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中醫(yī)預防保健方法
(一)保持心態(tài)平和
中醫(yī)認為情緒的穩(wěn)定和心理的健康與肝、心、脾、血壓等有密切關系。當人受到精神刺激時,肝氣郁結,容易產生疾病,因此,保持心態(tài)平和是預防為情所傷型高血壓的重要措施之一,具體方法如下。
1調節(jié)情緒
出現負面情緒(悲傷、抑郁、憤怒等)時,可以通過運動來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保持心情舒暢。中醫(yī)提倡的運動方式有很多種,主要包括打太極拳、練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這些運動方式大多屬于有氧運動,注重身心的調節(jié)和氣息的配合,有助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從而達到鍛煉身體和預防高血壓的效果。
2養(yǎng)心安神
中醫(yī)認為養(yǎng)心安神是保持心態(tài)平和的關鍵。中藥里養(yǎng)心安神的食材有很多,其中一些常見的食材包括蓮子、百合、小米、紅棗、桂圓等。這些食物大多具有養(yǎng)心安神、滋陰補血、清熱解毒等功效,有助于改善失眠、焦慮、抑郁等癥狀,增強身體的免疫力,預防高血壓。
蓮子是一種養(yǎng)心安神的食物,具有補脾止瀉、益智安神、養(yǎng)心補腎等功效,有助于治療心悸失眠、腎氣不足等癥狀。百合也是一種常見的養(yǎng)心安神的食物,具有滋陰潤燥、養(yǎng)心安神等功效,有助于治療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癥狀;小米和紅棗則具有健脾養(yǎng)胃、補血安神等功效,有助于治療失眠多夢、脾胃虛弱等癥狀;桂圓則具有補氣養(yǎng)血、安神定志等功效,有助于治療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癥狀。
3規(guī)律作息
保持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有助于調節(jié)身體的陰陽平衡,增強身體免疫力,緩解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
根據中醫(yī)理論,陽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它是一身之氣中具有溫熱、興奮特性的部分,是人體內的極細微物質和能量。陽氣在白天主要起著保衛(wèi)機體的作用。在清晨,陽氣開始從體內漸漸趨向體表,隨著太陽的升起,陽氣逐漸旺盛,到了中午時分,陽氣達到最旺盛的階段。這時,人體的陽氣主要分布在體表,以應對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因此,白天是學習和工作的最佳時間。而夜晚時陽氣處于內斂、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不過度發(fā)散或亢進,有利于人體休息,恢復精力,因此夜晚是休息的最佳時間。
建議保持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每天盡量保持作息時間相同,避免熬夜或者日夜顛倒。此外,中醫(yī)還認為春夏之季應該晚睡早起,增加室外活動時間,使陽氣順應季節(jié)和天氣的變化,從而升發(fā)調達,而秋冬之季則應該早睡早起,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寒邪入侵,這也是一種順應四季變化的起居方式。
4放松身心
有很多放松身心的方法可以幫助人們緩解壓力、調整情緒,保持身心健康。
深呼吸:深呼吸可以幫助人們放松身心,緩解緊張和焦慮。深吸氣和慢呼氣的方式可以讓身體和精神都得到放松。
伸懶腰:伸懶腰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疲勞,讓身體得到放松。
閉目養(yǎng)神:閉目養(yǎng)神可以幫助人們消除眼部疲勞,使心情平靜。
按摩穴位: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等,可以幫助人們緩解身體疲勞和緊張情緒。
(二)中醫(yī)食療
下面介紹一些常見的可以改善和預防高血壓的食療方劑。
海帶木耳肉湯:將海帶和木耳切絲,瘦豬肉切成絲或薄片,一同放入鍋中煮沸后加入適量味精和淀粉調味即可。海帶和木耳都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而瘦肉則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和脂肪。
百合蘆筍湯:將蘆筍焯水后放入碗中備用,再將泡發(fā)好的百合放入鍋中加水燒煮幾分鐘,加入適量的黃酒、精鹽、味精調味后倒入盛有蘆筍的碗中即可。百合和蘆筍都具有清熱解暑、降壓減脂的作用,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
山楂鯉魚湯:將鯉魚處理干凈后加入適量的黃酒、精鹽調味去除腥味,再加入山楂片、面粉、清水、白糖、蔥姜等調料一同煮制即可。山楂具有降壓減脂的作用,而鯉魚的營養(yǎng)成分豐富,脂肪含量少,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
除了以上食療方劑,還有一些食物也可以改善和預防高血壓,如芹菜、茄子、木耳、綠豆等,這些食物都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降壓減脂等功效,可以幫助人們調節(jié)身體的陰陽平衡,降低血壓,建議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食物,同時也要注意飲食的多樣性和均衡性。
(三)治療內傷虛損
治療內傷虛損有助于預防高血壓,因為內傷虛損是高血壓發(fā)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中醫(yī)認為,內傷虛損與肝、腎、脾、心等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而這些臟腑功能的失調又會導致氣血陰陽失衡,從而引發(fā)高血壓。因此,治療內傷虛損有助于調節(jié)氣血和陰陽平衡,改善臟腑功能,預防高血壓。
中醫(yī)治療內傷虛損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藥物治療:根據不同的虛損類型選擇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如氣虛者可選用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益氣藥;血虛者可選用四物湯、歸脾湯等養(yǎng)血藥;陰虛者可選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等養(yǎng)陰藥;陽虛者可選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溫陽藥。
非藥物治療:主要有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醫(yī)特色療法,以及運動、導引等康復療法。這些方法可以調理身體的氣血運行,調和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治療內傷虛損的目的。
飲食調理:中醫(yī)認為食療對于內傷虛損的治療非常重要。根據不同的虛損類型,可以選擇相應的食物進行調理。如氣虛者可選用補氣食物如黃芪、黨參等;血虛者可選用養(yǎng)血食物如紅棗、桂圓等。在治療過程中,還需要根據個體差異辨證施治,以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四)中醫(yī)穴位推拿按摩
推拿頸部:用雙手的拇指指腹自上而下推拿頸部兩側,從耳根后緣沿著頸部的中線向下推,直至鎖骨上窩處,力度適中,每次推拿約10~15分鐘,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
按摩太陽穴:用雙手的拇指指腹按摩太陽穴,力度適中,每次按摩約1~2分鐘,每天進行數次。
揉按百會穴:將雙手的中指指腹放在百會穴上,力度適中,順時針方向揉按10~15圈,每天進行數次。
捏脊: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夾住脊椎兩側的肌肉,自上而下捏拿,每次捏拿約5~10分鐘,每天進行1~2次。
按摩涌泉穴:用一側的拇指指腹按摩對側足底的涌泉穴,力度適中,每次按摩約1~2分鐘,每天進行數次。
(五)針灸
毫針療法:取風池穴、曲池穴、足三里穴、內關穴等穴位,根據不同的證型進行加減。針灸方法采用平補平瀉,每日一次,連續(xù)治療7~10次為一個療程。
耳針療法:取穴包括腎上腺、降壓溝、心、神門、內分泌、肝、腎等,可用毫針中等刺激或貼壓王不留行籽等方法進行刺激。每次選3~4穴,降壓溝可施行放血療法。
結語
中醫(yī)預防高血壓的方法有很多,采用適當的方法,還需要注意飲食、運動等方面的調理。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防止出現不良反應。如果出現血壓不穩(wěn)定或身體不適的情況,應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