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評估自制奧美拉唑腸溶膠囊(20 mg)與參比制劑(LOSEC,20 mg)在體內的生物等效性。受試者均為健康成人,盲法隨機服用自制制劑或參比制劑的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通過測定血漿中奧美拉唑的濃度,以藥代動力學參數為指標比較兩種制劑的生物等效性,并評價兩制劑體內安全性。結果顯示,在空腹及餐后條件下,自制制劑與參比制劑的奧美拉唑藥動學參數幾何均數比值均落在生物等效性接受范圍內,具有生物等效性,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相近,所有不良反應均為輕度,安全性無顯著差異。
關鍵詞 奧美拉唑 腸溶膠囊 一致性評價 生物等效性
中圖分類號:R969.4; R9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24)15-0078-05
引用本文 茅關興, 趙麗敏, 李琦君, 等. 奧美拉唑腸溶膠囊人體生物等效性臨床研究[J]. 上海醫(yī)藥, 2024, 45(15): 78-82.
基金項目:上海市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發(fā)展專項資金資助項目
Clinical studies on human bioequivalence of omeprazole enteric-coated capsules
MAO Guanxing1, ZHAO Limin2, LI Qijun3, XU Shiqiang4
(1.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 Ltd., Shanghai 200002, China; 2. Shanghai Meiyou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anghai 201422, China; 3. Shenyang Dasa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yang 110179, China; 4. School of Medicin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65, China)
ABSTRACT To evaluate the bioequivalence of generic omeprazole enteric-coated capsules (20 mg) versus a reference formulation (LOSEC, 20 mg) in vivo. Healthy adult subjects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ly and blindly administered with either the generic formulation or the reference formulation of omeprazole enteric-coated capsules. By measur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omeprazole in plasma, the bioequivalence of the two formulations was compared using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and their in vivo safety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fasting and postprandial conditions, the geometric mean ratio of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two preparations fell within the acceptance range of bioequivalen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associated with generic preparation were mild and similar to those of reference formulation, and there were no distinctive differences in safety between the two preparations.
KEY WORDS omeprazole; enteric-coated capsules; consistency evaluation; bioequivalence
奧美拉唑(omeprazole)是瑞典Astra公司研發(fā)的質子泵抑制劑(PPI),主要用于治療消化性潰瘍及與胃酸有關的消化系統(tǒng)功能紊亂性疾病[1-2]。由于奧美拉唑在酸性溶液中易分解,為增加藥物的穩(wěn)定性,防止其被胃酸破壞,參比制劑采用腸溶包衣保證奧美拉唑的穩(wěn)定性和生物利用度。腸溶制劑是一種在體內釋放行為較為復雜的藥物劑型,其研發(fā)過程在仿制藥領域中具有較高的難度。腸溶制劑的釋放行為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制劑的組成、結構、制備工藝以及體內環(huán)境等,尤其在餐后生物等效性試驗中,由于進食后生理條件發(fā)生顯著變化,腸溶制劑的釋藥行為及藥代動力學特征會出現較大的變異,自制制劑存在生物不等效的風險[3]。本研究遵循國家一致性評價的標準與要求,開發(fā)和生產了自制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為確保制劑的質量與療效,我們對工藝驗證批次的自制產品與參比制劑進行了人體生物等效性試驗,以便全面驗證自制制劑在臨床應用中的療效,確保其與參比制劑達到生物等效。
1 材料和方法
1.1 藥品
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受試制劑(T)(規(guī)格20 mg/粒,上海美優(yōu)制藥有限公司);參比制劑(R)LOSEC(規(guī)格20 mg/粒,Astra Zeneca UK Limited)。
1.2 儀器
UPLC I-class 液相色譜儀、Xevo TQ-S 質譜儀(美國Waters公司);Hypersil GOLD C18 選擇性 HPLC 色譜柱和預分析柱(2.1 mm×50 mm,1.7 mm)(美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Phoenix WinNonlin 7.0數據處理軟件(美國Pharsight公司);XPE105電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ST16、ST16R離心機,ULTS1368醫(yī)用低溫保存箱(美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
1.3 方法
1.3.1 臨床試驗方案
根據文獻報道,在一項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空腹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奧美拉唑Cmax個體內變異系數(CV%)為26.80%[4]。
參考《藥物制劑人體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試驗指導原則》(2015年版),考慮到脫落率、制劑間的差異以及拉唑類藥物代謝存在基因多態(tài)性,故最終確定空腹生物等效性試驗采用兩周期、雙交叉試驗設計,納入36例受試者。
由于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的崩解與釋放受食物與生產工藝的影響較大,故餐后生物等效性試驗采用三周期、部分重復交叉試驗設計,納入48例受試者。
本研究嚴格遵循“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guī)范(GCP)”,并且已得到武漢市第四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臨床試驗登記號:CTR20201363)。所有受試者均通過體格檢查,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3.2 給藥方法與血樣采集時間點設計
1)空腹組 受試者需在前一晚晚餐后禁食超過10 h。次日早8:00餐前口服受試或參比制劑(20 mg/人),用240 mL溫水送服。服藥前后1 h禁水,服藥后4 h禁食。采血時間點包括服藥前1 h至服藥后24 h共24個時間點。
2)餐后組 受試者同樣需在前一晚晚餐后禁食超過10 h。次日早餐后30 min口服受試或參比制劑,服藥前后1 h禁水(除早餐及服藥用水),服藥后4 h禁食。采血時間點包括早餐前至服藥后24 h共24個時間點。給藥方案見表1。
1.3.3 血漿樣本處理
采集的血液樣品置于EDTA-K2抗凝的真空采血管中并輕輕顛倒6次與抗凝劑混勻,室溫暫存;離心(4 ℃、1 700 g、10 min),待升溫至室溫后取約700 mL上層血漿于檢測管中,剩余上層血漿置于備份管中。樣本從采集到分離血漿后置于?20 ℃冰箱暫存,并于24 h內轉移至?80 ℃冰箱保存。生物樣本的預處理及保存均在避光條件下進行。
1.3.4 藥物濃度檢測
采用經方法學驗證的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LC-MS/ MS)測定受試者服藥后血漿中奧美拉唑的血藥濃度。采用梯度洗脫程序,流速0.8 mL/min,流動相A(0.1%甲酸水溶液)與B(0.1%甲酸乙腈溶液)的初始比例為99∶1,該流動相比例在20 min的分析時間內會呈線性梯度轉變至A-B=1∶99[5-7]。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Phoenix WinNonlin軟件以非房室模型計算藥代動力學參數。對于濃度低于定量下限的樣品,在進行藥代動力學分析時,在達到Cmax以前取樣的樣品應以“0”計算,在達到Cmax以后取樣的樣品應以“ND”計算。按照給藥分組,采用樣本量、算術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中位數值、四分位數、最小值、最大值以及幾何平均值匯總顯示主要藥代動力學參數分析結果。藥代動力學參數數據來源于臨床試驗統(tǒng)計分析報告。
對藥代動力學參數Cmax、AUC0~t、AUC0~∞進行統(tǒng)計分析,顯著性水平為0.05。AUC和Cmax需進行對數轉換后進行隨機效應模型的方差分析。隨機效應模型的方差分析將總變異分解為順序變異、周期變異、處理變異(受試制劑與參比制劑所引起的變異)、個體間的變異和個體內的變異(殘差)。
采用mixed linear model置信區(qū)間法進行生物等效性評價。受試制劑的藥代動力學參數Cmax、AUC0~t、AUC0~∞的90%置信區(qū)間為參比制劑相應參數的80.00%~125.00%范圍內,可判定兩制劑具有生物等效性。
2 結果
2.1 血藥濃度檢測
血漿中奧美拉唑分析測定方法的回歸方程為y= 0.016 5x+0.005 69(R2=0.998 0),線性范圍為1.500~1 500 ng/mL,定量下限(LLOQ)為1.500 ng/mL,質控樣品數至少為未知樣品數的5%,全部質控樣品的合格率均符合要求。
QC樣品濃度分別為4.500、45.00、450.0、1 125 ng/mL 4個濃度水平奧美拉唑每一濃度水平QC樣品的精密度(CV%)均不大于9.51%,準確度偏差范圍為?0.33%~0.52%。
2.2 空腹給藥試驗藥代動力學
35例受試者完成兩周期服藥及采血(單劑量20 mg),主要藥代動力學參數對比結果見表2,藥時曲線結果見圖1。結果表明,空腹口服受試制劑及參比制劑后,兩者的Cmax、AUC0~t、AUC0~∞的幾何均值比值(T/R)的90%置信區(qū)間均在80.00%~125.00%范圍內,符合生物等效性接受標準,具有生物等效性。
2.3 空腹給藥試驗安全性
發(fā)生的不良反應的例數為7例,發(fā)生率為19.4%(7/36),T藥例數5例、發(fā)生率為14.3%(5/35),R藥例數3例、發(fā)生率為8.3%(3/36)(同一受試者可能發(fā)生不同類別的不良反應以及對不同的藥物發(fā)生不同的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系統(tǒng)分析見表3。
2.4 餐后給藥試驗藥代動力學
48例受試者完成三周期服藥及采血餐后給藥試驗,主要藥代動力學參數對比結果見表4,藥時曲線結果見圖2。
結果表明,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的藥代參數Cmax的參比制劑SWR為0.405,SWR≥0.294,則采用RSAB進行評價,Cmax的幾何均數比值(受試制劑/參比制劑)的點估計值及單側95%置信區(qū)間上限,等效界值點估計值為1.005 1不超過80.00%~125.00%,單側95%置信區(qū)間上限?0.0927≤0,符合生物等效標準;AUC0~t、AUC0~∞的參比制劑SWR均為SWR<0.294,則采用平均生物等效性的統(tǒng)計方法進行評價,受試制劑與參比制劑的藥代動力學參數AUC0~t、AUC0~∞幾何均值比值的90%置信區(qū)間分別為93.21%~106.81%和92.39%~105.09%,均在80.00%~125.00%范圍內,符合生物等效性的接受標準,即受試制劑和參比制劑在餐后給藥條件下具有生物等效性。
2.5 餐后給藥試驗安全性
發(fā)生的不良反應的例數為10例,發(fā)生率為20.8%(10/48),R藥例數7例、發(fā)生率為14.6%(7/48),T藥例數6例、發(fā)生率為12.5%(6/48)(同一受試者可能發(fā)生不同類別的不良反應及對不同的藥物發(fā)生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系統(tǒng)分析見表5。
3 討論
根據2016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發(fā)布的《以藥動學參數為終點評價指標的化學藥物仿制藥人體生物等效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以及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頒布的《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生物等效性指導原則》進行了臨床研究,對受試制劑和參比制劑的主要藥動學參數,包括Cmax、AUC0~t、AUC0~∞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兩者幾何均值比的90%置信區(qū)間均符合生物等效性評價標準,生物等效性結果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對比文獻的臨床試驗結果,充分體現了不同工藝方法制備的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在體內吸收行為具有顯著差異,驗證了奧美拉唑體內吸收的高變異性。此外,受試制劑與參比制劑在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上相近,且所有不良反應均為輕度,安全性無顯著差異。本研究納入受試者均為18~65歲的健康人群,未涉及老年、低齡和特殊人群的樣本研究,研究結果的普遍性可能受到一定限制,仿制藥品上市后仍需關注真實世界數據及藥物警戒信息。
本研究所用的兩種制劑在空腹和餐后兩種條件下均展現出良好的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故在臨床應用中可相互替代。
參考文獻
[1] 張可翔. 奧美拉唑腸溶膠囊一致性評價產品處方工藝改進探討[J]. 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醫(yī)藥, 2021(9): 172-174.
[2] 袁鷹, 肖帆, 常曉敏. 自制奧美拉唑腸溶膠囊與參比制劑的體外溶出行為一致性評價[J]. 化學與黏合, 2019, 41(2): 117-120.
[3] 馬婧怡, 賀銳銳, 王駿. 腸溶制劑餐后生物等效性試驗中的考慮[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22, 38(18): 2244-2248.
[4] 劉曼, 劉會臣. 對國內奧美拉唑腸溶制劑生物等效性試驗的分析[J]. 中國新藥雜志, 2023, 32(6): 605-609.
[5]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Bio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 guidance for industry[EB/OL]. (2018-05-24)[2024-04-08]. https://www.fda.gov/media/70858/download.
[6]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Guideline on bio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EB/OL]. (2011-07-21)[2024-04-08]. https://www.ema.europa.eu/en/documents/scientificguideline/guideline-bioanalytical-method-validation_en.pdf.
[7] Kumisbek G, Vetchy D, Kadyrbay A. Development of a new bioequivalent omeprazole product[J]. Medicina (Kaunas), 2024, 60(3): 427.
[8] Poo JL, Galán JF, Rosete A, et al. Bioavailability of two single-dose oral formulations of omeprazole 20 mg: an openlabel, randomized sequence, two-period crossover comparison in healthy Mexican adult volunteers[J]. Clin Ther, 2008, 30(4): 693-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