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和朋友聚餐閑聊,給朋友推薦了一首很令我感動的歌曲。前奏響了沒兩秒,朋友便急速地拖動進度條,進入了副歌,說:“好聽?!边@首歌的副歌確實激昂空靈,但我認為,若是沒有前面主歌平緩的感情襯托和遞進,就失去了許多感動。事實上,完整聽完一首歌只需幾分鐘,對我們來說時間并不長。
然而,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人們對待任何事物總是透露著一股不耐煩感——上課的學(xué)生不想聽推導(dǎo),只注重公式和解題;刷短視頻的時候,只需斷章取義,立馬就能招致民憤或者塑造偶像……
聽歌就是這一切的寫照。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欣賞代入感更強、律動性更足的副歌,這是每一個生活在這個時代人們的天性——可最終我并沒有這樣做。這同樣也是兒時的我的選擇,小時候我就有這般想法:“要是只聽副歌的話,那豈不是太不尊重這首歌本身了?”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什么呢?
文藝復(fù)興時期,一位名叫但丁的詩人橫空出世,后世為了紀念他和那個時代,將他們的精神內(nèi)核命名為:人文主義。人文主義的偉大不僅限于對于人的肯定,它還真正做到了直視人的全部——包括人性的不完美。
可凡事均有兩面性,當(dāng)人類得到了對于人性缺陷的肯定,那缺陷也可能逐漸演變?yōu)槿诵缘某舐?。人類在不知不覺中就扭曲了人文主義的精神內(nèi)核,把“勇敢直視自身的全部”變?yōu)榱恕拔覀儾辉撘种谱约旱奶煨浴薄?/p>
可我認為,真正的人文主義,倡導(dǎo)的是人類高尚的勇氣——直視我們自己的勇氣,直面危險的勇氣和克制天性的勇氣。在其他生物面前無法抵抗的欲望和缺陷,人類可以通過克制和勇氣來改變,我們與天性的丑陋抗爭,我們與一切的不完美抗爭。
既然欲望來了,那便讓它來——天性使然讓我服從,人文主義的精神讓我懂得克制??酥?,是人文主義當(dāng)中最美的精神內(nèi)核。
在許多年前的那個夏夜,有著同樣的微風(fēng)和同樣的蟬鳴,小男孩一如既往地聆聽著自己喜歡的歌,他當(dāng)時只認為這是出于對音樂的尊重,殊不知在這尊重之下,隱藏的是人類有史以來偉大精神中瑰麗的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