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出生于明末紹興的仕宦之家,早年博覽群書,風流任性,自稱“紈绔子弟”??墒菑堘纺杲迨畷r,遭遇國破家亡,又不愿向新朝廷稱臣,只得避世隱居。人生大起大落,如幻夢一場。張岱回顧半生往事,再現(xiàn)晚明世俗風貌,寫下了《陶庵夢憶》。
【經典拾遺】
張岱被譽為“小品圣手”,《陶庵夢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書中所載多瑣屑之事,有熱鬧繁華的世俗風貌,如《金山夜戲》;有生活雅趣,如《乳酪》《方物》;等等。書中人物眾多,文藝界名流、畫師、琴師、工匠、花匠、藝妓、優(yōu)伶、說書先生、雜技演員等,可謂紛雜多樣。其事碎,其人雜,其篇散,但其神聚。在張岱的筆下,寫滿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對往事的眷戀、對故國的追思……
【精選精讀】
(一)一夫登場,高坐石上,不簫不拍,聲出如絲,裂石穿云,串度抑揚,一字一刻。聽者尋入針芥①,心血為枯,不敢擊節(jié),惟有點頭。然此時雁比而坐者,猶存百十人焉。使非蘇州,焉討識者!
(選自《虎丘中秋夜》)
(二)余呼小傒②攜戲具,盛張燈火大殿中,唱韓蘄王金山及長江大戰(zhàn)諸劇。鑼鼓喧闐,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 ③眼翳,翕然張口,呵欠與笑嚏俱至。徐定睛,視為何許人,以何事何時至,皆不敢問。劇完將曙解纜過江。山僧至山腳,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選自《金山夜戲》)
注釋:①針芥:細微之處。②傒(xī):奴仆。③ (sh?。喊慈唷?/p>
【素養(yǎng)提升】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然此時雁比而坐者/溪深而魚肥(《醉翁亭記》)
B.使非蘇州/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C.焉討識者/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D.目送久之/肉食者謀之(《曹劌論戰(zhàn)》)
2. 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聽者尋入針芥,心血為枯,不敢擊節(jié),惟有點頭。
(2)徐定睛,視為何許人,以何事何時至,皆不敢問。
3.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
劇 完 將 曙 解 纜 過 江
4.兩篇短文都描寫了表演的場面,請比較分析異同。提示:可以從表演人物、表演內容、聽眾反應等角度分析。
【參考譯文】
(一)一個男子此時登場,坐在高高的石頭上,沒有簫聲和節(jié)拍聲,他開始發(fā)出的聲音如游絲一般。忽然,聲音像石頭崩裂一樣,直透云霄,每吐一個字便如刻畫一般,抑揚頓挫。聽眾慢慢體會到聲音細微之處的美妙,心血似乎為之枯竭,不敢擊節(jié)喝彩,只好點頭致意。這個時候像大雁一樣列陣而坐的人,還有一百幾十個。如果不是蘇州,哪能有這么多的知音!
(二)我喊仆人把戲服道具拿過來,在大殿中大張旗鼓地點上燈火,演唱韓蘄王(韓世忠)金山及長江大戰(zhàn)等劇目。鑼鼓聲喧囂嘈雜,整個金山寺的人都起來觀看。有個老僧人用手背揉著眼睛,看得目瞪口呆,呵欠聲、歡笑聲、打噴嚏聲一齊響起。他們定睛慢慢望過來,想看看我們是哪里人,因何事于何時來到這里,可是都不敢發(fā)問。劇目唱完,天快要亮了,我們解開纜繩,渡江而去。金山寺的僧人們跑到山腳下,久久地目送我們,不知道我們是人是怪還是鬼。
【參考答案】
1. C 2. (1)聽眾慢慢體會到聲音細微之處的美妙,心血似乎為之枯竭,不敢擊節(jié)喝彩,只好點頭致意。(2)他們定睛慢慢望過來,想看看我們是哪里人,因何事于何時來到這里,可是都不敢發(fā)問。 3.劇完/將曙/解纜過江
4.表演人物:兩文都寫表演。短文(一)的表演人物是專業(yè)表演者,表演經過精心排練;短文(二)的表演者是“我”,突發(fā)興起表演。
表演內容:兩文都寫聲音。短文(一)寫演唱聲音的變化,精彩絕倫,令聽眾不敢作聲。短文(二)寫“我”表演經典劇目,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聽眾反應:兩文都寫了聽眾的反應。短文(一)寫聽眾不敢出聲,短文(二)寫聽眾目瞪口呆。
(作者單位:湖南省瀏陽市澄潭江山下中學 湖南省雅禮瀏陽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