuán)一團(tuán)春色在盤碟之上。
如果說考驗刀工的蔥絲是魚的點綴,那細(xì)碎靈動的蔥末,則是南方美食的靈魂。
清晨一碗陽春面,無須任何多余的澆頭,一把小蔥末漂浮在清湯面之上,就足以讓千里之外的人們驅(qū)車前往。
午間一份金黃璀璨的蛋炒飯,中途下的蔥花和最后撒的蔥末鮮美交疊,是激發(fā)蛋香與米香的絕對主角。
暮色降臨時,來一碗小餛飩,冒著白煙的熱氣下,切碎的小蔥末在湯水中浮沉。捏入一點肉的小餛飩,晃動著裙擺游進(jìn)湯匙,因有了淡淡的蔥香,啜吸入嘴后,口感更豐富起來。
在南方,小蔥自在地行走在冷熱之間。和三兩好友,舉杯品酒,佐一碟小蔥拌豆腐,素雅清鮮,口舌皆歡。和家人打火鍋,帶著蔥末的蘸碟,是畫龍點睛;若是點上一碗豆花,也要配著蔥花蘸水,有了蔥香,才有了好滋味。
若你身處廣東,便不要錯過生滾粥上的蔥花。廣州的小玉蔥,較其他小蔥更水滑。當(dāng)煮得軟綿的夜粥入口,清雅的蔥香,會給你帶去夜色的溫柔。
鮮活的小蔥,讓南方人欣喜。而經(jīng)過煎炸的小蔥,從翠綠變得焦黃,甚至暗棕,一躍蛻變?yōu)樾碌娘L(fēng)味源頭。
杭州的小吃蔥包燴兒,是多年后仍被懷念的巷食傳說。師傅將春餅裹上油條、蔥段,在平底大鐵鍋上用力按壓,由上而下的力度擠壓出餅內(nèi)的空氣,延展接觸面積,于是在烤制后便成了薄脆金黃的外殼。
細(xì)嫩的小蔥,在加熱的過程中,從直挺到蜷曲,成就了蔥香氣的游離。咬下嘴后,外面是鮮香的醬汁,里面是薄脆后激蕩的蔥香,能補(bǔ)充所有的元?dú)狻?/p>
蔥油的味道是帶著一點“葷香”的。于是各類蔥油美食便應(yīng)運(yùn)而生。
上海的蔥油餅,經(jīng)由攤炸,讓蔥里的蔥蒜素緩緩在熱氣中釋放,脂肪與硫化物分解、重新結(jié)合。于是蔥香里溢出絲絲脂香,讓人久嚼不膩。
講究點的開洋蔥油拌面,蔥油香亮多脂,一筷子送入口中,是無數(shù)離家人的鄉(xiāng)愁。
南方人吃蔥,還有一個值得稱道的地方,那便是“吃蔥不見蔥”。如溫州的魚圓、江浙的獅子頭,提前用蔥姜泡水提鮮過的肉丸、魚丸,滑嫩里見不到一絲油膩與腥氣,便都是蔥的妙用。
在北方,蔥香是豪放派。
首先,從個頭就能看出來。北方的大蔥,秋冬的風(fēng)味很鮮。此時的大蔥,蔥白較長,莖葉寬闊,汁水豐盈。
較為脆甜的章丘大蔥,被直接切段食用,蔥白的部分帶著甘香,口感非同凡響。用來蘸醬、卷餅,為人津津樂道。
以蔥蘸醬,東北人也愛。帶著歲月發(fā)酵的東北大醬,咸淡得宜,和蔥結(jié)合甚至可直接當(dāng)菜就酒。不但在秋冬暖了腸胃,更讓蔥香豐富了味蕾。
說到醬與蔥的靈魂搭配,老北京也有自己的看家菜——京醬肉絲、烤鴨卷餅,切得細(xì)細(xì)的蔥絲從來不會缺席。每逢佳節(jié),便是家家都要擺上臺面的迎客菜。
除了常見的大蔥,在北方還有蔥香更濃郁、味帶辛辣的羊角蔥,又名樓子蔥。它個頭要小一些,被北方人拿去在煎炒烹炸中施展絕招。
切碎后熗鍋,刺啦一聲帶起一陣白煙,蔥香氣就爆發(fā)而出了。此時來一道蔥爆羊肉,爆炒之中,羊肉的鮮美通過汁水四溢而反復(fù)疊加,熗出的蔥香便由此浸入肉質(zhì)纖維之中,讓鮮美更甚。
繞成蔥結(jié)的大蔥,則在燜煮中,發(fā)出咕嘟咕嘟的聲響。
大蔥里帶著蔥香的汁液,與熱湯交纏,當(dāng)蔥身變得松弛、透明,你便知道,精華都留在漸漸濃稠的湯汁里了。一道蔥燒海參,里面的湯汁,澆在任何菜上,都是千金難換的神仙調(diào)味。
當(dāng)然,北方人最為熟悉的,還要數(shù)用蔥來拌餡兒。
一到秋冬,冬至、春節(jié)便接連到來。餃子、包子、丸子里的蔥香,是節(jié)年里最溫暖的底味,不可或缺。蔥餡兒還可以用來烙餅,一張比案板還大的牛肉大蔥餡兒餅,用利刀四切八塊,能香到十里之外。搭配一碗熱氣騰騰撒著蔥花的羊湯,呼出的熱氣,能直接震開秋冬的蕭瑟,整個人都精神起來。
不過我最愛的,還是記憶里的蔥花卷。媽媽喜歡將蔥花混著油卷入面團(tuán)之中,蒸熟后暄軟到可以直接撕開,滾燙的熱氣不斷地從撕裂處冒出來。白綠相間的樣子,十分有食欲,細(xì)嚼下的蔥香,足以讓我一瞬間卸下所有壓力。
我們愛著蔥的青鮮、愛著蔥的熗香,也愛它背后潛藏的人情味兒。因為那里存放著最溫暖的歸屬感,讓我們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能憑借一縷蔥香,勾勒出家的形狀。
蔥香是距離家最近的味道。
它往往是一餐暖飯的開始——撒上蔥花就準(zhǔn)備開飯了。也是一餐滿足的結(jié)尾——連蔥末都吃干凈了。蔥香里藏著飲食的風(fēng)味,也存有懷念與回憶。
它留給我們的記憶可能是一份簡簡單單的蔥花炒蛋、蔥油面,但背后是為我們做飯的家人,或是和我們一起吃飯的朋友。當(dāng)我們在懷念蔥香時,其實都是在懷念過去陪伴在我們身邊的人。
就像《舌尖上的中國》說的:“無論腳步怎樣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歡,來得有多么不由自主,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dú)有的方式,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認(rèn)清明天的方向,不忘昨日的來處?!?/p>
所以人間食蔬千萬種,代有才人出,卻永遠(yuǎn)有人珍愛蔥的平凡與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