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米老排輕基質容器苗木開展調(diào)查,以主成分分析法獲得最大特征向量值,采用標準差法對輕基質容器苗木進行分級,確定評價1年生米老排輕基質容器苗木質量的關鍵指標是苗高和地徑,其中I級苗:苗高>105 cm,地徑>0.7 cm;Ⅱ級苗: 苗高65~105 cm,地徑 0.4~0.7 cm。
關鍵詞 米老排;輕基質容器苗;質量評價;分級
中圖分類號 S792.9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17-012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7.027
Research on Quality Evaluation and Grading Standards for Seedling in the Mytilaria laosensis Light Substrate Container
LU Qiu-ming
(Forestry Bureau, Xinluo District, Longyan, Fujian 364000)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Mytilaria laosensis light matrix container seedlings, the maximum eigenvector value was obtain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key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quality of the seedlings are height and ground diameter, including grade I seedlings: seedling height> 105 cm, ground diameter> 0.7 cm;grade Ⅱ seedling: 65 - 105 cm, ground diameter 0.4 - 0.7 cm.
Key words Mytilaria laosensis;Light matrix container seedling;Quality evaluation;Classification
作者簡介 盧秋明(1967—),男,福建龍巖人,工程師,從事種苗培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0-23;修回日期 2024-01-23
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 屬金縷梅科殼菜果屬常綠闊葉樹,原產(chǎn)廣西、廣東等地,20世紀80年代在全國各地推廣造林,是優(yōu)良的用材、生態(tài)保護和觀賞速生喬木,具有極高的開發(fā)利用價值。近40年來,我國針對米老排在生物生態(tài)學特性、育苗、造林、森林經(jīng)理、引種、種質資源、良種選育、病蟲害防控、改良土壤、涵養(yǎng)水源、防火性能、碳匯、木材材性及利用等方面的取得較多成果[1],已被列入南方林區(qū)主要珍貴造林樹種之一。21世紀福建加大了米老排研究和推廣力度,率先在上杭白砂國有林場建立了米老排母樹林和種子園,并將米老排裸根苗標準列入福建省主要造林苗木質量標準進行監(jiān)測。而苗木是林業(yè)生產(chǎn)上重要的生產(chǎn)資料和物質基礎,高質量的良種苗木是實現(xiàn)林業(yè)健康、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重要保障[2]。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異常天氣時有發(fā)生,容器苗培育已列入闊葉樹培育常規(guī)工作,而福建省主要苗木質量標準僅有裸根苗,缺少容器苗相關的質量指標。筆者通過調(diào)查,擬對該問題進行探討。該研究結果可為米老排育苗生產(chǎn)和制定地方標準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qū)東肖鎮(zhèn)的農(nóng)田,地處25°05′40″N,116°59′42″E,育苗輕基質容器袋由福建南平森科種苗有限公司生產(chǎn),采用灌裝大腸方式壓縮后切割形成,其容器袋規(guī)格為5.5 cm×9.0 cm,容器底部為開放式。米老排種子采集于福建上杭白砂國有林場母樹林[3-4]。2021年12月20日用沙床進行種子催芽,2022年3月10日種子開始露白,將露白種子點播容器袋,容器袋放在25 cm×50 cm容器盤,每盤50個。所有苗盤均排在苗床上,苗床高出地面約20 cm,苗床鋪上防草布,達到防止地表草生長和阻隔苗木主根穿透防草布,促進主根和側根環(huán)狀生長成根團。苗床上搭蓋60%遮陰網(wǎng)。米老排苗木因葉大速生,在高溫天氣,蒸騰量大,因此每天16:00—17:00采用霧狀自動噴灌。分別在苗木生長到10 cm 和20 cm高時,用水溶液肥進行追肥。9、10月開始控水控肥,促進苗木木質化。
1.2 調(diào)查方法
12月對試驗地的苗木按對角線以完全隨機抽樣方法,布設面積為1 m2的樣方,調(diào)查樣方內(nèi)的地徑(D)和苗高(H)2個指標。共調(diào)查12個樣方,在每個樣方中隨機挖取 3 株完整植株作為信息株,測量其主根長(R)、側根數(shù)(G)、根幅(M)、頂芽飽滿木質化程度4個指標,并將其作為質量評價指標提取因子(表1)。
1.3 評價指標確定與分級
將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錄入電腦,采用黃少偉等[5]主編的 SAS 統(tǒng)計軟件 對米老排苗高、地徑、主根長、>5 cm 的側根數(shù)、生物量進行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確定苗木評價指標。苗木分級[6-7] : 根據(jù)主成分分析要求,求出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然后進行苗木分級。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確定苗木分級標準,分別統(tǒng)計苗高、地徑、主根長、側根數(shù),計算樣地的平均標準差。各性狀平均值即 Ⅱ 級苗代表值,平均值減 1 個標準差即 Ⅲ 級苗代表值,平均值加 1 個標準差即 Ⅰ 級苗分界值。平均值±0.5 個標準差是劃分 Ⅱ 級與Ⅰ、Ⅲ 級的界線。
2 結果與分析
2.1 苗木質量
由表2可知,米老排輕基質穴盤容器苗分化程度較大,各樣地苗高、地徑、主根長、>5 cm側根數(shù)、根幅平均值分別為86.69、0.58、16.61、13.86、18.28 cm,其變異系數(shù)分別為23.5%、27.9%、25.6%、23.0%、29.7%。其中,變異系數(shù)最大的是根幅,其次是地徑,第3是主根長。根幅是判斷容器苗是否形成完整根團的主要指標,根幅越大,表明根團形成越好,其最大為35 cm,最小為10 cm,苗高最大值為138 cm,最小值為50 cm,地徑最大值為1.05 cm,最小值為0.35 cm(表1)。表明由于容器盤中苗木密集,造成苗木分化較大,因此有必要對容器苗質量進行分析,從而判斷輕基質容器苗木培育質量評價依據(jù)。將米老排容器苗苗木樣本測量數(shù)據(jù)進行正態(tài)分析(表2) 可知,中位數(shù)與平均數(shù)接近,其偏度和峰度能控制在 ±1 之內(nèi),基本符合正態(tài)分布,說明這些樣本數(shù)據(jù)用于苗木質量評價是可靠的。
2.2 相關性分析
分析米老排輕基質容器苗各形態(tài)指標生長之間相關性,可判斷其苗木生長主要關鍵因素(表3)。結果表明,地徑與各性狀指標相關系數(shù)達極顯著和顯著水平,相關系數(shù)0.410 8~1.000 0,表明地徑能綜合反映苗高、主根長、>5 cm的Ⅰ級側根數(shù)和根幅等指標,苗木越粗壯,其質量越好。苗高與主根長、>5 cmⅠ側根數(shù)顯著相關。由于輕基質容器苗的營養(yǎng)袋大小是固定的,苗木生長需大量水分,苗木在圃地生長時,其主根易伸出容器袋,若無截根等處理,根幅較難形成,其苗高與根幅無顯著相關。而主根長與>5 cm Ⅰ級側根數(shù)和根幅分別達顯著和極顯著相關。各性狀的相關系數(shù)大小表明兩者緊密程度高低,分析可知,米老排輕基質容器苗木苗高、地徑等主要性狀指標的生長發(fā)育是相互平衡和制約的。
2.3 主成分分析
應用主成分分析法能精確判斷米老排輕基質穴盤容器苗苗木質量,由主成分分析可知,米老排輕基質穴盤容器苗各特征向量值表現(xiàn)為X2>X1>X3>X5>X4(表4),第1主分量分析累計貢獻率達96.87%,而X2特征向量值最大,說明可將苗高作為米老排輕基質穴盤容器苗苗木質量評價的主要指標;特征向量值次之為地徑。林曉紅[8]研究米老排容器苗質量評價的關鍵指標是高徑比,其次為苗高、地徑等。綜上,米老排輕基質容器苗的苗高、地徑可作為容器苗質量評價的主要指標。
2.4 標準差法計算輕基質苗木指標的分級
標準差法是用平均值±標準差法對苗木質量評價指標進行分級。統(tǒng)計可知,米老排輕基質苗木Ⅰ級苗:苗高>105 cm,地徑>0.7 cm,主根長>20 cm,>5 cm Ⅰ級側根數(shù)> 17 條,根幅>23 cm;Ⅲ級苗: 苗高 <65 cm,地徑 < 0.4 cm,主根長<12 cm,>5 cm Ⅰ級側根數(shù) < 10 條,根幅<12 cm;Ⅱ級苗: 苗高65~105 cm,地徑 0.4~0.7 cm,主根長 12~ 20 cm,>5 cm Ⅰ級側根數(shù)為 10~17 條,根幅12~23 cm。
3 結論與討論
該研究結果表明,苗高、地徑、高徑比和莖根比、頂芽和根系狀況等質量指數(shù)和形態(tài)指標與苗木生長狀況緊密相關。但從操作簡便考慮,國內(nèi)外對苗木質量的分級標準多集中在苗高、地徑等直觀的形態(tài)指標上,因此苗木質量評價常用苗高、地徑、根系生長狀況、苗重、高徑比和冠根比、有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6個形態(tài)指標[9]。
目前有標準差法、主成分分析法、聚類分析法、國家標準分級方法、綜合應用分析法5個常用的方法進行苗木分級[10]。陳孝等[11]以苗高和地徑為基準劃分了1年生楨楠容器苗的分級標準。張文元[12]釆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苗木的部分形態(tài)指標,發(fā)現(xiàn)苗高和地徑基本反映出苗木整體質量的優(yōu)劣,并以這2項指標進行了福建柏容器苗質量等級的劃分。而苗高和地徑是質量評價中常見的性狀,但地上形態(tài)并不是質量評價的準確指標,根系形態(tài)指標可以更加準確地反映出苗期潛力[13]。在驗證苗木質量分級的應用效果時,根系指標不可或缺[14],因此可以在苗高、地徑滿足要求時,優(yōu)先選擇根系發(fā)達的苗木,而根系發(fā)達的容器苗基本體現(xiàn)為形成完整的根團。
林曉紅[8]研究表明,米老排容器苗植株鮮重指標的特征向量值最大,能體現(xiàn)苗木質量水平,其次是地徑、苗高、莖根比,因此,植物鮮重、地徑、苗高3個因子可作為米老排苗木質量評價的主要指標。通過米老排輕基質容器苗木調(diào)查分析,以主分量分析確定苗木分級質量,通過標準差法劃分出米老排輕基質容器苗木Ⅰ級苗: 苗高>105 cm,地徑>0.7 cm,主根長>20 cm,>5 cm Ⅰ級側根數(shù)> 17 條,根幅>23 cm;Ⅱ 級苗: 苗高65~105 cm,地徑 0.4~0.7 cm,主根長 12~ 20 cm,>5 cm Ⅰ級側根數(shù)為 10~17 條,根幅12~23 cm。
在容器苗木質量檢測中,植物的鮮重在野外田間生產(chǎn)實施上難以現(xiàn)場檢測判斷,而檢測>5 cm Ⅰ級側根數(shù)和主根長均需將容器打散形成裸根苗,難以體現(xiàn)容器苗造林的優(yōu)勢性。而相關分析表明,地徑能綜合反映苗高、主根長、>5 cm側根數(shù)和根幅等指標,苗木越粗壯,其質量最好。林曉紅[8]分析表明,凡是高徑比達到合理的,其主根長和側根生長均達到要求。同時,輕基質容器苗培均采用無紡布容器培育,其成苗均能形成完整的根團,且在種植時無需將容器脫落,直接與苗木根系一起埋在土里,因此米老排輕基質容器苗標準判定應以苗高、地徑為準,且目測有完整的根團為輔。目前福建省地方標準僅有裸根苗判定標準,缺少容器苗判定指標。因此,該標準是福建省地方標準米老排輕基質容器育苗標準的有力補充。
參考文獻
[1]
龐正轟,陳宗福,陳曉龍,等.我國米老排研究進展[J].廣西林業(yè)科學,2022,51(4):573-582.
[2] 韓嵩,劉俊昌,胡明形.國外苗木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現(xiàn)狀及對我國的啟示[J].林業(yè)經(jīng)濟問題,2006,26(2):158-161.
[3] 洪永輝,林能慶,廖柏林,等.米老排優(yōu)樹選擇技術研究[J].林業(yè)勘察設計,2015(1):1-4.
[4] 洪永輝,林能慶,黃欽忠,等.米老排優(yōu)樹材性兼優(yōu)選擇及改建型母樹林去劣疏伐技術研究[J].林業(yè)勘察設計,2016,36(1):24-28.
[5] 黃少偉,謝維輝.實用 SAS 編程與林業(yè)試驗數(shù)據(jù)分析[M].廣州: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36-44.
[6] 林能慶,洪永輝,黃欽忠,等.米老排苗木性狀質量評價及主分量分析[J].林業(yè)勘察設計,2016,36(3):29-32.
[7] 洪永輝,黃欽忠,林能慶,等.米老排苗木質量分級標準的研究[J].林業(yè)勘察設計,2016,36(4):12-16.
[8] 林曉紅.米老排容器苗質量性狀評價及主分量分析[J].林業(yè)勘察設計,2020,40(4):24-26,30.
[9] 扈延伍.苗木出圃的質量指標探討[J].現(xiàn)代園藝,2018(8):217.
[10] 封丹,張厚江,季夢婷.苗木質量分級方法研究綜述[J].林業(yè)機械與木工設備,2016,44(4):10-15,20.
[11] 陳孝,紀程靈,周正清,等.1年生楨楠容器苗質量分級研究[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4,30(16):30-34.
[12] 張文元.福建柏容器苗質量分級標準分析[J].防護林科技,2020(6):17-18,72.
[13] DAVIS A S,JACOBS D F.Quantifying root system quality of nursery seedlings and relationship to outplanting performance[J].New forests,2005,30(2/3):295-311.
[14] 王印肖,田冬.苗木質量分級與檢測方法[J].河北林業(yè)科技,2005(4):61-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