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2-09-19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2021SJZDA120);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9EYB004);常州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
作者簡介:王 敏(1975-),女,四川瀘州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碩士,主要從事國際經(jīng)濟與貿易相關研究,(電話)13861283509(電子信箱)wangm@hhu.edu.cn;通信作者,黃書雯(2000-),女,江蘇灌云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電話)17627826899(電子信箱)221613020004@hhu.edu.cn。
王 敏,黃書雯,楊楚怡,等. 中國與RCEP國家蔬菜出口貿易影響因素及潛力研究[J]. 湖北農業(yè)科學,2024,63(7):219-223,243.
摘要:基于RCEP實施的背景,根據(jù)2010—2020年中國與RCEP國家蔬菜出口貿易的面板數(shù)據(jù)構建引力模型,實證分析中國與14個成員國蔬菜出口貿易的影響因素,并對貿易潛力進行測算。結果表明,雙方人均GDP、成員國人口數(shù)量、中國的耕地面積以及APEC的加入等因素能夠顯著促進中國的蔬菜出口;中國與RCEP國家的貿易潛力值總體較高,均屬于潛力開拓型;研究期內老撾和緬甸的貿易潛力波動幅度較大,存在一定拓展空間。在此基礎上,從緊抓RCEP發(fā)展契機、強化國家政府間合作、充分注重國家間異質性以及加大蔬菜技術研發(fā)扶持四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RCEP;蔬菜出口;影響因素;貿易潛力;引力模型
中圖分類號:F323.7;F75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4)07-0219-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4.07.035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otential of vegetable export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CEP countries
WANG Min, HUANG Shu-wen, YANG Chu-yi, JI Meng
(School of Business,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RCEP implementation, the gravity model wa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panel data of vegetable export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CEP countries from 2010 to 2020,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egetable export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14 member countries were empirically analyzed, and the trade potential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 capita GDP of both sides, population of the member countries, cultivated land area of China and the entry of APEC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China’s vegetable export; the trade potential value between China and RCEP countries was generally high, and they were all potentially pioneering;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the trade potential of Laos and Myanmar fluctuated greatly and had great room for expansion. On this basi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four aspects of grasping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of RCEP,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s, paying full attention to the heterogeneity between countries and increasing the support for vegetabl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RCEP; vegetable export; influencing factors; trade potential; gravity model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要“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zhàn)略,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區(qū)域全面經(jīng)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的簽署是中國實施對外開放貿易政策的重要舉措。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該協(xié)定由中國、東盟十國、韓國、澳大利亞、日本和新西蘭共15方成員共同制定,標志著亞太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和涵蓋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qū)誕生。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國和消費國,出口額也常年位居世界第一。RCEP成員國在中國的十大蔬菜出口消費國中約占據(jù)1/2,貿易規(guī)模較大,市場份額顯著。隨著國家間貿易互補性的不斷增強,中國的蔬菜出口貿易有望進入快車道,存在一定的新機遇。在上述背景下,研究中國與RCEP成員國間蔬菜出口貿易的影響因素及貿易潛力,對蔬菜產業(yè)提質升級、助力外貿企業(yè)合作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目前,學術界在農產品貿易層面展開了諸多研究,但專門針對中國蔬菜出口貿易進行探討的文獻相對不足。胡月等[1]通過探討發(fā)展中經(jīng)濟體國家的農產品貿易得知,出口多樣化水平的提高能夠顯著改善農產品貿易條件。Asli等[2]從探究限制中國有機農業(yè)競爭力發(fā)展的潛在影響因素入手,得知國內需求低和消費者意識缺乏等因素會顯著減少農業(yè)的進出口貿易。黨琳靜等[3]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的經(jīng)濟規(guī)模、伙伴國的人口數(shù)量等因素均對農產品出口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夏文豪等[4]的研究也表明,中國與RCEP進口國的經(jīng)濟規(guī)模越大,對雙邊農產品貿易的促進效用越明顯。而關于蔬菜出口貿易,學者主要關注其發(fā)展特點和貿易規(guī)模等。李梁等[5]的研究表明,云南的蔬菜產業(yè)具備多功能拓展性,要積極促進外向型蔬菜產業(yè)的發(fā)展。劉耘等[6]認為,未來中國的蔬菜出口規(guī)模將會繼續(xù)擴大,對RCEP成員國蔬菜的進出口貿易順差額也將持續(xù)增加。金綴橋等[7]通過研究得知,進口國食品安全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中國的果蔬產品出口。
在貿易潛力的研究方法上,學者多采用引力模型展開測算。吳天博等[8]采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對中國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林產品的貿易潛力進行實證研究。汪晶晶等[9]利用混合OLS方法估計模型的具體系數(shù),并采用產業(yè)內貿易指數(shù)和引力模型分析雙邊農產品的貿易潛力。王鳴等[10]基于2002—2014年的面板數(shù)據(jù),運用引力模型,對中國與東盟10國的蔬菜出口貿易進行研究。劉禹君等[11]基于擴展的引力模型,研究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因素,并進一步測算出潛力指數(shù)。
綜上所述,隨著RCEP的逐漸生效,各國學者在農產品貿易方面已有較為充分的研究,但關于蔬菜出口貿易尤其是RCEP這一領域的相關研究尚且不夠深入。因此,本研究旨在補充當下中國對RCEP國家蔬菜出口貿易影響因素及潛力的研究,在貿易引力模型的基礎上,選取2010—2020年中國對RCEP國家蔬菜出口的面板數(shù)據(jù),探討影響中國對RECP國家蔬菜出口貿易的主要因素,并對貿易潛力展開實證研究,得出相關結論,以期為成員國間更深層次的貿易合作提供借鑒意義。
1 模型設定與數(shù)據(jù)來源
1.1 模型設定
Hasson等[12]和Poyhonen[13]分別在1962年和1963年相繼將引力模型引入國際貿易范圍。該模型反映國家間貿易額與其經(jīng)濟發(fā)展呈正相關,與距離呈負相關[14]。1979年,Anderson推導出引力方程,并提出將實際貿易值與模擬值對比得到效率,以此來進一步分析國家間的貿易潛力。本研究借鑒楚建英[15]的研究,運用引力方程對貿易潛力進行測算。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Tij=A×Ei×EjDij] (1)
為進一步減小誤差,采用自然對數(shù)線性模型對該公式進行修正,將其轉換成對數(shù)形式。計算公式如下。
[ln(Tij)=α+β1ln(Ei)+β2ln(Ej)+β3ln(Dij)+uij]
(2)
式中,Tij代表國家間的貿易情況;Ei代表i國的經(jīng)濟總額;Ej表示j國的經(jīng)濟總額;Dij代表兩國之間的距離;β1、β2、β3是常數(shù);uij是隨機誤差項。
由上述內容可知,國家間GDP是影響貿易引力的重要因素[16]。此外,參考Lineman[17]的研究,人口數(shù)量等因素也能夠引入到貿易引力模型中。因而,本研究采用其研究范式,加入耕地面積、是否加入APEC等因素?;谏鲜隹紤],共假設6個解釋變量:雙方的經(jīng)濟規(guī)模、中國與各國的地理距離、RCEP國家的人口規(guī)模、中國的耕地面積以及是否加入APEC。最終確定的研究模型為:
[lnTRADEij=α+β1lnGDPi+β2lnGDPij+β3lnDISj+β4lnPEOij+β5lnLANDi+β6APECij+u] (3)
式中,α為隨機截距項,是一個常數(shù);[β1]至[β6]為回歸參數(shù);i表示年份;j表示國家;u為隨機擾動項。各變量的名稱、符號及預期影響見表1。
1.2 數(shù)據(jù)來源
基于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可獲得性原則,選取2010—2020年作為研究期,對中國與RCEP國家蔬菜出口貿易潛力展開測度。其中,蔬菜出口貿易的數(shù)據(jù)來自UN Comtrade,中國與RCEP國家的經(jīng)濟規(guī)模、中國的耕地面積以及RCEP國家人口數(shù)量的數(shù)據(jù)均來自世界銀行網(wǎng)站(IBRD)。中國與RCEP各國首都間的地理距離數(shù)據(jù)選自Time and Date網(wǎng)站 (www.timeanddate.com)。APEC的加入情況來自官網(wǎng)(www.apec.org)。對于部分缺失數(shù)據(jù),采用線性插值法進行補充。同時,為排除極端值對回歸結果影響而產生的誤差,采用5%和95%的標準對選擇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
2 中國與RCEP國家蔬菜出口貿易影響因素分析
2.1 回歸模型分析
2.1.1 回歸模型選擇 參考楚建英[15]的研究,分別進行混合模型(OLS)、固定效應模型(FE)和隨機效應模型(RE)回歸。其中,混合OLS模型是將樣本中的所有數(shù)據(jù)一視同仁進行回歸;固定效應認為解釋變量與個體特征變量相關,且不隨時間變化的變量均無法估計;隨機效應需要的假設比固定效應更強,因為隨機效應認為解釋變量和個體遺漏特征明確不相關,并且能夠將個體特征變量考慮到隨機誤差項中[15]。
2.1.2 多重共線性及最優(yōu)模型檢驗 運用方差膨脹因子法對各變量進行檢驗,全部變量的VIF平均值為3.95,小于10的臨界值,因而基本通過了多重共線性的檢驗。同時,為進一步確認最優(yōu)回歸模型,分別進行了F檢驗、BP檢驗和Hausman檢驗,最終選擇隨機效應模型,具體結果如表3所示。
2.2 回歸結果分析
2.2.1 OLS回歸、固定效應回歸及隨機效應回歸結果 由回歸結果(表3)分析可得,GDP、人口數(shù)量、耕地面積以及是否加入APEC均對蔬菜出口貿易額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地理距離對蔬菜出口貿易額有一定的負向影響。GDP對蔬菜出口貿易的系數(shù)為正,表明國內GDP越高,對蔬菜出口貿易的促進作用愈明顯[18]。中國人均GDP每增長1%,蔬菜出口貿易額增長1.81%;RECP國家人均GDP每增長1%,中國的蔬菜出口貿易額則增長0.46%。因而,中國相對于RCEP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能對蔬菜出口貿易產生更加明顯的促進作用。地理距離與蔬菜出口貿易額呈現(xiàn)一定的負相關性,該變量在10%的程度上顯著,因此顯著程度較弱。這是由于地理距離增加了貿易成本,說明距離越遠,對各國間的貿易往來越具有一定的阻礙。隨著國際運輸線路的增加、運輸效率的加快以及時間成本的節(jié)約,地理距離對貿易的影響也在逐漸減弱。RCEP國家人口數(shù)量、中國的耕地面積對蔬菜出口貿易的回歸系數(shù)顯著為正,表明RCEP國家的人口數(shù)量每增加一個單位,就能帶動中國0.95個單位的蔬菜出口貿易額;相應地,中國每增加一公頃的耕地面積,出口貿易額也相應增加73.45個單位。說明RCEP國家的人口越多,對蔬菜的需求量越大,出口額相應增加;而中國的耕地面積越多,供給條件也會相應改善,蔬菜的出口量得到提升。此外,加入APEC也能對蔬菜出口貿易產生積極的正向影響,這也反映出APEC的加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成員國提供更多的貿易機遇。
2.2.2 穩(wěn)健性檢驗 為驗證估計結果的可靠性,本研究選擇替換核心自變量的方法來進行穩(wěn)健性檢驗。參考屈小娥等[19]的研究,以中國的GDP總量(alnGDPi)來代替中國的人均GDP。由表4可知,alnGDPi的系數(shù)為1.50,并在1%水平上顯著,與上文的實際回歸結果較為接近,其他變量的系數(shù)值與上文的系數(shù)值整體上趨于一致。因此,回歸結果是穩(wěn)健可信的。
2.2.3 內生性檢驗 為進一步解決因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而導致結果出現(xiàn)偏差,本研究借鑒潘子純等[20]的做法,對各解釋變量做滯后一期處理,具體結果如表5所示。其中各變量指標的顯著性和符號方向均穩(wěn)健,說明經(jīng)滯后處理以后模型的解釋力仍然較好。
3 中國與RCEP國家蔬菜出口貿易潛力的測算
3.1 模型構建
根據(jù)上述引力模型的回歸結果,得出各解釋變量的系數(shù),具體的回歸模型如下。
[lnTRADEij=-1 380.33+1.81lnGDPi+0.46lnGDPij-0.81lnDISj+0.95lnPEOij+73.45lnLANDi+2.9APEC]
(4)
貿易潛力值通常用國家(地區(qū))每年的實際貿易值與理論貿易值之比來表示。公式如下。
[TPt=ATtTTt] (5)
式中,TPt表示t年貿易雙方間的貿易潛力;ATt表示t年貿易雙方間的實際貿易額;TTt表示t年貿易雙方間的理論貿易額。對于貿易潛力的分類,借鑒陳繼勇等[21]的研究,若潛力值小于0.8,說明是潛力巨大型,貿易嚴重不足,有非常大的貿易潛力;若潛力值介于0.8到1.2之間,則是潛力開拓型,貿易潛力有待充分發(fā)揮,拓展空間較大;若潛力值大于1.2,表明是潛力再造型,雙方已經(jīng)有較為穩(wěn)定、成熟的貿易關系。
3.2 潛力分析
將解釋變量的實際值代入貿易引力模型式(4)中,得到被解釋變量理想狀態(tài)下的模擬值,用實際值與模擬值的比可以得到中國對RCEP國家的蔬菜出口貿易潛力值。確定其貿易潛力類型并對各國貿易潛力取均值后排序,研究期間內各國的貿易潛力情況如表6所示。
從整體來看,RCEP成員國的潛力均值分布在0.88~1.00,屬于潛力開拓型。說明大部分國家貿易實際值與模擬值的比值較高,實際貿易成果顯著,貿易潛力能夠得到充分實現(xiàn)。即便是排名較為靠后的新西蘭、澳大利亞和菲律賓,潛力均值也在0.88~0.90,潛力值有待進一步提升,亟待打造新的貿易增長點。在研究期間內,雖有少數(shù)國家的貿易潛力值起伏較為明顯,但大部分貿易伙伴的出口貿易潛力都基本保持穩(wěn)定。由此可知中國的蔬菜出口市場總體較為平穩(wěn),貿易潛力開發(fā)較好。
從時間發(fā)展水平看,除老撾和緬甸外,2010—2020年大部分國家的貿易潛力值均呈平穩(wěn)發(fā)展態(tài)勢。老撾、緬甸的貿易波動幅度相對較大,主要是因為這兩個國家分別在2014年和2018年的貿易潛力值過低。老撾的潛力值在2011—2014年持續(xù)下降,十年間緬甸的潛力值也經(jīng)歷兩次大幅度下滑,在2016年降至0.89、2018年驟跌到0.79。究其原因,由于經(jīng)濟基礎和人口數(shù)量等因素深刻影響著蔬菜貿易的發(fā)展,2014年老撾的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受到全球經(jīng)濟放緩的沖擊,而在2017—2018年,緬甸政局極其不穩(wěn)定,沖突頻繁,少數(shù)民族人口大量外遷,上述兩種情況分別導致兩國的蔬菜貿易額受到影響,造成了貿易潛力值的明顯波動。綜上可知,這兩個國家的貿易潛力值浮動較為明顯,發(fā)展空間大。
從空間分布特征看,RCEP成員國中,亞洲國家的貿易潛力實現(xiàn)率普遍較高,實際貿易效果顯著,表明其潛力能夠得到充分實現(xiàn)。如馬來西亞、越南和新加坡這3個亞洲國家的貿易潛力值普遍保持較高排名,分別位居前三;而位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這兩個國家的潛力值則相對較低,排名十分靠后。由此可知,就亞洲國家而言,除老撾、緬甸外大部分國家的貿易潛力值都相對平穩(wěn),基本保持相同的變化趨勢。而對比之下,大洋洲國家的貿易潛力有待繼續(xù)深入挖掘。
4 小結與建議
JlJLvZn+B0SwilQONwzbgA==4.1 小結
本研究基于2010—2020年的面板數(shù)據(jù),利用引力模型,實證分析中國蔬菜出口RCEP成員國的影響因素及貿易潛力,具體得到以下結論。
1)各國的GDP、RCEP國家的人口數(shù)量、中國的耕地面積及APEC的加入能夠顯著促進中國的蔬菜出口貿易。而地理距離與中國的蔬菜出口貿易則呈現(xiàn)一定的負相關性,其影響效果也在逐漸減弱。
2)中國與RCEP各國的蔬菜出口貿易均為潛力開拓型,且存在一定發(fā)展差異。貿易潛力均值為0.93,說明潛力得到較好的實現(xiàn)。但由于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市場供給以及人口數(shù)量變動等不穩(wěn)定因素的存在,部分國家的貿易發(fā)展波動較大、貿易值相對較低,國別間差異明顯。
3)老撾和緬甸的貿易波動幅度較大,潛力值得深挖。老撾的貿易潛力在2011—2014年持續(xù)下降,跌至最低值后一直處于波動上升狀態(tài)。2017—2018年緬甸的貿易潛力下降幅度迅猛,拉低了該國的整體均值,貿易潛力有待激發(fā)。
4.2 建議
為進一步提升中國與RCEP成員國間蔬菜貿易潛力,促進中國蔬菜貿易的穩(wěn)步健康發(fā)展,應緊抓RCEP發(fā)展契機,提升蔬菜出口優(yōu)勢,助推蔬菜貿易穩(wěn)步發(fā)展;強化國家政府間合作,鼓勵引導本土企業(yè)向國外積極延伸,充分發(fā)揮中小經(jīng)濟體在全球產業(yè)鏈中的作用;注重RCEP國家異質性,擇優(yōu)選擇對外貿易策略,積極引導釋放貿易潛力;加大蔬菜技術的研發(fā)扶持,推動蔬菜國際標準化,有效結合數(shù)字賦能發(fā)展,提升蔬菜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胡 月,田志宏.進出口多樣化是否改善了貿易條件——基于全球農業(yè)貿易的證據(jù)[J].國際貿易問題,2021(1):81-96.
[2] ASLI G K, LIU Y G,BA F. Factors limiting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on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J]. Organic agriculture,2017,7(3):339-352.
[3] 黨琳靜,趙景峰.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出口的貿易效率與潛力預測[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1):128-136.
[4] 夏文豪,張溢卓.RCEP與農產品貿易拓展和效率提升[J].世界農業(yè),2021(10):70-80, 127-128.
[5] 李 梁,毛昭慶.云南省蔬菜產業(yè)多功能拓展路徑研究[J].湖北農業(yè)科學,2022,61(12):189-192.
[6] 劉 耘,陳綺君,李 達.中國蔬菜出口貿易及國際競爭力分析[J].經(jīng)濟問題,2018(5):64-67.
[7] 金綴橋,楊逢珉,鄭 旗.“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食品安全標準對我國果蔬產品出口影響的研究[J].國際經(jīng)濟合作,2020(1):104-116.
[8] 吳天博,田 剛.“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視域下中國與沿線國家木質林產品貿易——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9(11):77-87.
[9] 汪晶晶,朱光輝,鄧羽佳,等.中國新疆與哈薩克斯坦農產品貿易現(xiàn)狀及潛力評價——基于貿易引力模型的實證研究[J].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2021,42(11):72-84.
[10] 王 鳴,穆月英.中國對東盟蔬菜出口貿易: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研究[J].中國蔬菜,2018(12):54-60.
[11] 劉禹君,劉一騰.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格局演化及優(yōu)化策略[J].浙江學刊,2021(4):113-122.
[12] HASSON J A, TINBERGEN J. 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 Suggestions for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J].Economica,1962,31(123):327.
[13] POYHONEN P. A Tentative model for the volum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ies[J].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1963(90):93-100.
[14] 蔡宏波.我國自由貿易區(qū)的貿易流量效應:基于面板數(shù)據(jù)的引力模型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0(1):25-31.
[15] 楚建英.“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西亞貿易潛力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J].工業(yè)技術經(jīng)濟,2022,41(3):19-24.
[16] 劉義龍.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國與東盟蔬菜貿易實證研究[J].中國瓜菜,2016,29(7):19-21,27.
[17] LINEMAN H. An econometric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lows[M]. Amsterdam: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1966.366-368.
[18] SITHANONXAY S.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on ASEAN trade[J].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economies,2021,38(1):133-155.
[19] 屈小娥,駱海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對碳排放的影響及傳導機制——基于多重中介模型的實證[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21,31(7):1-14.
[20] 潘子純,李 明,朱玉春.中國對非洲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空間格局及影響因素[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2022,27(10):273-284.
[21] 陳繼勇,劉燚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貿易潛力的影響[J].世界經(jīng)濟研究,2018(9):41-54,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