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春天,引人注目的是:中國高層領(lǐng)導人行列中增加了一名“新成員”,他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作為“黨內(nèi)第二號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quán)派”而打倒的鄧小平。鄧小平的復出,經(jīng)歷了相當復雜的過程。
1972年1月6日,陳毅在北京病逝。1月10日,陳毅追悼會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人們沒有想到,病中的毛澤東突然乘車來到了會場,并同陳毅夫人張茜談話。在這次談話中,毛澤東提到了鄧小平。他把鄧小平和劉伯承并列在一起,說鄧小平與劉少奇是有區(qū)別的,是人民內(nèi)部矛盾。在場的周恩來聽到毛澤東對鄧小平的“定性”,感覺鄧小平復出的機會來了。他當即示意陳毅的親屬,把毛澤東對鄧小平的評價傳出去,為鄧小平的復出制造輿論。
8月3日,鄧小平利用中央要求揭發(fā)批判林彪的機會,致信毛澤東,在批林的同時作自我檢討,并向黨中央、毛澤東提出:愿為黨和人民做一點工作。8月14日,毛澤東對鄧小平的信寫了長篇批示:
鄧小平同志所犯錯誤是嚴重的,但應與劉少奇加以區(qū)別。
(一)他在中央蘇區(qū)是挨整的,即鄧、毛、謝、古,是所謂的毛派的頭子。(二)他沒有歷史問題。即沒有投降過敵人。(三)他協(xié)助劉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戰(zhàn)功。除此以外,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沒有做的,例如率領(lǐng)代表團到莫斯科談判,他沒有屈服于蘇修。這些事我過去講過多次,現(xiàn)在再說一遍。
毛澤東寫下批語的第二天,即8月15日,周恩來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傳達毛澤東的批示,討論鄧小平復出問題,但因江青等人的消極態(tài)度沒能取得結(jié)果。
1972年12月17日晚,毛澤東當面對周恩來說:“譚震林同志雖有一時錯誤,但還是好同志,應該讓他回來?!?2月18日,周恩來即致信中央政治局負責干部工作的紀登奎、汪東興,傳達應該讓譚震林“回來”的“昨晚主席面示”,吩咐“此事請你們二人商辦”。同時不失時機地提出:“鄧小平同志一家曾要求做點工作,請你們也考慮一下,主席也曾提過幾次?!?/p>
看來,毛澤東在17日晚與周恩來的談話,只是講譚震林的問題,沒有提到鄧小平。但周恩來巧妙地利用這一機會,夾帶著把鄧小平的問題提出來,為歷史叩開了鄧小平政治上第二次再起的大門。
事情很快有了進展。12月27日,紀登奎、汪東興就安排鄧小平、譚震林工作問題向周恩來報告,建議鄧小平回京后仍擔任國務(wù)院副總理。周恩來看后表示:譚震林安排工作的事可先辦,鄧小平的工作待請示主席后再定。他十分清楚,鄧小平復職事關(guān)重大,而且一直受到江青一伙的干擾和阻撓,這件事非由毛澤東親自決斷不可。很快,毛澤東就同意周恩來關(guān)于鄧小平恢復國務(wù)院副總理職務(wù)的請示。
重新走上中央領(lǐng)導崗位的鄧小平,闖進了毛澤東的政治視野,舊交新知,使毛澤東對鄧小平倍感親切。他也慧眼識中了鄧小平這個難得的人才。
1973年12月12日至22日,毛澤東連續(xù)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會上,他表示贊成葉劍英的意見,“全國各個大軍區(qū)司令員互相調(diào)動”,并提議鄧小平擔任中央軍委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我和劍英同志請鄧小平同志參加軍委,當委員。是不是當政治局委員以后開二中全會追認” 。
毛澤東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各種場合大力宣傳鄧小平,要全面重用鄧小平,病體沉重的周恩來深受鼓舞。就在12月22日政治局會議后,周恩來不顧疲倦的身體,用他那不很靈活的右手,當即逐字逐句地寫下中共中央關(guān)于鄧小平任職的通知全文:
中央通知(草案)
各省、市、自治區(qū)黨委,各大軍區(qū)、省軍區(qū)、各野戰(zhàn)軍黨委,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黨委,中央、國家機關(guān)各部、委領(lǐng)導小組或黨的核心小組:
遵照毛主席的提議,中央決定:鄧小平同志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參加中央領(lǐng)導工作,待十屆二中全會開會時追認;鄧小平同志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參加軍委領(lǐng)導工作。特此通知。
中共中央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此后,由周恩來親筆起草的鄧小平任職通知,迅速發(fā)至全黨、全軍、全國。這時的鄧小平集黨政軍三要職于一身,開始全面參與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
(摘自《細節(jié)中的新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