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都紫藤初中東區(qū)(小學部)將天府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川劇作為學校藝術教育特色的品牌。從傳承意識“無根化”、傳承主題“成人化”、傳承內容“碎片化”、傳承主體“單一化”確立了四個研究方向:“兒童川劇”——由兒童參與創(chuàng)作、設計、表演川??;“兒童川劇課程群”——把川劇作為整體要素納入學校文化課程、德育活動之中;“兒童川劇創(chuàng)編”——以兒童的敘述視角和眼光來改編川劇,讓孩子通過實踐深入了解川劇文化;“兒童川劇創(chuàng)編協(xié)同系統(tǒng)”——通過建立家、校、社三位一體的協(xié)同機制,系統(tǒng)整合,營造氛圍,多方協(xié)同兒童進行川劇創(chuàng)編實踐。
“川劇本身存在著豐富的教育要素與價值,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但以往學生對川劇的了解僅僅停留在表演上,美育功能得到部分彰顯,而我校通過‘編、創(chuàng)、展、演’,學生編劇目、編體操、展風俗、展藝術、排演演繹劇目,學生全程參與,親身體驗,最終獲得‘德’的浸潤,‘智’的提升,‘體’的鍛煉,‘美’的升華,‘勞’的體驗,五育得以融合,讓川劇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銀都紫藤初中東區(qū)(小學部)川劇社的李晨葉老師如此介紹。
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審美、情操、心靈的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育。近年來,學校在原有的川劇藝術基礎上,將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影視進行融合,挖掘各類資源,積極探索基礎課程與特長融合,教學與實踐融合,美育活動與傳統(tǒng)文化融合,藝術教育與課題研究融合的綜合型藝術教育模式。通過開展蠟染、版畫、合唱、舞蹈等各類專題藝術活動,以節(jié)日為契機,借助社團進行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提高學生們的文化藝術素養(yǎng)。
學校希望通過創(chuàng)新,由課堂“小美育”走向爭做美少年、班班有歌聲、團隊出創(chuàng)意的生活“大美育”,讓川劇文化重新在孩子心中“活起來”,同時也讓家國情懷在他們心中生根發(fā)芽。
銀都紫藤初中東區(qū)(小學部)
銀都紫藤初中東區(qū)(小學部)創(chuàng)建于2014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qū)?!耙悦烙?、以文化人”,學校一直致力于提升全校學生的審美水平和人文素養(yǎng),秉承“融合創(chuàng)生,整體發(fā)展”的辦學理念,構筑美境,實施美育,塑造美心,切實把美育融入學校的辦學思想、目標和教學工作之中。堅持大美育人觀念,注重學科融合,提倡“項目式”美育教學;堅持以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培育學生審美素養(yǎng),發(fā)掘學生美育潛能,引導學生個性化表達,確保美育讓每個孩子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