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人問:“一個人過得不好的根源是什么?”一個高贊回答:“不是能力問題,也與外貌無關,而是不善于篩選?!?/p>
北宋名相呂蒙正初任參知政事,在進入朝堂時,有人故意在他經過時說:“當過乞丐的窮小子也配進入朝堂當官?”
聽到此話,呂蒙正并未上前理論,而是假裝沒有聽見,徑直上殿。他一旁的同僚很氣憤,說要追查這個口出狂言的人。
呂蒙正連忙拉住同僚,淡淡地說:“一旦知道那個人是誰,我一定會與他發(fā)生爭執(zhí),從而失了理智,引起更大的禍端,這對我沒有任何好處?!?/p>
面對對方的無禮,呂蒙正沒有一怒之下大打出手,而是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用忽視化解了一場矛盾,贏得了好名聲。
生活中,我們總會有被人誤解、遭人詆毀的時候,若是發(fā)怒失控,一心想著報復,只會被“黑洞”情緒反噬。不僅沒有解決問題,還會讓自己陷入負能量的漩渦。一個人只有控制好情緒,才能冷靜思考,在幽暗的時刻拉自己一把。
中國游泳運動員葉詩文講述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2010年,葉詩文初次亮相廣州亞運會,就斬獲了兩枚金牌。隨后三年,她又多次獲得金牌,成為世人眼中的“天才少女”。
但是從2013年開始,葉詩文在比賽中屢屢失利。隨之而來的“顆粒無收”“巔峰時代已過”等負面評價,讓葉詩文的自信心一度被摧毀,她開始失眠,恐懼比賽。
2017年,在家人的建議下,葉詩文暫別體壇,進入清華大學讀書。
在清華的學習并不輕松,不過,葉詩文收獲頗多:人這一生,對于得不到的東西,學會放手;對于努力后的失敗,選擇看淡。一年后,葉詩文重回游泳隊,這一次她不再執(zhí)著于成敗,而是懷著一份熱愛,重啟游泳之路。
邁過心中的那道坎,葉詩文在2023年的全國游泳冠軍賽女子200米蛙泳決賽中拿下金牌。
人這一生,難免被世事紛擾所牽絆。但智者不執(zhí)于一念,不困于一物,而是懂得坦然放下,自在而行。
2018年,愛爾蘭發(fā)行了一個動畫短片《仙人掌與小刺猬》。
視頻中,孤獨的仙人掌很羨慕蒲公英和向日葵在一起玩耍,可當他鼓起勇氣靠近她們時,蒲公英和向日葵揶揄他的尖刺太可怕。
為了融入進去,仙人掌忍著劇痛拔掉了胳膊上的尖刺。就在他滿心歡喜地伸出友誼的小手時,向日葵和蒲公英又嘲笑他又傻又丑。
心灰意冷的仙人掌躲了起來,直到一只刺猬出現(xiàn)。刺猬熱情地擁抱了仙人掌,他們成了花園里最好的朋友。
為了迎合他人,磨掉自己的棱角,改變自己的習慣,只會讓自己面目全非。真正志同道合的人,能量對等,互相欣賞。
《活出生命的意義》中有一句話:“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修煉自己,把自己活好。”
人生過半,走過喧囂,歷經悲歡,才明白,人生是否如意順遂,關鍵在于不斷修煉自己。過濾“黑洞”情緒,不受控于情緒,才能成為情緒的主人。過濾“囚籠”執(zhí)念,不糾纏于過往,才能綻放耀眼的光芒。過濾“毒舌”圈子,不畏怯于惡語,才能找到同頻的關系。
往前趕路固然重要,但還要時不時停下來,理一理紛亂的思緒,清一清內心的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