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式現代化超越傳統現代化模式的“范式革命”

        2024-08-15 00:00:00武永亮秦梓涵

        摘 要:中國式現代化相比傳統現代化模式具有顯著優(yōu)勢。庫恩“范式革命”理論將科學革命分為三個階段:常規(guī)范式、危機顯現、范式轉換,用該理論審視現代化進程可以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進步性的認識。傳統現代化模式遇到困境是危機的凸顯,包括社會生活全面“物化”、主體性原則和人的獨立性的負面因素、共同體進步與個體失落。中國式現代化為現代化模式帶來了范式轉換,馬克思主義指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啟迪、中國共產黨領導是轉換的重要因素。由此,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現代化判斷標準的變革和更廣泛的適用,傳統現代化模式危機得到解除且進步性得到保留,傳統現代化模式、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關系得到展現。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現代化模式;范式;現代性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5450(2024)04-0025-09

        收稿日期: 2024-03-25

        基金項目: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修基地(青海大學)研究項目(YXJD2024001);教育部第二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項目(2019098);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一般項目(22Y010)

        作者簡介: 武永亮,男,河南許昌人,青海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秦梓涵,男,吉林長春人,青海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1]22中國式現代化在遵循現代化進程一般規(guī)律的基礎上,對傳統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危機和困境進行了批判和揚棄,同時總結了實現現代化的普遍規(guī)律,對于世界各國的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為解決傳統現代化范式中的危機和困境提供了可行的中國方案,實現了現代化理論和觀念的范式轉換。庫恩范式理論認為科學發(fā)展類型分為常規(guī)和革命兩種[2]1,而革命過程可分為常規(guī)范式、危機顯現、范式革命三個階段。目前為止,庫恩及其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在科學哲學領域的地位是無法取代的,范式理論在科學研究領域具有很強說明意義,能對世界現代化發(fā)展進程中的規(guī)律提供諸多啟示。運用該理論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優(yōu)越性,可以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相較西方傳統現代化模式進步性的理解,加深對各國現代化中的普遍特征和具體因素的認識。

        一、常規(guī)范式:傳統現代化模式的確立與推廣

        按照庫恩的范式革命理論,“范式”是指為了實現連續(xù)性的科學研究而提供的模型,或是一種特定的科學研究實踐的公認范例。常規(guī)科學不過是通過一些特定的研究實踐活動來證明范式中早已提出的理論或結果。范式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常規(guī)科學的研究視野往往受到研究范式的限制,這種限制會促使研究者按照既定的研究路徑進行研究活動而難以拓展其研究的范圍。傳統現代化的路徑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范式的確立,它按照既定范式在世界各國廣泛應用,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

        (一)傳統現代化的起源

        傳統現代化的起源是這種范式形成的開端,傳統現代化范式和現代化的實現條件在歐洲幾百年的變化中逐漸形成。對于現代化起源于歐洲的說法,在學界并沒有很多爭論,但關于現代化起源的根本標志卻有較多說法。學界常將地理大發(fā)現和科技大發(fā)明比作西方現代文明快速崛起的兩大標志,而發(fā)源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發(fā)生在英國的“光榮革命”、中心在法國的啟蒙運動、歐洲市場的飛快進步及向全球的蔓延是傳統現代化起源的根本標志[3]。

        首先,思想啟蒙和政治革命使歐洲各國擺脫思想和制度上的束縛。馬克思在《資產階級和反革命》中指出:“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國的革命和法國的革命,而是歐洲的革命……這兩次革命不僅反映了發(fā)生革命的地區(qū)即英法兩國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4]74由此可見,英法兩國資產階級革命不僅讓本國現代化得到了發(fā)展,同時也成為世界現代化開啟的標志。

        其次,航海大發(fā)現使民族的歷史轉向世界的歷史。大航海時代,迪亞士發(fā)現好望角、伽馬船隊跨越印度洋、哥倫布帶領船隊四次“西渡”、麥哲倫帶領船隊實現五大洲環(huán)球航海。“發(fā)現的時代”開拓了世界市場,也是人類對自身改造自然潛能的激發(fā),人類文明從封閉走向開放。正如馬克思所言:“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文學。”[4]35

        最后,科學技術的進步為現代化生成和發(fā)展提速。18—19世紀的科技“大發(fā)明”為西方現代化生成與發(fā)展提速,它標志著人類找到了文明變革的新方式。18世紀中期開始,涌現了瓦特、法拉第、麥克斯韋等發(fā)明家,數量龐大的科學技術應用提供了文明進步的新動力。此后,以現代科技為主導的工業(yè)革命引領現代社會文明飛速進步。科學技術的“大發(fā)明”促成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也產生了現代化學、物理學、光學、電學、數學等現代知識體系,此外,諸如現代政治學、經濟學、哲學等現代人文社會科學也隨之產生和發(fā)展。

        (二)傳統現代化模式價值理念的確立

        接受一種模式就意味著接受這種模式背后的思想體系和價值傾向。馬丁·路德發(fā)起的宗教改革運動徹底瓦解了封建神學對人們的精神枷鎖,也為資本主義現代文明提供了價值理念的基礎。傳統現代化范式的中心觀念是 “自由、民主、平等、博愛”,表現為一種鮮明的自由個人主義和普遍理性主義精神,這些理念的形成使傳統現代化范式逐漸成熟。

        首先,在政治權利方面,歐洲傳統封建社會宗法血緣和人身依附關系是彼時社會的基礎,統治者通過等級森嚴的人身依附關系限制和統治人民。而隨著民主意識的覺醒,民眾對平等、自由的追求不斷顯現,洛克在其經典著作《政府論》中寫道:“土地和一切低等動物為一切人所共有,但每個人對他自己的人身享有一種所有權,除他以外任何人都沒有這種權利。”[5]18這種“自然權利”的提出為歐洲開啟現代化進程所必要的政治權利提供了合法性,獲得了“自然權利”的人成為獨立的個體。

        其次,從文化和觀念的維度講,“去圣還俗”成為現代化起源時期文化的主要特征,普遍主義和科學主義萌生。馬克斯·韋伯把這樣的特點描述為通過清教徒運動破除舊思想和確立新思想,具體表現為破除迷信思想、傳統主義和特殊主義,確立起理性主義、科學主義和普遍主義,這種在觀念上的“一破一立”促成了近代西方社會的世俗化演進,這樣的世俗化演進逐漸造就了西方現代化倫理和品質[6]54-71。

        最后,市場經濟是現代化的“鑰匙”,在歐洲開啟現代化進程中,市場經濟起著關鍵作用。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發(fā)現了“看不見的手”的規(guī)??涨暗臐摿7]76。英國人在掌握了這把“鑰匙”后便開始了以最經濟的方式實現資源配置,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各種資源能夠擺脫約束飛快地運轉。在此基礎上,自由的觀念在市場運行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自由主義成為傳統現代化范式中的重要理念。

        (三)傳統現代化模式在各國的推廣應用

        現代化開始于西方,當前的發(fā)達國家以西方國家為主,這會讓人造成誤判,認為現代化等同于西方化。這種錯覺的形成,是由于現代性的發(fā)展具有動態(tài)擴展的特點,所以西方現代化范式一旦開啟,必然將既定的范式作為榜樣推向世界,并持續(xù)穩(wěn)定輸出下去。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的“工業(yè)較發(fā)達的國家向工業(yè)較不發(fā)達的國家所顯示的,只是后者未來的景象”[8]82。

        首先,現代化模式在中東歐各國的推廣。在西歐各國率先實現現代化后,最早意識到現代化改造力而作出反應的是中東歐。當時依然處于落后狀態(tài)的中東歐各國感到了鄰國的發(fā)展和強大,源自政治制度和經濟發(fā)展上的落后而帶來的惶恐促使俄國、奧地利、普魯士等國在君主的帶領下展開改革運動,他們按照西歐現代化模式改造傳統。這些改革自上而下,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這些國家均毫無例外地強制推行改革。中東歐的改革運動可以看作西歐完成現代化后按照范式穩(wěn)定推進的開始。

        其次,現代化模式在亞非拉地區(qū)的推廣。現代化模式在其他地區(qū)的推行并非都很順利。當現代文明影響到亞非拉地區(qū)時,原有的古老文明選擇了極力抗拒。18世紀的中國對現代化認知甚少,表現出嗤之以鼻的態(tài)度,通過閉關鎖國拒絕現代化的來臨。當時中國的近鄰日本德川幕府,對現代化同樣選擇了閉關自守,德川政府通過一系列政策隔絕外界的通商交流。然而,無論中國還是日本,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最終的結果都是接受現代化的降臨,甚至是地理位置極其優(yōu)越的土耳其也無法用強盛的國力抗拒現代化模式的來臨。亞非拉地區(qū)的其他各國在殖民者經濟、文化、軍事等多維度入侵下開啟了現代化的進程,幾乎沒有國家能夠在現代化進程面前選擇拒絕。東方社會閉關自守的選擇最終也難逃與西方現代文化的接觸,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9]804。也如庫恩范式理論所形容的,一種常規(guī)范式在形成后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在沒有遇到危機時不會輕易改變。

        二、危機顯現:傳統現代化模式遭遇困境

        “發(fā)現始于意識到反常,即始于認識到自然界總是以某種方法違反支配常規(guī)科學的范式所做的預測?!盵10]44實踐結果并非全部同范式所預測的相一致,在一些條件下會顯示出同原有預測不一致的反?,F象,傳統范式的危機階段就是其內部矛盾的斗爭性表現最強烈的時期,也是傳統現代化范式遭遇大規(guī)模破壞的時期。現代化發(fā)展至今發(fā)生了諸多反常甚至危機,傳統規(guī)則走向失效,而新的規(guī)則還未完全建立。在按照傳統現代化的范式推進的過程中,既定的范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弊端,傳統現代化的范式遇到了困境和危機。

        (一)社會生活全面“物化”

        現代性的首要特征就是在資本主導下的社會生產,最終導致了社會生活的全面“物化”。馬克思把這些問題的表現形容為“人的社會關系轉化為物的社會關系;人的能力轉化為物的能力”[11]107,進而造成了“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對立”,這在傳統現代化范式的邏輯下是無法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的。

        首先,勞動的異化。異化勞動是伴隨著現代性的資本邏輯必然引起的結果。在世界引入現代性前,人的需求是生產勞動的目的,但是自引入現代性起,這種目的就改變了?!霸诂F代世界,生產表現為人的目的,而財富則表現為生產的目的?!盵11]479在現代社會,貨幣成為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對貨幣財富的追逐成為現代人的目的,并逐漸成為人的本能意識,不僅人的生活逐漸被貨幣和商品束縛,人際關系也走向簡單化、冷漠化。資本“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9]403。

        其次,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受到制約。馬克思對資本運動的過程進行了深刻的剖析,他意識到資本的現代性會產生一種奴役人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又是盲目的、非理性的,成為一種現實的物質力量影響著社會生產中的人。人們在體現自身本質的同時逐漸異化,資本的邏輯使勞動者陷入虛無,這也使人的勞動變得機械遲鈍,思想變得空洞而缺乏活力。由于勞動的機械性(Mechanicalness of Labor),原本是自覺的、有意義的勞動變成了空洞無意義的重復動作。

        最后,以功利為目的的理性主義顯示出其消極因素。對現代性具有重要影響的啟蒙思想,從意識的理性開始,所以在最終目的上帶有極強的功利性。理性主義以功利為目的,同時也深刻堅信功利性能夠作為一種絕對有效的工具來實現自己的目的。當時的宗教領域,馬克斯·韋伯指出,人格的合理化,首先發(fā)生在清教徒身上,然后發(fā)生在近代資產階級身上,最后成為現代人的普遍人格[6]163-165。

        (二)物化邏輯基礎上的主體性原則和人的獨立性的消極因素顯現

        首先,作為現代化主體的人成為存在者本身的關系中心。人的相對獨立性的人格和主體性原則源自歐洲啟蒙思想,在傳統現代化模式的運行中,啟蒙思想的負面因素逐漸顯現。海德格爾說:“如果人成了第一性的和真正的一般主體,那就意味著:人成為那種存在者,一切存在者以其存在方式和真理方式把自身建立在這種存在者之上,人成為存在者本身的關系中心。”[12]897在現代性主體性原則的語境里,人這個存在者不再與其他存在者一樣被平等地對待,并且成為其他存在者得以存在的基礎和尺度,人類會不斷地使其他存在者朝著人類的需求聚集,這種趨勢伴隨現代性中對外擴張的趨勢,促使人類中心主義觀念形成。當認識到地球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擴張的無限性時,現代性的發(fā)源地歐洲成了現代性觀念的中心,歐洲中心論的偏見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慢慢穩(wěn)固,“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在地球上逐漸擴大其影響力。

        其次,絕對的自由阻礙了社會的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隨著啟蒙思想內涵不斷地自我擴展,取代了人身依附關系的人的獨立性開始追求絕對自由的普遍意志。不受約束的絕對自由最終必然會導致對原有正常生活秩序的嚴重破壞,因為自由必定同秩序相依存。馬克思局限于傳統形而上學理念時對自由的前提曾有過思考,“勞動的對象是人的類生活的對象化”[12]163,人的自由是因為人是以勞動為本質的類存在物,這種普遍性也是自由的原因。而極度崇尚自由的市場經濟領域同樣被自由主義所毒害。當前,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社會分化的推動下,其愈演愈烈的民粹主義浪潮仍不知如何收場,一些后進國家也因自由主義的影響而受到難以估量的破壞。新自由主義帶來的破壞不僅在經濟領域,在一些國家還引發(fā)了社會動蕩甚至政權顛覆。在資本邏輯的引導下,出于利益最大化需要,資本必須永遠不停歇地運動,必須不斷地對社會生產進行變革,否則就無法生存下去?!豆伯a黨宣言》中這樣說道:“生產的不斷變革,一切社會狀況不停的動蕩,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這就是資產階級時代不同于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關系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素被尊崇的觀念和見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關系等不到固定下來就陳舊了。一切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東西都被褻瀆了。人們終于不得不用冷靜的眼光來看他們的生活地位、他們的相互關系?!盵9]403最初資本破壞了歐洲宗法的、封建的社會關系,使歐洲快速進入近代,最后也擾亂了其他國家的發(fā)展進程,迫使其放棄原有發(fā)展節(jié)奏而轉向西方設定的現代化模式,這個過程中出現發(fā)展模式的水土不服進一步加劇了社會動蕩。

        最后,現代性強調的自由主義為資本對外擴張和殖民主義提供合法性。現代性的資本邏輯也帶來了市場向全球的擴展,隨之而來的是生產消費的全球化,這種趨勢使原有封閉保守、自給自足的生產關系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資本利益最大化驅使下的擴張,現代性觀念逐漸開始強調資本對外擴張和殖民主義的合法性。正如《共產黨宣言》所言,“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fā),到處建立聯系”[9]404。隨后,資本以各種手段阻止任何試圖拒絕這種擴張步伐的行為,這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經濟手段、文化入侵、軍事入侵等,可以說對世界上諸多國家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造成了災難。

        (三)共同體的進步與個體的失落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都破壞了。”[9]402人在現代社會中過著截然相反的兩種生活,在政治共同體中的生活表現出明顯的進步性,而市民社會中的生活,人作為個體,成為社會運轉的工具或零件,社會整體的快速發(fā)展與作為個體的人的失落,物品的不斷增值與作為勞動者的人的貶值,與共同體的光鮮亮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為個體勞動者的貧困、丑陋、野蠻,二元對立的背后是西方現代性的價值追求的具體現實之間的撕裂。這樣的巨大差距是在西方傳統現代化范式下的必然結果。

        首先,財富方面的反差。勞動是人們獲得財富進而謀生的唯一手段,而勞動的異化卻使人們在勞動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貧困。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深刻認識到,“在社會的增長狀態(tài)中,工人的毀滅和貧困化是他的勞動的產物和他生產的財富的產物。就是說,貧困從現代勞動本身的本質中產生出來?!盵13]124一般來講,與巨大的財富相對照的是赤裸裸的貧困,理想的普遍性和現實勞動機械性的滲透,使它滑向日益嚴重的野蠻主義的端點,勞動者在勞動的機械性下變得貧困、野蠻[14]。

        其次,權利方面的反差。對理性的熱衷導致人與人之間的支配關系獲得合法性,人與人之間的統治與被統治關系被遮蔽。馬克思說:“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是社會生產過程的最后一個對抗形式,這里所說的對抗,不是指個人的對抗,而是指從個人的社會生活條件中生長出來的對抗;但是,在資產階級社會的胎胞里發(fā)展的生產力,同時又創(chuàng)造著解決這種對抗的物質條件?!盵8]3因而,我們看到工人越勤奮勞動就越貧窮。“社會生活條件”與人的意志或統治階級的意志無關,或者說它不依賴人的意志轉移,是物質性、非理性的,不能用理性主義賦予其統治的合法性。

        三、范式轉換:中國式現代化對現代化模式的重構

        按照庫恩的范式革命理論,革命即范式轉換。原有的范式的一部分或全部將逐步被一個同原有范式不相容的范式所替代。在新發(fā)現中的變化,既有建設性,又有破壞性——新發(fā)現上升為范式后,理論可以在更大范圍內解釋自然界,但相繼范式之間的聯系又并非單純的“揚棄”,它有兩方面的特點:第一,相繼范式對于世界的構成要素和運行擁有不同的看法,這種變化會伴隨對一部分決定問題和解答正當性的判斷標準的改變;第二,新范式重新定義原有范式所在的科學領域,新范式能夠在更廣泛的適用條件下成立,或者說舊范式成為新范式的一個特例。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和實踐為現代化提供了新的判斷標準,并能夠在更廣泛的條件下成立,實現了現代化模式的范式轉換,在這個過程中,傳統現代化模式的部分內容必須被替代和超越。

        (一)理論批判:馬克思主義指導的中國式現代化對傳統現代化模式的超越

        在現代化進程中引入馬克思主義,為人類社會實現了更大范圍的解放,這種解放在時間和空間兩重維度得到體現。在歷史的維度上,傳統現代化模式遵循的資本邏輯在特定歷史時期實現了社會生產力的解放,而馬克思主義站在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趨勢的高度為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生產力解放提供指導。在空間的維度上,傳統現代化模式追求政治權利的平等,實現了一部分人的自由和解放,而馬克思主義站在全人類解放的立場上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首先,對資本邏輯的批判及應對。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豐富的現實性和科學理性思維。馬克思在其著作中深刻揭示了資本邏輯所帶來的負面因素甚至是災難,認識到了現代性所產生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帶來的勞動的異化、貧富分化、資本對人的奴役并阻礙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的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實現對資本的合理運用。這樣既可以控制資本的消極作用,也可以充分發(fā)揮資本的積極作用。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對片面的發(fā)展模式的揚棄,構建一種全新且更全面的發(fā)展范式,它徹底改變了資本邏輯主導市場機制并滲透和支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再排斥人民的參與和共享,個人和社會不再是資本積累和增值的工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要做的就是“用資本本身來消滅資本”,也就是用其制度來約束資本的異化分裂傾向,同時不斷發(fā)揮資本的文明創(chuàng)新力量,充分激發(fā)人與社會發(fā)展的活力和潛力[15]。因此,中國式現代化充分注重中國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現實國情,并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強調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充分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現實情況,讓現代化的成果為人們所共享,同時也避免了由于分配上的問題導致的對外侵略擴張,確保國家發(fā)展的長期和平穩(wěn)定。

        其次,對人的徹底解放的追求。馬克思主義在認識到現代性對人的奴役的同時,也提出了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解決方案。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以布·鮑威爾為代表的青年黑格爾派觀念中認為,人的解放應該是“現實的”人的解放,同時指出“現實的”人具有實踐性、歷史性、階級性、個體性。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恩格斯批判費爾巴哈“把人只看作是‘感性對象’,而不是‘感性活動’”[13]530,這就看到了實踐在人的解放中的偉大作用,人的解放不僅是“現實的”人的解放,還是“具體的”人的解放。馬克思人的解放理論中人對于自身解放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思想觀念的解放,人的思想從唯心史觀轉變?yōu)槲ㄎ锸酚^;二是人的勞動的解放,實現從異化到自由的超越;三是社會關系的全面解放,由“片面的人”轉變?yōu)椤叭娴娜恕盵16]。中國式現代化強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唯有協調發(fā)展,特別是充分重視人的精神世界,激發(fā)人對勞動的主動性,通過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實現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良性互動,我們才能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雙重維度上擺脫發(fā)展中對人們帶來的約束和壓迫,在共同發(fā)展物質文明的同時,不斷豐富精神世界,最終在每一個社會成員實現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前提下實現社會關系的全面解放。

        (二)文化啟迪:借鑒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中國式現代化對傳統現代化模式的超越

        傳統現代化模式中對理性、個人主義、效率的過度追求并不能解決現代化中的所有問題,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能夠為這些困境提供啟示。中國的和平崛起由中國的“文化基因”所決定,這是在學術界被廣泛認同的一種看法,由此我們看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當代重新展示出其生命力。面對傳統現代化模式的種種困境,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基因也能夠基于中國具體實際給出一定的避免落入困境的啟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17]309。

        首先,破除對理性的盲目自信。西方現代化模式賦予理性以極高的信任,在這種思想基礎下的現代化逐漸走向了功利主義,人逐漸落入工具化的深淵。在傳統現代化的警醒中,中國式現代化充分汲取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中國哲學向來注重生命的情感體驗,這使得中國人可以用感性來認知世界,因此,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要強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相互協調。我們通過在感性層面上對世界的領會,也就是對自己內心情感和本性的認知,破除西方社會對理性盲目信任而導致的弊病。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強調理性與非理性的契合,充分注重人的生命情感體驗,認為真理不是以理性構建的彼岸世界,而是在現實的人民生活中。社會發(fā)展絕不能忽視人民的需要,更不能壓抑人民內心的真切需要和本性。對于天道的領會在宋明時期達到了頂峰,王陽明主張“天理即良知”,通過“致良知”的道路擺脫由理性構建起的知識論,而是注重內心本真情感通過日常實踐表達[18]292-293,即“知行合一”。

        其次,批判現代性征服統治的傾向。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達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對于現代性同樣是一種超越。資本邏輯的引導下,現代性中充斥著征服和掌控,包括對自然界的征服、對人類社會的控制,在普遍崇尚理性的現代社會,資本驅使下的征服趨勢甚至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傳統文化倡導的“天人合一”理念反對人類對自然的過度改造,主張順應自然,領會自然運行發(fā)展的規(guī)律,進而將自身與自然界融為一體,也可以理解為實現社會存在與自然存在的良性互動;傳統文化將“人與自然、與宇宙合一”的思想消除了人同外在世界的對立,因而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同一性的凸顯對于避免現代性對外侵略擴張的趨勢有積極作用。因此,我們看到中國式現代化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倡導在和平穩(wěn)定的基礎上實現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對這樣的倡導具有重要啟示。

        最后,批判西方現代性過度追求效率的傾向。西方傳統現代化進程中存在一種追求效率的傾向,甚至呈現一種“以量代替質”的趨勢,這種過度追求效率的傾向最終使西方社會走向一次又一次危機?!胺凑叩乐畡印痹谥袊幕惺沁m度原則的體現,這對當代中國選擇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兩方面的啟示:第一,“反者道之動”啟示我們不能在追求發(fā)展速度上走極端,必須看到過快的發(fā)展會使現代化的進程走向它的對立面,因此我們要實現高質量發(fā)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絕不能片面地靜止地一味追求效率;第二,“反者道之動”按照黑格爾的語境,任何事物都包含對自己的否定[18]17-18,因此,中國在現代化道路上處于后發(fā)國家,這也成為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優(yōu)勢,中國沒有率先進入發(fā)達國家行列,但中國能夠在現有的條件下看到和利用其否定因素,使跨越“卡夫丁峽谷”成為可能,實現更加全面、系統、普遍的現代化。

        (三)實踐探索: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對傳統現代化模式的超越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改寫了中國對于傳統現代化模式的被動應對,黨帶領人民在團結奮斗的歷程中實現了主動探索。傳統現代化模式并未消除階級對立,只代表部分階層利益,因而無法團結全體人民的創(chuàng)造偉力,而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始終代表全體人民利益,因而能夠在更大范圍團結起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現代化。鄧小平說過:“我們搞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9]29經過不斷探索,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辟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首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確保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包h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張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是別的什么現代化?!盵20]黨的人民立場不動搖確保了黨領導下的中國式現代化能夠堅定人民立場不動搖,避免落入傳統現代化模式的資本邏輯。正如馬克思所言:“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盵21]871中國共產黨正是深刻認識到資本的深層次不可調和的矛盾,才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始終發(fā)揮著領航作用。

        其次,中國共產黨是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行穩(wěn)致遠的保障。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發(fā)展的過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接續(xù)奮斗,也需要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進行長遠戰(zhàn)略規(guī)劃和持續(xù)推進落實。這就避免了西方民主政治“你方唱罷我登場”造成的現代化進程連續(xù)性的中斷。中國共產黨在總體認識國內國際現實、深刻把握歷史發(fā)展趨勢的基礎上,不斷讓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變?yōu)楝F實。

        最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確保了14多億人民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而團結奮斗。“中國共產黨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22]因此,中國共產黨具有世界其他政黨所不具有的獨特優(yōu)勢,才能夠成為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的領導核心。黨的二十大報告充分重視團結奮斗,強調必須充分發(fā)揮億萬人民的創(chuàng)造偉力。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使命,必須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復雜嚴峻形勢下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比較,它的優(yōu)勢性就在于能夠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盵23]16-17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實現全國上下凝聚共識、匯聚人心的保證。

        四、結語

        通過對西方傳統現代化模式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梳理,可以看到世界現代化進程與庫恩所說的范式革命理論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實現了現代化進程的“范式轉換”,這個轉換過程為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革命意義和世界意義提供了很好的啟示,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現代化判斷標準的變革和更廣泛的適用性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對于世界現代化進程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占世界人口1/4的東方大國邁入現代化對世界現代化進程而言也是一次巨大的進步,原本關于現代化的觀念必將由此而改變,“現代化=西方化”的偏見將徹底瓦解,西方傳統的現代化理念的片面性逐漸轉變?yōu)槿祟愇拿餍滦螒B(tài)的全面性、普遍性。判斷現代化的標準,不再以西方世界為中心,而是世界各國均可以按照自身特點尋找到適應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現代化的實現不再以少數人的進步為表現,而是要求全體人民共同享有現代化的豐碩成果;現代化的進步性不再僅僅體現在經濟社會發(fā)展領域,而是同時更加注重作為社會歷史主體的人的全面發(fā)展,同時更加注重人賴以生存的自然界同人類社會的良性互動;現代化的實現不再局限于資本主義制度框架內,而是站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高度審視現代化發(fā)展的未來。

        (二)危機的解除與傳統進步性的保留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不僅充分認識到了西方傳統現代化所面臨的不可調和的矛盾,而且對這種危機和困境提出了解決的策略,困境的出路并非對西方傳統現代化的全盤否定,而是在批判的基礎上選擇合理“揚棄”,因為從辯證法的角度看,傳統現代化模式具有兩面性,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承認的,“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9]402。中國式現代化并沒有因傳統現代化模式具有負面因素而全部否定傳統現代化的積極方面,在批判傳統現代化模式的消極因素后,資本對勞動的異化、資本對外擴張的非理性趨勢、現代化進程中對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等因素得到了揚棄,并且傳統現代化模式所擁有的如自由、民主、理性、法制、科學精神等積極因素得以更廣泛更深層次地彰顯。

        (三)傳統現代化模式、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三者的關系

        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傳統現代化模式的“范式轉換”,同時也逐漸構建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傳統現代化模式、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這三者具有深刻的聯系。傳統現代化起源于西方世界,因而是具體適用于西方幾百年前社會的現代化模式,在傳統現代化模式在其他地域和在當代遇到危機和困境時,中國式現代化以更加廣闊的視野為人類社會提出了現代化的新方案。這個新方案是基于當代中國的具體國情而提出的,因而同樣是具體的,而具體方案的提出同時呼喚著一個嶄新的人類文明形態(tài)的誕生,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就是能夠適應世界各國具體國情需求,能夠充分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不同階段的歷史性,因而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是普遍的??傮w而言,中國式現代化是吸收了傳統現代化的有益成果,并對傳統現代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進行了改造,進而完成的基于當代中國現代化的方案,而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正是充分認識到人類社會發(fā)展必須解決在時間和空間上普遍性的問題,提出能夠充分認識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并能夠適用于世界各國實際的文明形態(tài),這是“在宏闊的時空維度中思考民族復興和人類進步的深刻命題”[17]426。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托馬斯·庫恩.結構之后的路[M].邱慧,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 萬俊人.現代性的多元鏡鑒[J].中國社會科學,2022(7):4-20.

        [4]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洛克.政府論:下篇[M].葉啟芳,翟菊農,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6] 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M].馬奇炎,陳婧,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7] 亞當·斯密.國富論[M].賈擁民,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8]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 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M].金吾倫,胡新和,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1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 海德格爾選集:下[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

        [1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 俞吾金.現代性反思的思想酵素:從青年黑格爾的眼光看[J].世界哲學,2012(6):6-12.

        [15] 郗戈.“駕馭資本”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3-08-01(6).

        [16] 曹毅哲.馬克思恩格斯人的解放思想的內在邏輯:基于《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的文本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25):42-49.

        [17]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8]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趙復三,譯.北京:文化發(fā)展出版社,2018.

        [19]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0] 習近平.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J].求是,2023(11):4-7.

        [2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2] 習近平.更好把握和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J].求是,2022(13):4-19.

        [23]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Paradigm Revolution”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beyond Traditional Modernization Mode

        Wu Yongliang, Qin Zihan

        (College of Marxism,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16)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rnization model, Chinese modernization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Kuhns theory of“paradigm revolution”can divide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into three stages: conventional paradigm, crisis emergence and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Using this theory to examine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can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conventional paradigm, the traditional modernization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promoted. After the origin of traditional modernization, the value concept has been formed, and this model has been promoted in the world.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the traditional modernization model are the highlights of the crisis, including the overall“materialization”of social life, the negative factors of the principle of subjectivity and human independence, the progress of the community and the loss of the individual. Th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has brought about a paradigm shift in the modernization model, and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the inspiration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transformation. As a result, the Chinese modernization has realized the reform of the modernization judgment standard and a wider application, the crisis of the traditional modernization model has been lifted and the progressibility has been retai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modernization model,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the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has been demonstrated.

        Key words:Chinese modernization; modernization mode; normal form; modernity

        【責任編輯:李 菁 責任校對:趙 踐】

        免费人成黄页网站在线观看国产| 日韩经典午夜福利发布| 欧洲vat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 狼人精品剧情av在线观看| 一色桃子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作品|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蜜芽五月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丰满| 亚洲综合色无码|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精品人妻少妇丰满久久久免|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不卡|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君一二三四| 日韩精品视频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丰满人妻无套内射视频| 日本饥渴人妻欲求不满| 中文字幕av无码免费一区| 91精品国产91热久久p| 亚洲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av中文字幕潮喷人妻系列| A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国内精品极品久久免费看| 熟女人妻中文字幕av| 国产无遮挡无码视频免费软件 | 精品中文字幕制服中文| 扒开女性毛茸茸的视频| 男人的天堂av网站| 亚洲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激情六月开心| 91九色老熟女免费资源|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日韩激情网| 午夜精品久久99蜜桃| 日本最大色倩网站www| 在线观看无码一区二区台湾| 日本黄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