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中 著
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 2024年4月
定價: 188.00元
《中國大港》用70余萬字的鴻篇巨制,在全球航運格局中審視中國大港建設的世紀成就,將港口崛起熔鑄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以全球化視野挺進歷史深處,在史詩性結構中,塑造了勇于承擔歷史使命的人物群像,傳達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向度,繪制了一幅中國大港崛起的史詩性恢宏畫卷,全景式再現(xiàn)寧波舟山港邁向世界一流大港、撬動全球航運風云的歷史進程。
《中國大港》傳達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向度。《中國大港》弘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時代精神,寧州海山港建設者緊緊抓住民族復興的國家戰(zhàn)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機遇,開拓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不畏艱難,自強不息,他們想干大事、敢干大事,也干成大事,完成連島工程,實現(xiàn)寧州海山港一體化的歷史責任,撬動全球航運進入新天地?!吨袊蟾邸诽岢覈惑w的價值觀,大港建設者深知有國才有港,有港才有家,民族復興才是海港崛起、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根本保障,他們自覺把個體生命價值融入大港崛起的時代洪流,把人生觀、愛情觀、家庭觀建立在民族復興、國家發(fā)展的堅實基礎上,體現(xiàn)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吨袊蟾邸犯嬖V人們,西方財團憑借科技優(yōu)勢和資本優(yōu)勢,逼迫中國無原則退讓的時代一去不返,只有相互尊重,公正平等,堅守道義,才能合作共贏?!吨袊蟾邸焚濏灩饷骼诼涞娜烁?,營構淳樸坦誠的人際關系,梁云霄、姚子期、寧霞坦誠無私、相互尊重、相互扶持;姚四海和寧五洲“爭斗”多年,光明磊落,不帶一點個人“私怨”;姚江河和寧海樓在相互競爭中有相互扶持,在相互扶持中又相互競爭,處理工作、家務、兒女婚姻都光明磊落。這就是《中國大港》揭示的大港建設者的精神“密碼”,充滿積極的人性力量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也回應著新時代主旋律。
《中國大港》構筑了歷史與現(xiàn)實交織、中國與世界互通、國家宏觀戰(zhàn)略與島民日常生活輝映的史詩性結構。作者將“中國大港”的崛起放置于全球航運發(fā)展整體格局,大港建設者充分學習鹿特丹港、新加坡港等國際港口建設、管理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經驗,積極引入斯蘭特公司、斯蒂芬公司等國際航運管理集團和金融資本,接通中國大港崛起與世界航運發(fā)展,為大港建設輸入外來“活水”。《中國大港》挺進歷史縱深,將寧州海山港建設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國夢的歷史責任,姚江河、徐正生在海山港項目國際招標過程中,牢記中國近代歷史慘痛教訓,嚴守國門,堅持民族主體性。《中國大港》融國家戰(zhàn)略、政府管理、金融資本、港口建設、國際航運、海洋貿易、港口交通、產業(yè)配套、海洋教育、人才培養(yǎng)、海島居民生活等豐富內容于一體,宏觀把握與微觀書寫相結合,國家宏觀戰(zhàn)略與島民日常生活相輝映,在廣闊、復雜、多變的地理空間和文化空間上,展開氣勢磅礴而又細節(jié)豐富的史詩敘事,全景式描畫中國大港崛起的歷史進程,敘述中國人民被海逼到絕境的“向海而生”,到開啟“縱橫四海、踏浪而來”“馭四?!钡拿\轉折,生動展示中國人民“馴服”洶涌桀驁的大海,使之成為“人化的自然”,實現(xiàn)人與自然更高層次的和諧對話,達到自然規(guī)律性和人的目的性的完美融合,張揚新時代中國人民的主體精神。
《中國大港》圍繞寧州港寧家和海山港姚家兩個家族三代人投身中國大港建設的故事,塑造了一群勇于承擔歷史使命的人物形象。姚四海、寧五洲是老一代碼頭工人代表,他們熱愛國家,熱愛海港,忠于職守,技術精湛,為海港建設培養(yǎng)了一批中堅力量。姚江河、寧海樓是中生代港口建設領導者,他們自覺肩負時代使命,性格堅毅,責任心強,愛憎分明,胸襟博大,性情爽朗。羅子坤教授是中國大港建設的先驅者,他始終以國家需求作為科學研究的目標,睿哲豁達,關鍵時候敢于起用新人,體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學者風范。梁云霄、姚子期、徐正生等是新時代中國大港建設的開拓者,閃爍著理想情懷與務實精神的光亮。梁云霄質樸頑強,性格堅毅,困境中不改其志,待人誠懇,勇于承擔,敢于亮劍,他從一個困難孩子成長為中國大港開拓者的歷程,是新時代中國大港建設者成長的縮影。寧霞是新時代碼頭工人的集中代表,她樂觀善良、忍辱負重、堅韌不屈、技術精湛,是一個堅強美麗的女性形象。周曉乙、寧嘉南、李子木等,性格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也走過彎路,但他們都以不同方式,參與了中國大港建設。賈山私欲膨脹,無視規(guī)則,慣于“打擦邊球”,善于在港口“混生活”,起起落落籌建民營企業(yè),也不失為大港建設中民營資本奮斗的形象。這些人物形象,帶著鮮明的時代印記,性格分明而飽滿,他們共同組成中國大港崛起“面面觀”,既承載時代歷史內蘊,也具有鮮明的個體辨識度,達到了人物形象塑造的一定高度。
《中國大港》在大格局、大場面與具體場景、細節(jié)相互轉換,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相互轉換,中國和世界相互轉換,人物工作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相互轉換中,提煉飽含情感力量、穿透人物命運、帶著時代精神向度的敘述語言,根據(jù)不同場景、不同人物,敘事語言時而恢宏大氣,時而激揚慷慨,時而和風細雨,時而呢喃軟語,表現(xiàn)了作者駕馭文學語言的功力。在人物語言的“設計”層面,《中國大港》獨具匠心,有一些人物語言,帶著深厚“臺詞”功夫,沒有深切體驗性,沒有經過嚴格錘煉,很難“造”出來。比如梁海生常給梁云霄說“漢子死在浪尖上,懦夫死在板板上”,結實有力,霸氣十足,典型表達了漁民氣質。比如梁云霄脫口而出“對于海山群島的人們來說,莫說架起一座橋,就是從陸地拋來一根繩子,也是我們千年的期盼”,既有高度概括力,又飽含情感力量,深沉幽怨和熱切期盼交織,義無反顧,斬釘截鐵,一舉把梁云霄的鮮明性格推到讀者面前。再如梁云霄演講時說“海山人總是講向海而生,那是因為他們身處絕境,后無生路……海山人渴望身后有一個支點,有了這個支點,它真的可以撬動全球航運”,一個后生小子,已經把海山與世界航運連接起來,既有擔當,也有夢想,包含著個人生存體驗,又憧憬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這些飽含深情、鏗鏘有力、功力深厚的“臺詞”,為塑造梁云霄的形象,展示新時代中國大港建設的決心和意志,無疑增添了砝碼。
《中國大港》既是寧州海山港崛起的歷史畫卷,也揭示了新時代中華兒女奮斗不息的精神“密碼”。
(本文作者為寧波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寧波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