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自古以來人類就與植物保持著密切關系。與此同時,人們也逐漸對植物產生了復雜的感情,如喜愛、恐懼、敬畏和崇拜。中韓兩國同處于東方文化圈,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因此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多相似的俗語。但由于兩國固有的文化特性,俗語也存在很多差異。在現代文明迅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對俗語進行研究,有利于鞏固與加深民眾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是十分有意義的?;诖?,本文將從“植物狀態(tài)有關的俗語”和“與植物相關的行為有關的俗語”這兩方面入手,對相關的中韓植物俗語進行對比研究和說明。
1 研究中韓俗語的目的
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俗語能夠清晰地反映出某一國家、地區(qū)或文化背景的人們喜歡什么、厭惡什么或者試圖規(guī)避什么。雖然中韓兩國都有一些關于樹木、花卉等植物的俗語,但它們背后所蘊含的意義和側重的方面并不都是相同的。因此,有必要對中韓兩國的俗語進行對比研究,找出它們是什么、有什么共同之處以及不同之處。更好地掌握這些俗語,有利于兩國之間的跨文化交流,深入了解兩國的文化心理和價值觀念。
2 植物狀態(tài)有關的俗語
2.1 樹
樹經常被視為神靈一樣的存在,被人們信奉著,寄托一些情感,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樹的形態(tài)多樣、復雜,總帶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神秘感覺。歌德說:“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比藗兂绨輼淠就⒌纳?,認為這種生命力是神靈所賜,這種樹崇拜至今仍體現在許多民族的語言文化中。崇拜樹木的現象隨處可見,具有普遍性。
2.1.1 有關樹的狀態(tài)的韓國俗語
一、當一棵古木倒下時,會造成疤痕。(??? ???? ??? ???.)
二、如果一棵古木無緣無故倒下,村莊就會被毀掉。(????? ?? ?? ???? ??? ???.)
三、當竹子干涸死亡時,戰(zhàn)爭就爆發(fā)了。(????? ?? ?? ??? ??? ????.)
四、如果竹根延伸到地下,房子就會被毀。( ??? ??? ??? ??? ??? ??? ???[1].)
一、二是與樹木(特指古木)有關的俗語。人們認為,如果對古木存在不敬畏之心,隨意砍伐富有意義的古木,就會發(fā)生不好的事情。出現這種俗語的原因是因為在古代農耕社會,古木往往意味著村莊的繁榮安定,人們在此地安居樂業(yè),因為時間久遠,才會出現古木。而隨意砍伐古木,意味著村莊可能遭受破壞。
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古木是帶著靈性的東西。莊子就特別喜歡用古木作寓言。不管是《逍遙游》中“無用之用”的大樹“樗”,還是《人間世》中“令人口爛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的“不材之木”,以及被匠人稱為“散木”而托夢于他的“櫟社樹”,都是古木。
三、四是關于竹子的俗語。在韓國農村地區(qū)廣泛流傳著“當竹子干涸死亡時,戰(zhàn)爭就爆發(fā)了”的說法。其實竹子枯死只是冬季晝夜溫差過大和寒冷的氣候導致的正?,F象。而人們認為常綠長青是一種吉兆,而綠葉變黃、枯萎、凋零則是不祥的。韓國將竹子干涸死亡和戰(zhàn)爭聯系了起來,但是兩者本質上是沒有聯系的。四是說如果竹根根系過于發(fā)達,影響到房屋地基,房子就會被毀。其實是因為竹子向下扎根、不斷延伸的話,就會威脅到房屋的地基,房子的結構可能會出現問題,因此會出事[2]。
2.1.2 有關樹的狀態(tài)的中國俗語
門前枯樹,如有大墓。
中國關于樹木的俗語是“門前枯樹,如有大墓?!敝袊俗怨乓詠砭蛯淠镜拿\與房子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如果樹木長得不好或者突然枯萎,就會認為這里風水不好,要發(fā)生大事。尤其是古木,樹大根深、盤根錯節(jié),與風水更是息息相關。所以中國人通常會特別注意保護門前的古木,希望不要冒犯神靈。
2.2 花
除了樹以外,花是在我們周圍隨處可見的植物。花顏色鮮艷、形狀可愛,讓人賞心悅目,能讓人感到幸福。但不合時宜、不應季節(jié)開放的鮮花會讓人感到焦慮,想起不祥之事。
2.2.1 有關花的狀態(tài)的韓國俗語
一、如果冬天花開,國家就會毀了。(??? ?? ?? ??? ???.)
二、當地瓜花綻放時,就會發(fā)生天災。(??? ?? ?? ??? ????.[3])
一是與開花季節(jié)有關的俗語。大部分的花在春天和夏天開花,冬天開花的花不常見,如果花在反常的季節(jié)開放,會給人一種不安感?!都t樓夢》第九十四回,西府海棠本應在三月開花,怡紅院的海棠突然在十一月盛開,眾人議論紛紛,總體分為兩派,以賈母為首的一派認為此乃吉兆,以賈赦為首的一派認為是花妖作怪。 從后文的安排來看,海棠的反常開花真如花妖作怪,先是寶玉失玉,元妃薨逝,接著賈府遭查抄,“忽喇喇大廈傾”。韓國人也認為冬天開花違背自然規(guī)律,會給國家?guī)頌碾y,使國家滅亡。二是平時很難看到的與地瓜花相關的俗語。地瓜花經常在陽光充足、氣溫高的環(huán)境下開放,但由于韓國日照量少、氣候多雨,地瓜花少見。地瓜花的盛開也就意味著異常氣候的出現,自然不吉利,因此產生了這種俗語。
2.2.2 關于花的狀態(tài)的中國俗語
果木冬花兆荒年。
竹子開花,人要搬家。
第一句俗語與上文提到的韓國俗語相似。人們通常認為果樹在春天開花,而果樹在冬天開花意味著荒年的到來。第二句俗語是與竹子花相關的禁忌語。由于竹子的生長方式,在百年內能看到它開花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特別是竹子開花后會枯死,因此中國人認為竹子開花往往會發(fā)生不幸的事情。
比較中韓兩國有關花的俗語,發(fā)現兩國都非常在意開花的時間點,通過花開的時間來判斷運勢。如果不是在春夏而是在冬天開花,人們會感到不安,會認為將發(fā)生不好的事情。
2.3 其他
除了樹木和花朵外,中韓兩國還有與其他植物相關的俗語。資料雖然有限,但也很有研究價值。
一、找到四葉草,好運就會到。(?????? ??? ??? ??.)
二、立春插好秧,就有好收成。(?? ? ?? ??? ???? ??? ??.)
三、 三年石榴同人高,自然會有富貴到。(????? ?? 3? ??? ???? ??? ????.)
一是和四葉草有關的俗語,意思是找到四葉草就會迎來幸運。二是告訴我們,若是在立春時節(jié)插秧就會獲得大豐收。農作物的栽培講究季節(jié)性。在適當的時期播種,有助于農作物的生長,最終獲得大豐收。三表達的意思是,若是能將石榴在三年時間內養(yǎng)得和自己一樣高,就會獲得成功。因為石榴里果實多,象征富貴。
3 與植物相關的行為有關的俗語
3.1 樹
樹木是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植物。樹木對人類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從很久以前開始,人類就通過砍伐樹木燒火取暖、修建房屋,得到發(fā)展。樹木作為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生命體,種樹的位置也需要多加考慮,要根據樹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隨意種植。
3.1.1" 與砍柴或種樹行為相關的韓國俗語
一、伐木太多,壽命縮短。(??? ?? ?? ??? ????.)
二、砍樹的人,容易早逝。(?. ? ??? ?? ??? ? ???.)
三、砍樹若太多,山神會生氣。(??? ?? ?? ???? ???.)
四、用柳樹制作的拐杖是有害的。(????? ???? ??? ???.)
一至三都是與禁止砍伐樹木有關的俗語。在過去,因為生活需要,砍伐樹木是普遍現象,但沒有任何需要而毫無理由地砍伐樹木的行為被視為禁忌,人們通過這樣的俗語盡可能地保護了樹木。四是說柳樹不適合做拐杖。因為柳樹又弱又不結實,所以有人警告說,用柳樹做拐杖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也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柳樹也像槐樹、桑樹一樣容易引起鬼神附體,所以人們不用柳樹做拐杖,是為了不招惹鬼怪。
3.1.2 與砍伐樹木行為相關的中國俗語
禁忌砍伐古樹。
禁忌足踐和攀折。(瑤族)
樹不能在立冬之前砍或截枝,不然傷人或死人。
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
第一句是有關砍樹的俗語。這與人們的信仰有關,樹被認為是神可以附身的地方,因此不能砍伐樹木,尤其是古樹。第二句是瑤族有關植物的俗語?,幾逭J為樹木里有神靈,所以不得踐踏和攀折樹木。第三句是說砍樹要預先確定好時間,要在冬天樹木停止生長的時候砍伐。最后一句是河南地區(qū)的俗語?!吧洹钡摹吧!弊趾汀八馈卑l(fā)音一樣,所以人們通常不會在家門口種桑樹。而后院不栽種柳樹,是因為人們覺得柳樹也像槐樹、桑樹一樣容易引起鬼神附體,在后院栽種柳樹不吉利[4]。
中韓兩國都認為,如果人隨意砍伐樹木,不僅會改變家人的運勢,還會改變自己的生死。以上俗語是想告訴人們樹木是生命體,因此人們不要毫無理由地隨意砍伐樹木。兩國對樹木品種的講究可能會有細微的差異,但都為了追求健康長壽和繁榮。
3.2 花
花除了能在視覺上給人帶來愉悅之外,還能夠食用和藥用。植物開花后會結果,人們對其賦予了很多象征意義。
3.2.1 與花有關的人的行為的韓國俗語
一、如果你用手指指著花蕾,它就不會開花。(????? ???? ?? ?? ?? ???.)
二、將鮮花放在火中是有害的。(?? ??? ??? ???.)
一是說如果有人對花指指點點,經常觸摸的話,它們就不會開花結果了,有點像中國成語“拔苗助長”。二的直譯是不能把花放進火里,引申義是讓人們珍惜那些珍貴的東西。
3.2.2 對與花有關的人的行為的中國俗語
切莫把“打碗花”帶進家中。
切莫用手指瓜果花蕊。
切莫把“打碗花”帶進家中,因為打碗花的形態(tài)看起來像一個碗破碎后的樣子,所以如果拿著這朵花回家,也會使得家里的碗破損,這是不好的征兆。第二句在韓國也有類似的“不要指責流蘇”(??? ????? ??? ? ??)[5]。
4 結語
中韓兩國自古以來就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存在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在俗語方面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相似性,只是側重強調的方面不同,從本文的分析也可見一斑。俗語是一個民族語言的重要內容,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和特殊的文化載體,反映了中韓民族各自獨特的文化習俗和傳統觀念,非常具有研究價值。
引用
[1] ???.????言語禁忌? ?? ??[D].????? ??????,2008.
[2] ???,??.韓國人? 禁忌語? 禁忌談[J].???,2013,18.
[3] 安慶姬.韓中禁忌語比較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7.
[4] 范慶華.禁忌語淺論[J].東疆學刊,1999(1):90-92.
[5] 李炅秦.中韓禁忌語比較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
作者簡介:馬文奇(1998—),女,滿族,吉林圖們人,碩士研究生,就職于吉林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