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戰(zhàn)役后,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明確提出解決殘敵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綏遠方式”三個方式,都是在平津戰(zhàn)役中決策形成的
1948年11月2日,歷時50天的遼沈戰(zhàn)役宣告結束。一個新問題擺在了毛澤東面前:下一步,挪動哪個棋子?
西北、中原、華東、東北,毛澤東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覽周邊戰(zhàn)場,一次次地凝望東北時,他關注的是華北,是平津。
同遼沈、淮海兩大戰(zhàn)役不同的是,共產(chǎn)黨的軍事統(tǒng)帥們從一開始就明白,在華北進行的將是一場以全殲華北國民黨軍主力為目的的大決戰(zhàn)。如果這場決戰(zhàn)獲勝,共產(chǎn)黨將進一步確立自己的軍事優(yōu)勢。相反,國民黨已經(jīng)輸不起了,任何一個微小的疏忽都將導致其政權的最終滅亡。
三大戰(zhàn)役后,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解決殘敵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綏遠方式”。三個方式,都是在平津戰(zhàn)役中決策形成的。
毛澤東用三招麻痹傅作義
遼沈戰(zhàn)役的偉大勝利使林彪一時間雄心萬丈。早在1948年10月30日,林彪在命令先遣兵團南下的電文中就提出,待遼沈戰(zhàn)役完全結束后,東北野戰(zhàn)軍“稍加補充兵員,即向北平、天津前進,奪取平津”。
林彪在平津戰(zhàn)役決策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銳意進取,同遼沈戰(zhàn)役中的瞻前顧后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或許也是前一階段國共雙方實力對比發(fā)生重大轉變的一個體現(xiàn)。
此時的毛澤東首先表現(xiàn)出的倒是謹慎和保守的一面。毛澤東在10月31日致林彪等人的電文中主張:東北野戰(zhàn)軍除先遣兵團外,主力“應休整一個月左右,約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開始出動,攻擊平津一帶”。11月4日,他在給“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譚(政)”的電報中又說明了同樣的意見。在東北野戰(zhàn)軍主力休整期間,毛澤東計劃首先奪取歸綏(今呼和浩特)、太原,徹底肅清傅作義集團的后方,同時殲滅閻錫山集團,為進行平津戰(zhàn)役作前期準備。
11月5日,華北軍區(qū)第三兵團包圍歸綏。就在準備攻城時,中央軍委接到徐向前(時任華北軍區(qū)第一副司令員、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委)來電,要求增兵兩個縱隊至太原前線。毛澤東接電后分析:攻打歸綏有驚動傅作義、促使其提前西撤的可能,而太原前線我方兵力不足,第三兵團在攻打歸綏的同時沒有阻援的把握,如果太原久攻不下則這兩個點都成了問題。
基于以上分析,經(jīng)多方協(xié)調(diào),中央軍委于11月9日下達了撤圍歸綏、集中兵力攻克太原的指示。就在這份電報中,中央軍委明確提出華北作戰(zhàn)的總目標——“抑留傅作義部隊于(北)平、張(家口)、(天)津、保(定)地區(qū),以待我東北主力入關協(xié)同華北力量徹底殲滅該敵”“不使其西退,亦不使其得由海上逃跑”。
那么,如何“抑留”傅敵?
11月15日,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致電中央軍委,提出建議:淮海戰(zhàn)役開始后,國民黨軍前途兇多吉少,蔣介石和傅作義撤出平津的可能性增大,為了盡可能地抑留傅作義,僅撤圍歸綏還不夠,還應當暫時不攻太原。11月15日電在平津戰(zhàn)役決策過程中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以此為起點,毛澤東解決傅作義集團的構想開始發(fā)生重大轉變,此后所有的戰(zhàn)略構想都將圍繞如何抑留傅作義集團來進行,平津戰(zhàn)役決策過程即將走進一個新的階段。11月16日,即接到林彪等人電報的第二天,毛澤東就致電徐向前,建議緩攻太原。
18日,中央軍委指示華北軍區(qū)第二兵團隨時準備向張家口出動,同時命令冀中軍區(qū)第七縱隊停止對保定的攻擊。中央軍委進一步認為,停止對歸綏、太原和保定的攻擊,已足以麻痹傅作義集團,但要抑留傅作義的主力,從根本上解決華北問題,還遠遠不夠。一旦傅作義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隨時都有可能撤退,而華北我軍并不具備獨自抑留傅作義集團的能力。如此一來,決戰(zhàn)華北將成為鏡花水月。為避免這種被動局面的出現(xiàn),就在決定緩攻太原的同一天,毛澤東已經(jīng)開始醞釀另外一項能夠真正決定華北戰(zhàn)局走向的重大決策。
林彪喊“難”,命令其入關的電報還是不容置疑地下達了
毛澤東準備讓林彪提前進關了。因為自淮海戰(zhàn)役第一階段將黃百韜兵團大部殲滅后,有跡象表明:華北傅作義系的20個師可能退守綏遠,蔣介石的中央軍24個師可能海運江南。毛澤東的既定方針是:務將華北敵軍就地殲滅!
1948年11月16日凌晨4時,毛澤東給“林羅劉”發(fā)電,征詢意見:“請你們考慮你們究以早日入關為好,還是在東北完成休整計劃然后入關為好,并以結果電告為盼。”
17日下午,“林羅劉譚”復電:“東北主力提早入關很困難。因為東北解放后,部隊思想發(fā)生很大波動。東北籍戰(zhàn)士怕離開家鄉(xiāng),怕走路太遠,甚至某些干部已開始生長享受情緒,需要以大力解決這一問題。過去因忙于戰(zhàn)后問題的處理,還未正式向戰(zhàn)士解釋此問題,正布置通過各種方式解釋此問題。同時新兵和俘虜戰(zhàn)士的補充還未就緒,爭取工作也要有相當時間,否則逃亡減員會更嚴重。此外部隊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發(fā)下?!?/p>
一大堆困難,都是實情。自9月12日奔襲北寧線始,到11月10日占領錦西、葫蘆島,東北全境解放,東北野戰(zhàn)軍人未解甲,馬未停蹄,就沒閑著。錦州血戰(zhàn)、塔山阻擊戰(zhàn)、黑山阻擊戰(zhàn)、圍殲廖耀湘兵團,再奔去沈陽、營口,急行軍,強行軍,許多人都累脫相了。戰(zhàn)后一些老戰(zhàn)友見面,都有點兒認不出來。傷亡也大。攻打錦州的五個縱隊和阻援的兩個縱隊,傷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師”二縱5師,傷亡將近一半。
林彪講的和沒講的這些困難,毛澤東大體上都清楚,中央書記處還對此進行了集體討論。當晚22時,最終由周恩來起草、毛澤東修改,以中央軍委的名義致電東北野戰(zhàn)軍,強調(diào)抑留傅作義集團的緊迫性,強調(diào)東北野戰(zhàn)軍提前入關的重要性,特別指出“欲抑留蔣、傅兩部于華北,依華北我軍現(xiàn)有兵力,是無法完成的”,“望你們鄭重考慮下述兩個方案:(甲)東北野戰(zhàn)軍提前于本月廿五日左右起向關內(nèi)開動……(乙)不管蔣、傅軍是否撤走,仍按原計劃休整到十二月半,然后南進。即使說,蔣、傅要撤就讓其撤走,你們則準備到平津后無仗可打時即沿平漢路南下,先在長江中游作戰(zhàn),逐步東進與劉、陳會攻京滬。以上兩案何者為宜,望考慮電復”。
依然是與“林羅劉”商討,但毛澤東的態(tài)度是明顯的。此電發(fā)出的第二天,即1948年11月18日18時,命令東北野戰(zhàn)軍提前入關的電報還是不容置疑地下達了:“望你們立即令各縱以一二天時間完成出發(fā)準備,于廿一日或廿二日全軍至少八個縱隊取捷徑以最快速度行進,突然包圍唐山、塘沽、天津三處敵人不使逃跑,并采取使中央軍不戰(zhàn)投降(此種可能很大)?!?/p>
19日上午,毛澤東收到復電:“我們決遵來電于廿二日出發(fā),詳細部署另電告?!?/p>
遼沈戰(zhàn)役伊始,東北野戰(zhàn)軍突然出現(xiàn)在北寧線。而今,這只戴著狗皮帽子的“老虎”,就要閃電般亮相華北平原了。毫無疑問,東北野戰(zhàn)軍百萬大軍入關,是解放戰(zhàn)爭史上一個重大事件,對推進解放戰(zhàn)爭的進程起到了重要影響。
毛澤東用兵真如神
在西柏坡新蓋的大土屋子禮堂里,留聲機放著悠揚的樂曲,毛澤東和他的戰(zhàn)友們在跳舞。毛澤東高速運轉的大腦需要休息、放松一下,方式之一就是跳舞。能在這樣的樂曲中邁動舞步的人,肯定是有個好心情的——
東起唐山,西到張家口,傅作義在500公里鐵路沿線,擺下了一字長蛇陣。這個一字長蛇陣,太對毛澤東的心思了。
這是個有頭無尾的長蛇陣,東西兩邊都是頭,是個兩頭蛇。貌似靈便,東西隨意,拔腳就走,實際卻是個兩頭掙,誰也跑不了。行兵布陣歷來顯見性格、心態(tài),是守是走,傅作義還在猶豫、觀望。毛澤東要的就是這個,就是要抓住對手的這種心態(tài)布下天羅地網(wǎng),將華北敵軍就地殲滅。不過他還是從最壞處著眼,立足于這條兩頭蛇隨時可能西逃南竄,來部署平津戰(zhàn)役。
“毛澤東同志發(fā)起平津戰(zhàn)役,文章是從西線做起的?!甭櫂s臻說。
毛澤東開始調(diào)兵遣將。11月25日,華北軍區(qū)第三兵團隱蔽東進,29日進至張家口外圍懷安、渡口堡、洗馬林地區(qū)。12月1日先后占領柴溝堡、懷安、舊萬全、沙嶺子等地,形成了對張家口的包圍態(tài)勢,拉開了平津戰(zhàn)役的序幕。
傅作義的第一個反應,是立即將他的王牌35軍從北平拉去張家口——從此,他就身不由己地按著毛澤東的指揮棒,緊張而又痛苦地動作著,直至宣布起義。
就在傅系主力4個軍被誘至平綏線上時,傅作義發(fā)現(xiàn)林彪主力一部已經(jīng)進關,遂急令35軍撤回北平,104軍、16軍前去接應,并將防守津塘地區(qū)的92軍、94軍、62軍調(diào)來北平。一陣手忙腳亂后,104軍、16軍被殲,35軍被圍,平綏線被截斷,西去綏遠成為泡影。
毛澤東一招“引蛇出洞”,打亂了傅作義的整個防御部署,拖住了傅作義集團,同時也為東北野戰(zhàn)軍主力入關爭取了時間。接下來就是包圍北平,隔斷北平、天津聯(lián)系,再隔斷天津、塘沽聯(lián)系,孤立天津。
傅作義的一字長蛇陣,被斷成張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五團孤立無援之敵。國民黨軍統(tǒng)帥部關于華北戰(zhàn)區(qū)或守或撤的所有爭執(zhí)到此為止,因為華北戰(zhàn)區(qū)的前景已經(jīng)明朗。在此期間,毛澤東發(fā)出的數(shù)十封電報,最能體現(xiàn)其戰(zhàn)略思想的,是12月11日9時給“林羅劉”的一封電報中的一段話:“從本日起的兩星期內(nèi)(十二月十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五日)基本原則是圍而不打(例如對張家口、新保安),有些則是隔而不圍(即只作戰(zhàn)略包圍,隔斷諸敵聯(lián)系,而不作戰(zhàn)役包圍,例如對平、津、通縣),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個殲敵。尤其不可將張家口、新保安、南口諸敵都打掉,這將迫使南口以東諸敵迅速決策狂跑,此點務求你們體會?!?/p>
這就是堪稱兵家絕唱的“隔而不圍”“圍而不打”。
為了萬無一失,毛澤東還要求其他戰(zhàn)場照此辦理,以配合平津戰(zhàn)役。
在同一封電報中,毛澤東又說:“為著不使蔣介石迅速決策海運平津諸敵南下,我們準備令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于殲滅黃維兵團之后,留下杜聿明指揮之邱清泉、李彌、孫元良諸兵團(已殲約一半左右)之余部,兩星期內(nèi)不作最后殲滅之部署?!?/p>
淮海那邊留著個杜聿明吊著蔣介石的胃口,平津這邊留下個傅作義的心頭肉35軍,這一刻就是毛澤東替蔣介石決策叫傅作義逃跑,傅作義也拔不動腳了。
毛澤東用兵用到對手心里去了。國民黨中央軍也好,察綏軍也罷,再也不用在傅作義的手忙腳亂中東跑西顛、疲于奔命了。整個華北地區(qū)被罩上了一張?zhí)炝_地網(wǎng),國民黨50余萬部隊被牢牢地困在了以平津為中心的廣大地區(qū),插翅難逃,傅作義只能像那些被圍被隔的部隊一樣,熱鍋上的螞蟻般在辦公室里團團轉了。
將帥同心,毛澤東從諫如流
河北薊縣(今薊州區(qū))孟家樓平津前線司令部,林彪濃眉下的一對目光,在傅作義的一字長蛇陣上逡巡著,很快在“南口”兩個字上聚焦了。
“小譚,記錄?!绷直胱炖镎f著,腳下開始踱步。
秘書譚云鶴趕緊抓筆攤紙,邊聽邊記。
這是一封給中央軍委的電報:“為保證確實殲滅傅作義全部及南口之十六軍,我們意見以先到之第三、第五兩個縱隊立即經(jīng)平谷與順義附近,以五六天行程插到南口附近,參加作戰(zhàn)。屆時,如平張間戰(zhàn)役結束,則我之先頭兩個縱隊,即轉至北平、通縣(今通州區(qū))以南,防平敵南退;我后到之各縱的行動,擬以爾后北平敵情決定。如平敵繼續(xù)退天津,則我各先到縱隊,均插至北平東南堵?lián)魯橙?。如屆時已判明敵守北平,則以我后到部隊包圍唐山和切斷平津聯(lián)系。”
12月8日早晨,在西柏坡正要吃飯的毛澤東,接到“林羅劉”的這封電報,立刻有些火了:“這個林彪,簡直糊涂!我們的目的是斷絕敵人海上逃路,平津敵人的逃路是??冢麉s要打南口!”
據(jù)說,那幾天毛澤東脾氣挺壞,原因是有人未能理解他的戰(zhàn)略意圖,行動上不是慢半拍,就是快半拍。像中央軍委已經(jīng)命令東野先遣兵團繞過密云,直出平綏線,十一縱卻去打密云,險些誤了大事。
毛澤東有些激動地站起來,馬上給林彪復電:“你們想以第三、第五兩縱去打十六軍,在全盤計劃上是不妥的……在平津未隔斷的條件下,如果你們除程黃外再使用兩個縱隊去打南口的十六軍,并把十六軍消滅了,那就有迫使北平之敵早日逃至天津、塘沽的危險?!?/p>
兩天后的傍晚,“林羅劉”回電了:“已令三五兩縱全力向南口前進,抓住南口之敵和防止平敵繼續(xù)北援,并在南口以南尋機殲敵。該兩縱統(tǒng)歸蕭勁光、陳伯鈞指揮。五縱本晚以強行軍出發(fā),估計十二號早晨即可到南口附近?!笨粗妶螅珴蓶|睿智地窺見了其中妙處:先打南口,趁勢南下,進占豐臺。
豐臺是平津、平漢兩條鐵路的樞紐,北平的門戶。占領豐臺,就可切斷北平與天津的聯(lián)系,堵住北平敵人南逃之路。豐臺又是北平的后勤基地,汽油、柴油、槍炮彈藥、被服糧秣,整個一大軍火、軍需庫。把豐臺抓在手里,就等于掐住了敵人的脖子。
12月11日9時,毛澤東復電:
十日十八時電悉。
(一)同意五縱本日繼續(xù)向南口附近開進。
(二)三縱不應去南口,而應開至北平以東、通縣以南地區(qū)。
(三)十縱原地不動。
(四)理由詳另電。
其實,不用“詳另電”中的“三縱決不要去南口”,林彪也會猛然醒悟:如果三縱也去了南口,就會在平津間留下空白地帶,可能使北平之敵趁隙逃往天津。
14至16日,東北野戰(zhàn)軍第42軍展開豐臺戰(zhàn)斗,搶占并守住豐臺,隔斷平津之敵。豐臺戰(zhàn)斗是和平解放北平的前奏,為平津戰(zhàn)役的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
12月11日電中,毛澤東還提道:“東邊應依情況,力爭先殲塘沽之敵,控制???。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兩點攻克,就全局皆活了?!币粋€“最重要”已是絕無僅有,而在此前后給“林羅劉”的電報中,毛澤東幾乎每次都要提到塘沽。12月21日24時,毛澤東又在一封關于塘沽之戰(zhàn)的電報中指示:“我軍應不惜疲勞,爭取于盡可能迅速的時間內(nèi)殲滅塘沽敵人。”
當時受命指揮二、七、九縱攻塘沽、大沽的是七縱司令鄧華。鄧華不可能看到這些電報,但從“林羅劉”發(fā)來的一封封電報中,理解毛澤東的戰(zhàn)役構想、意圖,對他這樣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軍并不難。秤砣雖小壓千斤。堵截??冢珰炄A北之敵,塘沽原本是平津戰(zhàn)役中舉足輕重的一個支撐點。在新保安被攻克,張家口亦指日可下后,其分量和地位就愈顯突出了。但是,這個仗不好打。
鄧華深入塘沽前線查看過地形。一條通往塘沽的鐵路旁,并行一條狹窄的土路,周圍是一望無際的鹽田和寸草不生的鹽灘。難題不在于敵人縱深如何層層設防,也不在于“重慶號”等艦只可從海上支援敵人作戰(zhàn),而是那條鐵路、公路根本展不開部隊,只能從鹽田、鹽灘上發(fā)起攻擊。地域平坦不怕,可以挖交通壕,“東北虎”干這個已是輕車熟路了??赡切顫M海水的鹽田和漲潮時一片汪洋的鹽灘不用說了,就是那表面干爽之地,兩鍬下去,苦咸的海水就冒了出來。有的勉強挖出半人多深,第二天又塌成了一條爛泥溝。兩件呢子衣服加上毛衣、襯衣,仍然寒風刺骨,官兵們一身泥呀水的,如何作戰(zhàn)?
不好打也得打。12月23日,七縱20師和21師,在縱隊和師屬炮兵全力掩護下發(fā)起攻擊。可步兵一無工事、二無地形地物可利用,被敵人陸海炮火打得抬不起頭來,傷亡1000多人。24日,九縱一個團攻擊大沽受阻,同樣傷亡慘重。
鄧華當即下令停止攻擊,致電林彪。在報告了塘沽地形和進攻受阻的情況后,他說:“此次為我們?nèi)腙P第一仗,故必須慎重從事,充分準備……據(jù)我們估計,塘沽為敵人唯一退路,故不打而跑的可能性較小。萬一跑了于敵更為不利,而便可打天津、北平?!?/p>
雖未明確建議改打天津,但那意思已是比較明白的了。
劉亞樓的建議是:“先打天津,同時也不放棄對塘沽的包圍”,即使塘沽的一部分守軍跑了,也扭轉不了華北國民黨軍覆滅的命運。此時,羅榮桓已啟程去西柏坡參加中央的會議,林彪獨自思索良久“方下定決心”致電中央軍委,要求改變先打塘沽的作戰(zhàn)計劃。
毛澤東接林彪電報,一看就明白地圖與現(xiàn)地往往是不同的,有時靠地圖指揮、決策是行不通的。盡管此前下了那么大的決心,在當晚給“林劉”的復電中,他仍然痛痛快快地道:“放棄攻擊兩沽計劃,集中五個縱隊準備奪取天津是完全正確的?!?/p>
1949年1月7日,林彪就攻擊天津作戰(zhàn)部署致電中央軍委。電報中流露出來的極度自信以及兵力綽綽有余的心境,在以謹慎聞名的林彪以往發(fā)出的所有作戰(zhàn)電報中前所未有。
1月10日,中共中央致電“林羅聶”:“為著統(tǒng)一領導奪取平、津,并于爾后一個時期內(nèi)(大約有三個月)管理平、津、唐及其附近區(qū)域一切工作起見,中央決定以林彪、羅榮桓、聶榮臻三同志組成總前委,林彪為書記,所有軍事、政治、財經(jīng)、經(jīng)濟、糧食、貨幣、外交、文化、黨務及其他各項重要工作均歸其管轄,以一事權而免分歧?!?/p>
林彪——“華北王”。之后,是“中原王”“中南王”地一路“王”下去。而這一切,首先在于毛澤東的信賴和林彪的不負信賴。
1月14日,天津攻堅戰(zhàn)開始。15日下午3時,天津守軍戰(zhàn)斗力最強的第62軍151師,在二縱和八縱的重重包圍下,于城北宣布放下武器投降,天津全城攻堅戰(zhàn)至此結束。天津戰(zhàn)役歷時29個小時,創(chuàng)造了攻堅戰(zhàn)的奇跡,被譽為解放軍戰(zhàn)史上最干凈利落的一場戰(zhàn)役。此戰(zhàn)殲敵13萬余人,生俘包括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副司令秋宗鼎等人在內(nèi)的國民黨軍高級將領。傅作義所在的北平,成了一座真正的孤城。
幫傅作義下定決心,讓他看清楚自己到底是個什么價碼
紛紛揚揚的大雪,覆蓋了華北平原。毛澤東在西柏坡遙望平津。
1948年11月26日,毛澤東致電“林羅劉”:“在尚未解決蔣系之前,假如傅真愿談判,我們應當和他談判,以便分化傅、蔣。首先解決蔣系,但不給傅以任何政治上的借口,這是我們的第一個計劃。同時我們也準備第二個計劃,即在有某種確定需要時,真正允許傅作義反正,但現(xiàn)時不作此項實際的決定?!?/p>
談也好,打也罷,歸根結底,都是12月19日中央軍委給聶榮臻的電報中的那句話:“我們的基本方針是徹底解除他們的武裝?!睕]有誰比經(jīng)歷了“四一二”大屠殺的共產(chǎn)黨人,更清楚自己是怎樣從血泊中走到今天的。
此前的11月7日,傅作義曾秘密致電毛澤東,要求中共方面派員到北平商談。12月19日雙方第一次談判,傅作義要求解放軍停止一切攻擊行動,兩軍后撤,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平、津、張、塘問題,他在適當時機通電全國;建立華北聯(lián)合政府,他參加聯(lián)合政府,其軍隊交由聯(lián)合政府指揮;談判期間,將被圍在新保安的35軍放回北平,解放軍放棄對南苑機場的控制。
對這些以及后來那些同樣煞費苦心的要求、條件,共產(chǎn)黨干脆利落得只有一個字:不!
1949年1月16日,即攻克天津第二天,關于攻取北平,毛澤東致電“林羅聶”:“積極準備攻城。此次攻城,必須作出精密計劃,力求避免破壞故宮、大學及其著名而有重大價值的文化古跡。你們務必使各縱首長明了,并確守這一點。讓敵人去占據(jù)這些文化機關,但是我們不要攻擊它,我們將其他廣大城區(qū)占領之后,對于占據(jù)這些文化機關的敵人再用談判及瓦解的方法使其繳械……”
既要保護古跡,又要減少傷亡,毛澤東什么都要。
與此同時,毛澤東為林彪、羅榮桓起草了一封致傅作義的公函,措辭之嚴厲類似最后通牒。公函的前半部分歷數(shù)傅作義部所犯下的戰(zhàn)爭罪行:“貴部軍行所至,屠殺人民,奸淫婦女,焚毀村莊,掠奪財物,無所不用其極?!蓖瑫r指出,天津本有希望和平解放,最終被迫使用武力完全是傅作義的責任。信函的后半部分,為傅作義指出兩條“自贖”之路,一是自動放下武器,二是離城接受改編,并為此規(guī)定了最后期限:“此項時間,規(guī)定由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七日上午一時起,至一月二十一日下午十二時止。如果貴將軍及貴屬竟敢悍然不顧本軍的提議,欲以此文化古城及二百萬市民生命財產(chǎn)為犧牲,堅決抵抗到底,則本軍為挽救此古城免受貴將軍及貴屬毀滅起見,將實行攻城。攻城時,本軍將用精確戰(zhàn)術,使最重的打擊落在敢于頑抗者身上;而對于不愿抵抗之貴屬,則不給任何打擊,并予以寬待。城破之日,貴將軍及貴屬諸反動首領,必將從嚴懲辦,決不姑寬,勿謂言之不預?!?/p>
1月20日,傅作義對外公開宣布北平和平解放。
古都北平的新的時代到來了。
1月22日深夜,人民解放軍入城式報告擺在了西柏坡毛澤東的案頭。毛澤東徹夜不眠,興奮異常,他對平津前線指揮部擬定的入城部隊穿越西方帝國主義領事館和兵營云集的東交民巷表示極大的贊同,連說:“穿過得好,好,好?!?/p>
2月3日,天剛蒙蒙亮,北平市民潮水般涌上街頭。上午10時,四顆信號彈升上天空,隆重的北平入城式正式開始。三輛裝甲車、豎立著毛澤東、朱德肖像的彩車和軍樂隊為先導,由北平南面的永定門出發(fā)……全世界的記者第一次看到了共產(chǎn)黨軍隊的新的力量:“光是機械化輜重就走了兩個小時,內(nèi)有鐵甲裝甲車和成百輛拉著野戰(zhàn)炮或防空炮的道奇卡車。沒有一件是俄國饋贈的,全是繳獲的美國武器……滄桑巨變,時過境遷,再也不會有外國衛(wèi)隊去阻止解放軍前進的腳步了?!?/p>
平津戰(zhàn)役是解放戰(zhàn)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zhàn)役中的最后一戰(zhàn),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1個“剿總”總部、1個警備司令部、2個兵團部、13個軍部、49個師(旅),連同非正規(guī)軍部隊在內(nèi),計52萬余人。平津戰(zhàn)役的勝利標志著決定中華民族歷史走向的三大戰(zhàn)役完美謝幕。在這場命運的大決戰(zhàn)中,共產(chǎn)黨人獲得了完勝。如果說遼沈戰(zhàn)役使得共產(chǎn)黨人看到了勝利曙光的話,平津戰(zhàn)役后,天已大亮。
解放軍入城的時候,北平百姓在解放軍的坦克上寫下一行字,這讓經(jīng)歷了太多流血與犧牲的官兵們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溫存的情感,他們想象著寫下這行字的人該是與即將到來的日子一樣美麗:
“你們來了,我們非??鞓罚 ?/p>
(責編/陳小婷 責校/劉靜怡 來源/《槍桿子1949》,張正隆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