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shù)情況下,演講者都是一個人上臺。
但是,偶爾也會出現(xiàn)多人同臺的演講。例如某項團體比賽獲獎后,所有隊員都上臺發(fā)言,更容易讓觀眾感受到團隊的凝聚力;又如在訪談式的演講中,主持人通過對每個人的采訪,可以傳遞出更多角度的信息和觀點等。
除此之外,集體朗誦、多人主持辯論賽等,都可以視作一次多人同臺的演講。
要做好這樣的演講,有一些特別事項需要額外注意:
勤于排練
大家一起登臺演講,“你一句、我一句”這樣亂糟糟的可不行,要注重統(tǒng)一性與協(xié)調性。
所以,為了讓團隊的表現(xiàn)更加亮眼,一定要多多進行排練,提升成員之間的配合度。
統(tǒng)一排練時,要掌握好排練節(jié)奏,合理分配演講內容,不能盲目地堆積排練次數(shù)與時間。
通常建議每天集中排練一兩次即可,排練時主要關注不同內容間的銜接與配合,然后總結排練中出現(xiàn)的問題:如果是配合的問題,最好能及時解決;如果是成員個人的問題,可以回家后自行多加練習。
排練中,演講者之間一定要互相幫助、互相提醒,要知道隊友才是彼此最好的教練。
在團隊演講中,個人特色沒那么重要。
所以每位演講者都要抑制一些個性化的特點:平時嗓門大的,要壓低一些聲音;平時說話溫柔的,要讓語氣更堅定一點;平時語速快的,要記得放慢節(jié)奏……
外觀統(tǒng)一
團隊的統(tǒng)一性不僅僅表現(xiàn)在演講內容上,還體現(xiàn)在形象上。
尤其是著裝方面,如果大家各穿各的上臺,難免顯得散亂;如果能統(tǒng)一著裝,才更像一個“團隊”。
最方便的著裝自然就是大家一起穿校服!
在團隊演講中,一些特殊的道具或飾品能夠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在一場以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的團體演講比賽中,某班從“脈絡與精髓”“意義與價值”“傳承與創(chuàng)新”“責任與擔當”“交流與發(fā)展”這五個方面準備了一場團隊演講。
為了讓評委們眼前一亮,五位同學準備了相同的白折扇,并用毛筆在折扇上寫上每個人相應的演講主題。當自己開始演說,便打開折扇,放在胸前向觀眾們展示。
這樣的設計既有創(chuàng)意,又能使整場演講看起來繁而不亂。
外觀的協(xié)調也體現(xiàn)在動作上,演講時需要留意每個人的走位與動作:什么時候向前一步,什么時候誰走到中間,什么時候一起揮手致意……這些都需要提前設計并反復練習。
互幫互助
相比于個人演講,團隊演講更容易出現(xiàn)“小狀況”和“小失誤”。
搶詞、忘詞、口誤、臺詞重復、笑場、轉場冷場……這些問題就連最專業(yè)的“央視主持人天團”都無法避免,又何況是我們呢?
這種時候,只能依靠團隊的力量去補救了。
首先,無論出現(xiàn)何種失誤,臺上的每個人都應保持微笑和自信,避免流露出驚訝、困惑或責備的神情,以防緊張情緒的加劇和蔓延。
通常情況下,舞臺和觀眾席之間距離較遠,而臺上隊員之間則相對較近。當隊友忘詞、忘動作時,完全可以輕聲提醒。
如果是在演說詞上出現(xiàn)疏漏或錯誤,接下來的隊友可以“將錯就錯”,自然地接過話題,然后再通過補充說明、重新解釋等方式進行即時補救。
如果觀眾對前一位隊友的失誤有所反應(如哄笑、議論等),后續(xù)的隊友可以通過鼓勵、逗趣、自嘲等方式化解,重新贏得觀眾的注意力和信任。
既然失誤難以避免,那就坦然面對。每個人都要格外留心,及時在演講臺上為隊友提醒或救場。
分合有致
那么多人同時上臺演講,為了獲得更好的舞臺效果,需要處處體現(xiàn)出整體性,但也不能讓每位成員彼此復制,毫無特點。
在演講團隊中既要有“合”的元素,也要有意識地保留一些“分”的元素。
“分”的元素一般體現(xiàn)在演講內容中,大家可以按職責、角色的不同,分別負責敘述或總結。
例如某個科技興趣小組設計的機器人在比賽中獲獎了,小組長、小編程師、小工程師、小設計師一起上臺發(fā)表獲勝感言,每個人針對自己負責的部分發(fā)表感想。通過幾個不同角色的視角,聽眾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獲獎背后的細節(jié),也會更容易產生共鳴和認同感。
這樣的演講既展現(xiàn)出個人價值,又樹立了團結合作的榜樣,可以激勵更多同學積極參與到科技活動中來。
要時刻記住,團隊中的我們不是可有可無的“播放器”,每個人都是“演員”和“講師”。多人同臺演講絕對不能滿足于1+1=2 的結果,要有信心達到1+1 > 2 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