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游國恩
游國恩是著名的《楚辭》研究專家和文學史家,對中國古代文學,特別是對《楚辭》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現(xiàn)實生活中的游國恩古道熱腸,擁有一顆包容之心。
1942年暑假,游國恩應好友羅常培的邀請,前往昆明擔任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教授。正值抗戰(zhàn)時期,即便是大學教授,生活過得也不寬裕。每逢發(fā)薪水,游國恩先拿出一部分錢來,進城里買上兩袋大米,然后由挑夫將大米挑回家中。這兩袋大米是全家人的主要口糧,如果撐不到下月發(fā)工資時就吃完了,一家老小就會面臨餓肚子的窘境。
有一次,眼看家里的大米撐不了幾天時間了,游國恩的薪水卻遲遲沒有發(fā)放到手。為了不讓家人挨餓,無奈之下,游國恩只能先向同事借了錢,然后趕緊進城買米。像往常一樣,游國恩還是買了兩袋大米,然后交由一名挑夫挑回家中。讓游國恩沒想到的是,當他跟隨挑夫走到大西門那里時,挑夫竟然趁著人多混亂,邁開大步甩掉游國恩,快速走遠,很快便消失在茫茫人群中。游國恩本想大喊幾聲,引起大伙的注意,幫他叫回挑夫,但想了想,最終還是沒有開口。
游國恩兩手空空地回到家里,游夫人納悶地問道:“怎么空著兩手回來了,難道你忘記買米了?我這里還急著等米下鍋呢!”游國恩兩手一攤,有些無奈地回答道:“米買是買了,不過卻讓挑夫給挑走了。”看到夫人吃驚的樣子,游國恩將剛才發(fā)生的事情大體講述了一遍,講完后,他又添了一句:“非常時期,大家都在餓肚子,也許挑夫比我們更需要那兩袋大米!”
聽了丈夫的一番話后,游夫人有點哭笑不得。不過她也深知丈夫一貫的處事風格,看不得別人受苦,便沒有多說了。此事很快在朋友中間傳開來,大家一邊感嘆游國恩的心地善良,一邊湊錢幫他重新買了兩袋大米。大家的好意游國恩都記在心里,到下次發(fā)放薪水時,他將錢一一還給了大家。
南朝蕭綱在《唱導文》中有言:“一善染心,萬劫不朽。”其意是說,一個人如果善念根植在心,就算經(jīng)歷萬次災難也不會磨滅?,F(xiàn)實生活中,與人為善者,必受人尊敬;心懷善意者,天必善待之。
編輯 高塬/美編 苑立榮/編審 許陳靜