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過不好,是要留病根兒的。
三伏天里,防寒是頭等大事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比斐霈F(xiàn)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濕、悶熱的日子,也是老人、小孩最容易生病的時候?!叭臁钡摹胺笔侵浮胺啊?,即風、寒、暑、濕、燥、火“六邪”中的暑邪。
今年的三伏天比往年更長,整整有40天。初伏: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中伏: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末伏: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一共跨越了7、8月份,妥妥地閏了一個中伏。這種現(xiàn)象俗稱“雙中伏”或“倆中伏”。
本來今年的高溫就已經(jīng)夠熱、夠長了,還來個“雙中伏”,不難想象,這個夏天不好過,對很多老人、小孩或患有基礎(chǔ)病的人來說,稍不注意即會生病。
俗話說“進入小暑,上蒸下煮”,三伏天的暑邪非常強悍,很多病根兒都是在這段時間里落下的。
入伏后,高溫、高熱、高濕的 “桑拿天”頻繁出現(xiàn),熱浪襲人、酷暑難耐,各類健康問題接踵而來,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心衰,等等。三伏天里,身體的出汗量比平常多得多。出汗多意味著消耗大,這樣一來,很容易疲勞、消化功能減退。如果不懂得基本的防護知識,不注意飲食,極容易導致免疫力降低,引發(fā)更多疾病,小病變大病。
那么,如何做好三伏天的防護工作呢?
入伏后,我們會想當然地認為,防暑是頭等大事,但事實正好相反,三伏天里,時刻要防寒。因為伏天開始后,人體的陽氣達到一年中的頂峰,血管處于擴張狀態(tài),身體一旦著涼,寒邪就會趁虛而入。
伏天的很多病,都是由于進食寒涼而導致陽氣受損,或過于貪涼致外邪入侵。在伏天,我們常會做兩件容易導致寒氣入體的事情:一是受涼,如洗冷水澡、蹚涼水、吹空調(diào)等;二是愛吃冰涼食物,如冰淇淋、冰凍飲料和冰鎮(zhèn)水果等。這么做的后果有多嚴重?廖女士三十多歲,特別貪涼,每到夏季,她一天要吃四五根冰棍,飲料包括白開水都要加冰塊,從6月初到9月底,家里一直開著空調(diào)。上下班開車,也是全程開空調(diào)。這樣貪涼兩年后,廖女士被查出了硬皮病。
硬皮病是一種以皮膚硬化、內(nèi)臟廣泛纖維化為特征的慢性結(jié)締組織疾病,雖然病因目前尚不明確,但硬皮病患者最大忌諱就是受涼。如果長時間生活在低溫環(huán)境里,就會加速肢端皮膚硬化,胃腸道不適、關(guān)節(jié)疼痛的癥狀也會更明顯。廖女士去醫(yī)院檢查時,全身皮膚已變硬變黑,內(nèi)臟也出現(xiàn)了受損的癥狀,這是寒邪由表入里的嚴重后果。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中了“玄冥神掌”后,一犯病就凍得直哆嗦,因為他體內(nèi)都是寒邪。最后,張無忌靠“九陽神功”逼出了體內(nèi)寒氣。不過,這樣的事情只發(fā)生在小說里。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要靠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來防寒。
第一,避免冷風直吹。無論是開空調(diào)、吹電扇還是在窗邊納涼,我們都要避免長時間直吹。晚上睡覺時,門窗也別開小縫兒,以防虛邪賊風。
第二,護好咽喉和后心。這是人體最薄弱的兩個地方,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犯。護好這兩個部位,有助于幫助身體緩沖低溫的寒氣。
第三,多吃溫熱,少貪寒涼。三伏天要少吃冷飲,尤其是孩子要特別注意。小孩的陽氣正在成長中,過食冷飲,比成年人受到的損傷更大,易出現(xiàn)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復的扁桃體發(fā)炎、發(fā)燒和脾胃不和等問題。
好好吃飯才能辟邪祛病
那么在三伏天里,我們應該怎么吃呢?
首先,多吃三種肉。
第一種是羊肉。作為最常見的冬令補品,為什么推薦在三伏天吃呢?北京朝陽醫(yī)院的沈雁英教授認為,現(xiàn)在人們都貪涼,冷飲一杯接一杯地喝,空調(diào)一吹一整天。冷飲刺激胃腸,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亂;空調(diào)則會帶來全身肌肉和關(guān)節(jié)疼痛。
這個時候,適當吃點兒暖性的羊肉,有利于發(fā)散滯留在體內(nèi)的寒氣,疏通經(jīng)脈。如果整晚吹空調(diào),早上起來覺得頭疼,適當吃點兒羊肉也能有所緩解。
第二種是雞肉。三伏天需要補充恢復體力,雞肉這種高蛋白的食物要多吃。浙江省名中醫(yī)研究院副院長陳意介紹,每到夏天,人的體力消耗增大,會損失不少蛋白質(zhì)和氨基酸,雞肉中富含蛋白質(zhì),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幫助恢復體力。
第三種是豬蹄。三伏天出汗多,人體中各種維生素的損失也多,這個時候吃豬蹄,可以補充維生素。豬蹄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鈣、磷、鎂、鐵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多種有益成分,也有助于補充恢復體力。
其次,宜吃三種瓜。這里的“瓜”不是西瓜、哈密瓜等水果,而是苦瓜、絲瓜和冬瓜。
為什么要吃苦瓜?苦瓜的“苦”是營養(yǎng)的關(guān)鍵和精髓。中醫(yī)認為,苦瓜味苦,有清熱解暑、清心除煩、健脾開胃、益氣解乏、益腎利尿的作用。天氣太熱,很多人身上容易長痱子,這個時候,應該多吃點兒苦瓜。
絲瓜是三伏天的一道好菜。因為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zhì)、植物黏液、木糖膠等物質(zhì),全身都可入藥。絲瓜性寒,具有消暑利腸、祛風化痰、涼血解毒的功效,有助于三伏天里清熱瀉火。如果出現(xiàn)痰喘咳嗽、熱病煩渴等癥狀,不妨試試吃點兒絲瓜來緩解。
冬瓜也特別適合在夏天食用。它能清熱化痰、除煩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腫,而且含水量較大,能起到增進食欲的作用。由于冬瓜不含脂肪且含糖量低,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人群可以毫無壓力地食用。
最后,好好吃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鳖^伏吃餃子有科學依據(jù),因為伏天不能熱補或溫補,最好是平補,餃子含糖類、B族維生素,以及多種礦物質(zhì)等,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是平補的不二之選。
二(中)伏是三伏天中最熱的時候,用新小麥磨成面粉煮湯,吃后出一身汗,可以起到驅(qū)逐外邪的作用。除了熱湯面,過水面也是不錯的選擇。將面條煮熟,出鍋,用涼開水過幾遍后備用,佐料是用水稀釋過的麻醬、熱花椒油澆過的醬油、滴了香油的醋,以及黃瓜絲、菠菜和蒜泥。這樣一碗過水面,不僅能刺激食欲,還能敗心火。
三伏,人體消耗比較大。有些人會因為天氣太熱而食欲不振,或者運動量大而消瘦,這就需要及時補充營養(yǎng),恢復體力。傳統(tǒng)烙餅只有面的營養(yǎng),其他營養(yǎng)素嚴重不足,如果攤上幾個雞蛋,可以做到飲食多樣化,營養(yǎng)均衡。
《黃帝內(nèi)經(jīng)》說:“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濕、陰陽、喜怒、飲食、居處。”三伏天最容易落下病根兒,所以,我們要防暑,更要防寒;既要好好吃飯,還要吃得科學健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辟邪氣,祛病根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