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是人類特有的一種表達喜悅心情的方式。殊不知,自然界中有許多的動植物也會“笑”,可以說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觀。
地中海有一種會發(fā)笑的鯢魚。它在游動過程中,會邊游邊笑邊唱歌。原來,它的魚鰾周圍生有許多肌肉,當肌肉呈現不同的收縮狀態(tài)時,魚鰾就要放出數量不等的氣泡,這樣就形成了不同的音響,除了有類似人的笑聲外,還可以發(fā)出類似“哼哼”“多咪咪”等聲音。在圭亞那的奔米達地區(qū),有一種會發(fā)笑的牛,它的喉部長著一個凹形的隔音膜,叫時此膜會劇烈顫動,發(fā)出“哈哈哈,哈哈哈”的笑聲。
在澳大利亞山林中,有一種笑翠鳥,棲息時會終夜“咯咯”地笑個不停。在瑞典的針葉林中也有一種“笑鳥”,身上長有10多只羽扇,形成10多張薄膜。當它們飛行時,空氣急刷地沖擊著扇上的薄膜,薄膜便會發(fā)出類似人笑的聲音。
自然界中不但有不少動物會“笑”,甚至一些植物也會“哈哈大笑”,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在非洲盧旺達首府基加利的芝密達蘭哈德植物園,有一種奇怪的樹,在有風的時候,這種樹會發(fā)出“哈!哈!”的笑聲?!靶洹笔且环N小喬木,它能長到8米高,樹干呈深褐色,橢圓形的葉子。有意思的是每個枝杈間都長有一個皮果,形狀如同鈴鐺,皮果的殼上長滿了小孔,每當微風吹拂,皮果就會迎風搖動。由于皮果的殼既薄且脆,皮蕊在里面擺動時,就會發(fā)出陣陣類似“哈哈”的笑聲。
阿拉伯某些地區(qū)生長著一種奇怪的灌木,當地居民稱它為“發(fā)笑的植物”。這種植物結一種黑色果實,大如豌豆,人吃了這種果實,就會不斷發(fā)笑,當地居民常用它來治療牙痛。其實現代醫(yī)學早就發(fā)現笑能產生鎮(zhèn)痛效應。早在1844年,美國就發(fā)現一種叫氧化亞氮的特殊氣體,當人們吸入它后,會狂笑不已,這就是有名的“笑氣”。
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自然界中還有會“發(fā)笑”的自然景觀。夏威夷檀香山外的考愛島納赫里海濱,有一條長800米、寬18米的沙丘。它由珊瑚、殼類和熔巖沙粒構成。當人在沙丘上行走,或用手揉搓沙粒時,都可以聽到“笑聲”,而且聲音的大小可以隨著溫度的高低、摩擦力的大小,以及沙粒干燥情況的不同而有所變化。這是由于被海水和雨水打濕的沙粒上附著一層空氣薄膜層,在蒸發(fā)時,沙粒的震動會使空氣薄膜層隨之震動而發(fā)出聲響。
自然界鬼斧神工無奇不有,我們應該時時留心周圍的事物,時時存有一顆探索自然、解開大千世界諸多奧秘的好奇心,不斷學習和研究自然科學。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