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直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既有多姿多彩的一面,也有臟亂差的一面。印度總理莫迪2014年上臺后,致力于改變這種固有印象,于是發(fā)起“清潔印度”運動。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印度啟動了對所有城市的清潔度排名。排名基于實地驗證、公民反饋、垃圾處理、創(chuàng)新方法、財務(wù)可持續(xù)性、源頭隔離等諸多標準。
十年中,一些城市在榜單里載沉載浮,但清潔效果始終不盡如人意。直到一座城市的脫穎而出,讓人們看到了清潔制度在印度有效執(zhí)行的可能性。這座城市就是印度中央邦最大商都印多爾。
在首次印度清潔城市排名中,印多爾還排在第149位,兩年后即攀升至第25位,2017年首次登上印度清潔城市排名榜首,此后連續(xù)7 年再沒有其他任何城市超越它。不僅如此,2022年它還成為印度首個獲得七星級認證的無垃圾城市。2023年,印多爾在印度首次全國清潔空氣城市(100萬以上人口)排名中,高居榜首。
印度儲備銀行前行長拉詹在其專著《第三支柱》中如此描述過去的印多爾:“人們把這里當成一個巨大的公共垃圾場。在著名的薩拉法(Sarafa)食品市場,顧客用從攤位上買來的紙盤子吃完食物后,會隨手把盤子和殘渣扔在地上,生活垃圾也是隨處傾倒。在滿是廢棄物的垃圾箱附近,流浪動物肆意游蕩,啃食垃圾,并將它們的排泄物加入垃圾中。一些沒有廁所的窮人在空地上或公共排水溝附近隨地便溺……”
如今這些描述已然成為歷史,一些造訪印多爾的人恐怕會對這里的清潔狀況大為驚嘆。很多游客表示,在印多爾看不到人們在公共場所亂扔垃圾、隨地吐痰,以及在印度最常見的戶外便溺現(xiàn)象。這里沒有垃圾場,道路上幾乎不見塵土,也沒有流浪動物在街頭游蕩。
幾名德里學(xué)生在印多爾最著名的美食購物街接受當?shù)赜浾唠S機采訪時表示,這里每個商鋪前都放置有標明干濕分類的垃圾箱,本地人都會把垃圾扔進那里。其中一個男孩談到,他在家鄉(xiāng)時經(jīng)常隨地扔垃圾,但到印多爾后他養(yǎng)成了和當?shù)厝艘粯拥暮昧?xí)慣;坐在旁邊的女孩講述了當?shù)鼗厥绽牧硪粋€細節(jié):“印多爾的垃圾回收車播放的音樂非常吸引人,當垃圾車從街道的一端移動到另一端,聽到特定音樂后,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倒垃圾?!?/p>
印多爾市政公司(IMC)(注:印度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都設(shè)立市政公司,其職責相當于市政府)成功地開發(fā)了一個可持續(xù)的垃圾收集、運輸、處理和處置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首先確保所有從家庭和商戶處收集的垃圾都能進入分類垃圾箱中,然后這些垃圾會被分別裝在不同容器中運往相應(yīng)的干濕垃圾處理設(shè)施。濕垃圾被轉(zhuǎn)化為有機堆肥和沼氣,干垃圾被進一步分類、清潔、打包并送往回收站。這一綜合系統(tǒng),靠著民眾支持,使得印多爾逐漸成為全印度最清潔城市。
印多爾人口大約350萬,每天至少產(chǎn)生1200噸垃圾,這里無論家庭還是商業(yè)機構(gòu),都是從源頭收集垃圾。
據(jù)報道,印多爾打造清潔城市始于2015年,針對印多爾的臟亂不堪,市政府當時重點考慮如何使城市無垃圾桶、無灰塵、無垃圾。受命擔任市政府清潔城市顧問的廢物管理專家瓦爾希博士為此制訂了一項計劃:讓公眾接受干濕垃圾分類,實現(xiàn)100%挨家挨戶垃圾收集,從而實現(xiàn)源頭收集垃圾。
上門收集垃圾計劃于2016年啟動,市政府要求居民對垃圾進行干濕分類。但起初并不順利,大多數(shù)居民不理解也不愿按要求進行垃圾分類,所以當垃圾回收車挨家挨戶移動時,并沒有多少人響應(yīng)。
“我們耐心地向居民解釋為什么要進行干濕垃圾分類,并懇求他們準備兩個垃圾桶。對始終拒絕提供分類垃圾的居民,我們會通知部門主管并對這些家庭進行處罰?!币晃焕厥哲囁緳C向當?shù)孛襟w表示。
《印度快報》講述了有關(guān)印多爾居民的有趣故事。吉里是住在貧民窟的一名拾荒者,通過社區(qū)培訓(xùn),他自覺購置了兩個垃圾桶。每天早上7點,只要垃圾回收車揚聲器傳出寶萊塢歌手的歌聲,吉里就會快速跑出去在垃圾車的干濕隔間里清空垃圾桶?!耙郧拔医?jīng)常把垃圾扔進下水道。現(xiàn)在拾荒者家里的垃圾竟然也有人回收了。”吉里感嘆道。
據(jù)報道,印多爾的拾荒者曾認為政府的垃圾回收計劃“破壞”了他們的財源,導(dǎo)致他們失業(yè),因而一度成為印多爾垃圾處理計劃的阻力。為增強環(huán)衛(wèi)隊伍力量,市政府干脆把1000多名拾荒者都收歸為負責收集和運輸垃圾的政府新清潔工,昔日被社會邊緣化的拾荒者如今身穿制服并配有徽章,成為印多爾清潔運動的主力軍。
印多爾共有80多個商業(yè)區(qū)。市政府規(guī)定,菜市場和餐飲店的所有店主及供貨商都必須強制設(shè)置垃圾箱,容量取決于商鋪產(chǎn)生的廢物量,但不得低于12升。如果缺少垃圾箱,將會受到高額罰款。與此同時,政府宣布禁止市場出售聚乙烯袋,僅設(shè)立出售布袋的柜臺,以便未準備自帶包的顧客購買使用。
為確保清潔工定時清除市場廢物,市政府在一些較大的菜市場、餐飲中心都建立了現(xiàn)場堆肥設(shè)施,以輕松快速地處理垃圾。在某個有機廢物收集中心,每天晚上,負責堆肥的運營團隊會對從各餐飲店收集的分類垃圾稱重,產(chǎn)生的食物浪費量也都被記錄下來,寫在每位店主的小冊子中,商鋪根據(jù)自己產(chǎn)生的垃圾重量支付費用。對餐飲店所有者來說,清晰地了解這些食物浪費量也能幫助他們重新核算成本并減少浪費。
除展開宣傳攻勢外,印多爾政府部門對違反規(guī)定的行為不僅進行罰款,還將當事人名字公之于眾。印多爾前市長馬利尼·高爾曾解釋說:“其他阻止慣犯的努力過去都沒有奏效。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公開名字的方式起到威懾作用?!?/p>
“未分類的垃圾只是垃圾,一旦被分類,就變成黃金!”印多爾一家廢物管理公司負責人對垃圾分類行動如此評價。
在印度許多城市,垃圾收集多由外包機構(gòu)負責,而印多爾的垃圾全部由市政人員收集,這樣不僅高效,也確保“肥水不外流”。
在印多爾一座干垃圾處理設(shè)施內(nèi),72種不同物品名稱及其由市政府確定的銷售價格被清晰地標注在展板上。濕垃圾被送去堆肥或運至生物壓縮設(shè)施,轉(zhuǎn)換成生物CNG(壓縮天然氣);出售橡膠、塑料鞋底、燈泡、牙刷、金屬、玻璃和紙張所賺來的錢則進入市政金庫,用于保持城市清潔。
在今年1 月印多爾第7 次獲評印度最清潔城市后,印多爾市政副專員賈因向媒體披露,該市每年在廢物管理上花費約20億盧比,這筆支出中的部分資金來自垃圾處理。
除了有直接經(jīng)濟收益外,垃圾處理還為印多爾帶來其他諸多好處。例如,印多爾在一座大型蔬菜市場附近建立的生物CNG工廠,每天利用市場濕垃圾所產(chǎn)生的生物液化天然氣,不僅可用于運行15輛公共汽車,還可以作為烹飪?nèi)剂铣鍪劢o酒店和大學(xué)。塑料垃圾收集中心收集的塑料廢物在處理后,一部分出售給水泥廠,另一部分用于當?shù)剞r(nóng)村道路建設(shè)。
眼下,印多爾已成為“把城市從垃圾山中解放出來”的典范,每天前往那里考察和取經(jīng)的印度各地官員絡(luò)繹不絕。
(摘自《環(huán)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