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癥候類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日常生活以“淡”字為核心,他們的情緒淡淡的,幾乎沒什么波動起伏;愛好淡淡的,問就是也可以不玩;說話也淡淡的,回復起來基本就是“收到”“OK”……
“比起上班,‘淡人’更像是在出家,隨心情勞作,憑緣分拿錢?!?/p>
“維護關系全靠對方努力,做過最大的挽留是:行,那就這樣吧?!?/p>
“點外賣從來不看送達時間,也不催單,特意備注不要打電話,反正餓了自然就會去取了。”
這種情況被稱為“淡淡綜合征”,它指向了“淡”在部分個體生活中的全方位滲透。而“淡人”作為一種新的人物屬性,傳遞出了個體在萬事萬物面前“無所謂”的隨意態(tài)度。
一時間,眾多網(wǎng)友紛紛確診“淡淡綜合征”。不似“快樂小狗”那樣熱烈昂揚,也不如“顛公顛婆”那般抽象激蕩,“淡”似乎更貼近大部分普通人的生命際遇——在波瀾不驚的生活中緩緩積蓄和調(diào)動生命的能量。
當回想起身邊的“淡人”時,人們腦海中浮現(xiàn)的面孔很可能也是淡化而模糊的。在日常生活中,“淡人”往往游離在社會視野的邊緣地帶,他們更像是一幅畫中的背景色,在不顯眼也不鮮艷中強調(diào)著中心內(nèi)容。
當同學、同事們在餐桌上高談闊論時,“淡人”們坐在角落里傾聽著,思緒時不時游離在外;當關注的焦點偶然置于自身時,“淡人”們則以中庸平淡的回應消解著目光的炙熱。
對“淡人”日常的描述,聽起來似乎與往常的“社恐”“i人”無異。但事實上,對于“淡人”而言,他們的淡不僅表現(xiàn)在社交層面,而且延伸至生活的各個面向。而相比較“社恐”與“i人”而言,“淡人”行動邏輯背后的心理因素并不是恐懼,而是“沒有必要”。
社交場域中的主角光環(huán)對他們來說并不具有致命的吸引力,相反,“淡人”們享受獨屬于他們的生活路線?!翱梢缘珱]必要”的宗旨極大地簡化了生活中的繁文縟節(jié),并賦予“淡人”們更多的個人空間和更明確的個人邊界。
與外部世界的有限關聯(lián)構建起以弱連接為主導的“淡人”生活網(wǎng)絡,既保證了個體經(jīng)歷必要的社會化過程,也維護了“淡人”內(nèi)心世界的平和。
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情緒都需要釋放的出口,長時間的情緒壓抑最終可能帶來情緒對人的反噬,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而“淡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穩(wěn)定精神狀態(tài),實則是其內(nèi)部“情緒暫眠”機制的喚醒。區(qū)別于消化情緒,“淡人”對情緒的處理顯得更加隨意放松。
或是通過“哦”“行”的話語表達,或是依靠與外部世界的主觀斷連,“淡人”對于情緒的感知與接收借由一定的中介機制實現(xiàn)了更為緩慢與柔軟的傳遞。
“淡人”與情緒之間微妙的關系轉變,使得情緒被調(diào)動的閾值提高,“淡人”也因而表現(xiàn)出更突出的松弛感與鈍感力。雖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會時不時感受到“淡人”們略顯冷淡、木訥的反饋機制,但這蘊含“淡人”們的生活哲學。
在關于“淡淡綜合征”的廣泛討論中,有網(wǎng)友對該癥狀提出了更尖銳的理解,他們認為“淡淡”是人們在生活面前無奈妥協(xié)的委婉化表達——“低情商:窩囊;高情商:淡人?!薄拔也皇堑?,我是實在沒招了?!薄暗裁吹?,不如說人麻木了?!薄?/p>
“淡人”的生活哲學,確實可以被認為是個體在經(jīng)歷生活磨礪后所塑造出的一種療愈機制。人生中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起初面對生活的未知,人們抱有各種美好的期許,但現(xiàn)實反饋給人們的可能不盡如人意。
于是,秉持著“無所求就必定滿載而歸”的信條,在期待與失望中拉扯的人們決定“我不要了”。這種“我不要了”的恣意態(tài)度,讓生命的電池以涓流充電、放電的模式維持著基本的健康。
或許,“淡化”是一部分群體在生活磨礪下的無奈選擇,但誰說一定要受過傷才會選擇成為淡淡的人呢?
五月天的《笑忘歌》中有這樣一句歌詞:這一生志愿只要平凡快樂。當談及“夢想”“志愿”時,人們總是下意識地將上述概念英雄化,認為宏大的目標與波瀾壯闊的路途才是夢想的標配。
這種思維模式長久地存在于人們腦海中,并影響著人們對“價值”的判斷。而在這之外,人群中還有另一種聲音被悄悄掩蓋,那就是成為淡淡的人,簡單平和地度過一生,也很好。
有人要做天上翱翔的鷹,體驗著俯視一切的蕩氣回腸。也有人愿做在草原上癱軟的“卡皮巴拉”,緩慢地感知著世界的鋒芒。
作為一種滋味,“淡”并不意味著生活的無意義感,它更多地被理解為人在面對外界事物時的態(tài)度反饋?!暗辈⒉淮砣藗?nèi)粏适Я藢ν獠渴澜绲钠诖?,相反,極度的“淡”中,實則隱藏著“濃”的缺口。
韓劇《我的解放日志》中,每日往返于城鄉(xiāng)之間工作的女主角廉美貞仿佛是眾多打工人的縮影。她拖著疲憊的身體游走在工作、社交、生活的邊緣,幾乎要被生活強烈的虛無感與無力感所吞噬。就連在雷電交加這樣的極端天氣面前,美貞依然內(nèi)心平靜。
生活的跌宕起伏似乎與美貞無關,她的悲喜都被困頓在了內(nèi)心深處。為了掙脫這種虛無,美貞在與具先生的對話中,提出了自己需要“崇拜”以填補內(nèi)心的空洞。
正如“淡人”存在著對“濃”的隱秘訴求那般,“濃人”也或多或少地通過向“淡”靠近以尋求慰藉。
濃與淡之間關于欲望的克制與解放,常常是普通人實現(xiàn)心安的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