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群平日里如夜空中散落的星子般各自忙碌的人,這是一場蓄謀已久卻行色簡單的旅行。這些別扭的人聚在一起,偏要如星星之火般在春和景明的繁華錦秀中點燃一方清冷孤傲。
六個人一臺車,江山依稀能如畫,月色未必能傾城,咔咔的車技游刃有余一點兒都不卡,老司機還在為賦新詩強說愁當然不會真的老,倒是美洋洋和好心情是名副其實的很美好。走吧,出發(fā),去擁抱自由的風,去找尋他鄉(xiāng)的自己,去陌生的地方觸摸讓人安暖的熟悉......
安排好住處,太陽已西斜,我們打車去不遠處的大同古城,想著夕陽余暉中的古城該別有一種況味。果然,遠遠的就見黛青色的城在湛藍的天空下泛著蒼茫悠遠的光,更顯巍峨壯觀,城墻下,護城河邊的草木綻放著新綠,仿佛正在闡釋“年年歲歲花相似”......
經過護城河時,陽光剛好斜斜地鋪滿了河面,水色天光,如夢如幻。河水平靜無波,一如我們的沉默不語。憑欄遠眺是一種“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遠闊以及“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惆悵。
沿著南城墻一路向西,一邊徜徉在古與仿古的建筑中,一邊想象著朱元璋怎樣任命徐達鎮(zhèn)守大同,徐達怎樣在漢魏唐遼元舊城的基礎上增修城墻,而漢魏唐遼元時的古城與古墻又是什么模樣?
撫觸著文廟前的斑駁木柱,坐在高高的青石臺階上凝神斂目,在青磚白墻卷棚頂屋檐帶小獸的房前打卡,不明就里時問路邊的輔警亦或只是志愿者,聽年輕人標準的普通話和年長者濃重的地方口音......所有的一切讓人莫名的安穩(wěn)與柔軟。
天逐漸暗下來,城墻內外的燈展已經點亮,我們想看每逢整點時的演出,又想探店特色美食,最后決定把“逛吃逛吃”的順序調整一下,以便能夠吃得更飽逛得更好......
鼓樓附近滿是各種各樣的特色小吃,也有大一些的連鎖店,我們結合當?shù)厝送扑]和網絡好評確定了一家“紫泥369粗糧季”,誰知等餐排隊居然到了一百三十桌之后。進店逛了一圈,發(fā)現(xiàn)店里的空間被科學高效的利用著,而菜品卻不是很多。服務員說,每天都會有人凌晨就過來取號排隊,要不要這么夸張?
我們到旁邊一家刀削面館,樓上剛好有一桌客人離開替出位置,接待我們的人我們稱呼他老板,他自己說只是臨時來幫忙,笑容可掬的臉上和腦門兒上滿是汗。問及為何旁邊的紫泥369這么火爆,他笑笑說,我們本地人很少去那里的,此外不再多言,我們也不追問,畢竟大同精釀真的很好喝,面也很好吃,佐餐的小菜兒更是妙不可言......
路旁的彩燈也亮了起來,與城門和城墻上的燈與燈展呼應著,美輪美奐。進入城門,經過甕城、月城、關城,抬頭仰望,好一座恢宏壯麗的城池呀。
演出馬上開始,演員們從另外的演出場地趕來,大都是些年輕的孩子,男孩子穿了毛皮上衣,女孩子帶了雉雞翎,這裝扮是北魏的鮮卑還是遼的契丹?他們演的一絲不茍,我們看的也是一絲不茍,仿佛彼此都回到了金戈鐵馬鼓角爭鳴的從前......
走在城墻上,近處的燈展很多樣,漸遠的望樓與角樓很輝煌。小舞臺上演了一幕花木蘭。溫度有些低,加了件厚衣裳。夜空像是梵高的夜空,藍的深邃而神秘,不對,更像是李白的夜空吧,手可摘星辰的那種......
選自“月色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