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城市化迅猛發(fā)展,人們生活在城市中,隨時可以感知城市,人所擁有的感覺也都能在城市空間中得以釋放。其中,視覺作為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感覺,不僅可以通過城市中具體的事物感知和獲得,也可以通過城市空間、距離等因素進行把握,從而使我們形成對于城市的形象印象、情感與記憶。由于視覺功能在人們認知城市的過程中的作用重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其他人體感覺,因此從城市形象角度出發(fā),探究視覺系統(tǒng)在人們認知城市形象的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職能及構成其視覺系統(tǒng)的要素。
關鍵詞:城市形象;視覺形象;視覺系統(tǒng);城市形象建設
一、城市形象的視覺系統(tǒng)概念
(一)城市形象
形象指的是個體腦海中對外界事物的一種反映。城市形象是外界存在的集合體,人們對城市的人文、空間印象,便是對該城市所做出的綜合評價,這一評價中體現(xiàn)著城市發(fā)展理念、發(fā)展特征及其文明程度。另外,將人們的思想情感有效激發(fā)出來的城市形態(tài)和特點,也可稱作城市形象。城市形象的構成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兩項內容:一是抽象的感知,二是具象的特征、形態(tài)要素。20世紀中期,美國著名城市規(guī)劃設計學家凱文·林奇在其著作《城市意象》中提出了“城市形象”這個概念。其將城市意象的組成部分劃分為五種元素:道路、邊界、區(qū)域、節(jié)點、標志物[1]。
(二)城市形象與視覺形象
中國心理學家張耀翔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曾提出,視覺活動的范圍不可限量,世界文化的進步多靠視覺[2]。這說明,視覺高于其他感覺,對人們的感知具有主導作用。在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人們希望以更快的速度獲取信息。因此,圖文并茂的書籍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隨著信息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視覺化傾向逐漸形成,受視覺刺激的影響,人們形成了更高的視覺感知水平,更加希望通過視覺化媒介獲取資訊。
二、城市形象視覺系統(tǒng)的職能
在建立城市形象視覺系統(tǒng)時,應以真實存在的城市空間環(huán)境為基礎。城市空間環(huán)境同人類活動之間有著緊密聯(lián)系,人們主要通過視覺來認識城市形象,城市視覺形象職能便由此形成。城市形象視覺系統(tǒng)主要有三個職能:第一是信息傳播職能,第二是行為支持職能,第三是視覺審美職能。
(一)信息傳播職能
倘若將城市空間中的物質形態(tài)視為媒介,該媒介會將空間形態(tài)、空間功能等城市相關信息傳遞給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在人們的視覺作用下,城市空間所表現(xiàn)出的客觀形態(tài)不單單是客觀存在。感官對各種城市信息進行接收之后,會將其傳送到大腦,大腦會對這些信息進行整合,所整合的信息就被視為城市品牌形象。換個角度來說,受視覺文化影響,未來的城市空間環(huán)境將會向布景化和圖像化方向發(fā)展。
建筑不同的圍合方式、縱橫的路網以及動感的光影,使城市空間富有畫作般的表現(xiàn)力。人們透過玻璃幕墻眺望時,光影、街景和道路被限定在清晰的框架里,就像畫境里延綿的景深[3]。這里所說的更大的畫境,指的就是城市空間環(huán)境和結構所映照在幕墻上的結果。因此,廣告和幕墻等作為一種城市形象視覺系統(tǒng),具備了信息傳播的職能。
(二)行為支持職能
一般來說,人們的活動行為可以被分成以下三種形式:一是必要性活動,二是社會性活動,三是自發(fā)性活動[4]。這三種活動都會受到城市空間環(huán)境的影響。相較于第一種活動行為來說,后兩種活動行為都呈現(xiàn)出選擇性特征,對城市的空間環(huán)境也提出了較多的要求。適合人類自發(fā)性活動及社會性活動的城市環(huán)境都有其特性。這些特性會對人的視覺和其他感覺產生重要影響,例如會對人的活動產生重要的吸引和誘導作用,或者對人們的選擇性活動產生積極的支持作用。
(三)視覺審美職能
人們的審美意識形成于對城市空間環(huán)境的感知,所運用的主要感知方式是視覺感知。視覺審美可以使人們產生愉快的情感,這種體驗產生于審美主體內心活動及其與審美對象間的作用與交流。
三、城市形象視覺系統(tǒng)的要素
在城市形象中,視覺系統(tǒng)主要由以下兩方面內容構成:一是客觀的物質形態(tài),二是主觀認知感受。在這些要素中,最為重要的是可以使市民產生視覺美感的城市景觀。其所包含的硬件內容有城市設施與建筑,包含的軟件內容有媒體、城市環(huán)境等,這些內容共同構成了城市視覺系統(tǒng),是對城市品牌形象的良好體現(xiàn)。
(一)城市色彩識別
不同國家、城市在色彩方面都有其獨特之處。在文化本體與民族本體中,這些色彩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城市環(huán)境色彩基于美學角度對城市中的色彩運用范圍進行了界定,以此使城市景觀更加和諧。相較于其他空間來說,城市顏色更為豐富,城市顏色所帶來的影響深深地埋藏在人們的內心。
第一視覺性是色彩的突出特征,人們第一眼看到的往往不是物體,而是色彩。色彩實驗顯示,人們在觀察某一物體時,會將80%的注意力放在色彩上,將20%的注意力放在外在形體上。據此不難看出,在城市中,最受關注的環(huán)境景觀也是色彩。城市景觀色彩之所以能給人們帶來美感,是因為其色彩搭配形式十分和諧。城市色彩因素中有許多內容,它的存在依賴于各類載體。一般可以將城市視為綜合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始終處于變化中,在城市環(huán)境發(fā)展中,色彩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調和色彩因素內在關系時,需要以系統(tǒng)的運行規(guī)律為依據。人們對城市色彩進行規(guī)劃和研究時,通常會采取科學、理性的方式方法,對復雜的城市色彩進行層層剝離,將其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
1.感性的方法
在采用感性方式對城市色彩進行研究時,人們需要進一步概括色彩數據信息,以此使城市色彩的規(guī)劃工作得到更多非專業(yè)人士的支持。為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色彩規(guī)劃人員應進一步提升自身文化修養(yǎng)水平和城市生活鑒賞水平。人們在對城市色彩規(guī)劃相關內容進行描述時,在對城市風貌及其色譜構成形式進行介紹時,可以將概括性文字與直觀畫面相結合,以此更好地展示色彩的規(guī)劃意向。
2.理性的方式
在當今的全球化時代,各個國家在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形成了愈發(fā)緊密的聯(lián)系,其在城市色彩面貌方面也出現(xiàn)了明顯的趨同性特點。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令城市色彩體系形成個性化特點的同時,和當地文化、自然環(huán)境形成和諧關系,就必須借助多種舉措,比如對與自然環(huán)境、城市人文、人工環(huán)境相關的色彩關系進行協(xié)調。
在對城市色彩體系進行分析時,需要推導城市色彩特質。具體而言,就是在對色彩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后,再對其展開深入分析,從而明確其色彩特質。對城市色彩構成、元素進行分析,實際上是想借此來明確各城市適合的色彩體系。通常在研究城市形象色彩之時,其理性、感性路徑能夠互相產生影響,選用的非技術性對策及技術性手段能夠互相滲透,在此類研究工作中充分發(fā)揮作用,同時來實現(xiàn)對城市色彩理性、感性的平衡。可以發(fā)現(xiàn),城市形象色彩一般會追求感性和理性的平衡。
(二)城市公共設施的視覺張力
城市公共設施用于室外活動,它具有開放性特征。此類設施是可以被人類感知的,具備一定的美學價值,同時也具備明顯的實用性特點。因此,不論是在研究城市形象設計問題之時,還是在對城市形象可識別因素進行設計之時,通常都會討論到此類設施。在城市形成的同時就會出現(xiàn)此類設施,隨著城市發(fā)展進程不斷加快、發(fā)展程度不斷加深,這類設施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其功能也會更加多樣、新穎,分布也會更加廣泛。由此可見,對于城市形象視覺系統(tǒng)的構建和優(yōu)化來說,此類設施的設計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對城市形象視覺系統(tǒng)進行分析能夠發(fā)現(xiàn),城市公共設施是城市形象視覺系統(tǒng)的重要構成部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這一個體是十分復雜的,所以縱然他們見到的是同一類事物,其形成的城市視覺形象也不一定相同。究其緣由,則是因為個體感受會受到經驗、動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三)城市的建筑樣態(tài)
對于城市和建筑存在的關聯(lián),可以這樣來理解,即:當建筑數量為1時,其屬于建筑;若其數量大于1,則屬于城市景觀??梢园l(fā)現(xiàn),在塑造城市形象之時,建筑在其中除了扮演主角外,還屬于城市景觀特色之一,能夠對城市品牌形象產生深遠影響。
以城市形體環(huán)境為研究對象、以其結構為研究內容展開研究能夠發(fā)現(xiàn),其主要由三部分通過一定方式構成:首先是實體,它和城市建筑對應;其次是界面,它和城市表皮對應;最后是空間,它和城市空間圍合對應。實際上,在城市形象視覺系統(tǒng)里,作為主體要素的建筑對于城市品牌形象來說,屬于它的視覺媒介。若是按照視距來對其進行分類,可以將其分為三類:首先是遠觀類建筑,其次是近觀類建筑,最后是中觀類建筑。此次研究中選擇的主要是后兩類建筑。若是從時間層面進行觀察,本文主要是研究多元社會價值并存的今天,在城市形象視覺系統(tǒng)中,各類建筑的價值及其形態(tài)表征。
第一,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建筑行業(yè)就獲得了極大發(fā)展,其建造的建筑逐漸多元化,而其能夠出現(xiàn)這類轉變,和信息時代的視覺化傾向存在十分緊密的關聯(lián)。因為在這種環(huán)境下,民眾開始對建筑視覺感知給予重視,這也進一步增加了建筑的獨立性,促使各種更具個性化特點的建筑不斷涌現(xiàn)出來。第二,當人們開始具備越來越強烈的房屋所有權意識以后,以往的城市開始被認為是由各種零散景觀拼貼而成,城市建筑消費及視覺傾向是其主要表現(xiàn),基于此,新型城市視覺形象也得以形成。第三,在城市視覺形象被更新以后,受到社會文化及民眾生活習慣的影響,其開始呈現(xiàn)出愈發(fā)明顯的多元化及混合化特征。
經分析可知,民眾借助觸覺及視覺而感知的建筑外部便是其表皮,它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外墻,二是屋頂。當前,伴隨著建筑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建筑施工材料及技術等都取得了極大進步。在這種情況下,建筑表皮擁有了更加靈活的表現(xiàn)形式,同時其媒介化特點也變得愈發(fā)明顯。通過對建筑進行分析能夠發(fā)現(xiàn),其作為一類文化載體,除了能夠傳達信息外,還和城市空間界面存在緊密關聯(lián)。在如今的信息時代,從視覺上進行觀察,建筑顯示的界面由影像以及符號等組成,其媒介化特點十分明顯。
(四)媒體與戶外廣告
虛擬的文字、圖像、影像成為新的城市景觀元素,最初體現(xiàn)在城市商業(yè)中心,例如,霓虹燈管組織成波普化的文字和圖像,并代替原有的建筑外墻、空間界面形成城市景觀的“第二次輪廓線”[5]。作為視覺城市文化,戶外廣告能夠體現(xiàn)城市文化建設情況,不論是推動城市現(xiàn)代化建設,還是提升城市經濟發(fā)展水平,其都能夠發(fā)揮極大作用。除此以外,戶外廣告還能夠對城市圖像表現(xiàn)力進行強化。
如今,在構建良好城市形象之時,大部分城市對于戶外廣告在其中的作用并未形成充分認知,能夠從城市形象建設視角來開發(fā)、利用戶外廣告的城市更是少之又少。同時,不少城市在規(guī)劃戶外廣告之時,還是像以往一樣只是進行籠統(tǒng)規(guī)劃,在管理這類廣告之時,選擇的管理手段通常是整頓或者審批等。在構建良好城市形象時,可以對優(yōu)秀的國外戶外廣告管理經驗進行借鑒,提升我國城市戶外廣告設計的科學性,從而令其在展現(xiàn)地方特色的同時,滿足時代和民眾的需要,形成令人賞心悅目的城市景觀。
四、結語
城市形象系統(tǒng)的構成要素是城市發(fā)展和管理中至關重要的方面,它們通過信息傳播、行為支持和視覺審美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城市的形象和認知。城市形象系統(tǒng)不僅是城市的外觀,更是城市文化和歷史的體現(xiàn),它們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成為城市的標志和象征,反映出城市的傳統(tǒng)和價值觀。城市色彩、城市公共設施、建筑樣態(tài)、媒體與戶外廣告等都在城市形象系統(tǒng)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綜合考慮和有效管理這些要素,可以建立一個具有吸引力、活力和可持續(xù)性的城市形象系統(tǒng),提升城市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參考文獻:
[1]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曉軍,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35-36.
[2]張耀翔.感覺、情緒及其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36-137.
[3]王曉健,孫小葉,王子瑄.以繪畫空間為引導的數字化城市設計教學研究[J].建筑與文化,2023(3):99-102.
[4]劉文婷.城市品牌形象視覺系統(tǒng)的策略與探討[D].大連:大連工業(yè)大學,2013.
[5]蘆原義信.街道的美學[M].尹培桐,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95.
作者簡介:
顏如玉,碩士,遼東學院藝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環(huán)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