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住的小區(qū)里有一個大水池,池子里有一只非常引人注目的烏龜,因為它的背上有一條長長的裂痕。
這只烏龜的殼顏色偏黑,紋路古舊,除了那條長長的裂痕,還有好幾道小裂縫。它的頭上也像布滿了鱗片,這讓它看上去像有百歲高齡了。
樹上的小鳥嘰嘰喳喳地在歌唱,草叢里的蟋蟀在彈琴,無論池塘外多么嘈雜,趴在池底的老龜始終不受影響,從池面上看去,它就像一塊古老的大石頭,似乎與池底融為一體。幾條小魚從這塊“石頭”旁游過的時候,絲毫沒有發(fā)現異樣。老龜卻伺機而動,當有小魚游到它的頭部附近時,它就會瞬間出擊,將小魚吞進肚中。剩下的小魚立刻四散而逃,不一會兒,水面再次歸于平靜。老龜安靜地趴著,小魚慢慢地游著,仿佛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過。
一個下雨天,小魚們都在水底下吐泡泡。我覺得老龜可能餓了,就去給它喂食。雨滴落在池面,泛起層層波紋,旁邊的柳樹被風吹動著,真美。我在附近挖了一些蚯蚓,把它們丟進水中,小魚們趕緊沖蚯蚓游了過去。也許是它們的動靜吵醒了老龜,它緩緩浮上了水面,劃動著四肢,朝著爭搶蚯蚓的魚群游去,就像一個冷靜的獵人在慢慢靠近獵物。它從背后偷偷地捕獵,小魚們發(fā)現它后,趕緊用力擺動尾巴逃走。老龜吃飽后便悠閑地劃起了水,不一會兒,雨停了,風小了,它又沉入水底睡覺去了。
冬去春來,四季流轉,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經過池塘的時候都會看它一眼。這只平凡的老龜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給我們帶來了平靜。
重慶市江北區(qū)洋河花園實驗小學三(3)班
指導老師:陳世玉
打擂者:王鴻睿
打擂主題:以靜制動是大智慧
小酷龍評分
(滿分1 0 分)
選材分:7分 很多小區(qū)都有綠化和景觀,別看這些城市里的小型綠地面積不大,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可不少。只要留心,你就能發(fā)現素材。
描寫分:7分 兩處關于老龜捕食的描寫通過動靜結合和擬人的手法,把隱忍、冷靜的“獵手”形象寫活了,也讓捕食的過程畫面感十足。
創(chuàng)意分:5分 從小作者的敘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烏龜這種動物的認識,以及他對智慧和生命的自然感悟,寫作手法中規(guī)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