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稱皇帝為“官家”并非宋朝的獨創(chuàng)。《晉書·石季龍載記上》里說:“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魏書·元祥傳》里說:“臨出,高(太妃)每拜送,舉觴祝言:‘愿官家千萬歲壽,歲歲一至妾母子舍也。’”到了宋朝,將皇帝稱為“官家”就開始多了,像《水滸傳》里梁山好漢稱宋徽宗叫趙官家。
那么,為何宋朝之前“官家”這個稱謂用得少呢?這也是有原因的?!肮偌摇庇卸鄬右馑?,除了指皇帝,還可指朝廷、官府、公家,或尊稱做官的人,甚至還用以尊稱公婆。這就有問題了,它不像皇帝自稱朕、他稱陛下是唯一的。
事實上,宋朝皇帝自稱“官家”源自宋太祖趙匡胤。唐末五代,皇帝走馬燈式更換,皇權衰弱。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在稱謂上,趙匡胤用了民間通行的“官家”,一方面表示他這個皇帝平易近人,一方面也是底氣不足。趙匡胤、趙光義兄弟為了長治久安,確立了宋朝重文抑武的國策,許多寒門子弟通過科舉進入官場,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官家”這個看似普通的稱謂也著實立了功勞。
但宋朝皇帝就安心用這個稱謂嗎?當然不是。據野史記載,宋太宗、宋真宗都曾向大臣質疑過“官家”這個稱呼,大臣回答也十分機智:“《萬機論》有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具三皇五帝之德,故曰官家?!碧С鋈饰宓邸版?zhèn)場”,皇帝自然喜不自勝,坦然接受“官家”這個稱呼了。
(摘自《文史博覽》 張?zhí)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