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民國學術大師被“破格”錄取的故事在一些媒體上頻頻亮相,最有名的便是錢鍾書被清華校長羅家倫破格錄取的故事????????????????????????????????????????????????????????????。坊間流傳,錢鍾書的數(shù)學只考了15分????????????????????????????????????????????????????????????。而他自己的回憶則是:“我數(shù)學考得不及格,但國文及英文還可以?????????????????????????????????????????????????????????????!卞X鍾書在回憶中并未提及自己的數(shù)學到底考了多少分。1929年清華大學一年級新生錄取標準如下:國文、英文、算學三門平均40分以上。其中部分科目有最低分的限制:“國文要求不低于45分,英文要求不低于45分,算學要求不低于5分即可。”因此,若錢鍾書的數(shù)學成績?yōu)?5分,而國文、英文兩科又十分優(yōu)秀,顯然符合清華對新生的錄取標準,并非“破格”。據(jù)他人回憶,錢鍾書的成績非但不需要被“破格”,而且排名較為靠前,在清華正式錄取的174名男生中排名第57。
季羨林比錢鍾書晚一年進入清華。據(jù)他回憶,1930年,他同時報考了北大、清華兩所大學,皆被錄取。據(jù)說季羨林投考清華時數(shù)學考了不到10分(另一種說法是4分)。即便如此,他的成績依然符合當年清華的錄取標準:總平均分45分以上,國文、英文、算學三門平均49分以上。事實上,當年的考試并非只有國文、英文和算學三個科目,還有黨義、本國歷史地理、代數(shù)幾何平面三角三門必考科目,以及高中代數(shù)解析幾何、高中物理學、高中化學、高中生物學、世界歷史地理等選考科目。因此,即使數(shù)學成績很低,一名考生在總計八門考試科目中取得平均45分以上的成績也完全有可能。
另一個廣為傳播的故事是關于吳晗的。普遍流傳的說法是,他的數(shù)學考了0分,因為文史成績特別優(yōu)異而被清華“破格”錄取。事實上,他被清華錄取時參加的是歷史系二年級的轉學插班考試,在吳晗投考的1931年,清華歷史系招收二年級學生的考試科目中并沒有數(shù)學一門,因此傳說不攻自破。
還有傳說聞一多也是因作文頗佳被“破格”錄取至清華的。其實這件事發(fā)生于清華在湖北省的初試環(huán)節(jié)。該年的湖北省內“初試是在武昌舉行的,科目有歷史、地理、算學、英文。他的成績都較平,但一篇《多聞闕疑》的作文令考官驚異。這篇題目與聞一多的姓名有關,好像曾經(jīng)練習過,關鍵是他模仿的是梁啟超的文筆——那時最為時髦的筆法,而且竟出自一個少年之手。果然,這篇出類拔萃的作文使他獲得了入京復試資格。復試時,他以鄂籍第二名被正式錄取”(聞黎明:《聞一多傳》)。因此,聞一多并非因為一篇作文而被清華學?!捌聘瘛变浫?,最終決定他能夠被清華錄取的是在北京參加的復試成績。
事實上,這些民國時期的學術大師在偏科十分嚴重的情況下依然能夠被一流大學錄取,是符合當時大學的招生制度和規(guī)范的,并非所謂“破格”。
民國時期處于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型的過渡時期,當時大學看似靈活、多樣的招生制度,實則是出于教育水平發(fā)展落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無奈之舉。
(小林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